2017-11-17來源:無錫美術館 |
【主辦單位】無錫市文廣新局 【承辦單位】無錫市美術家協會 無錫美術館(無錫市書畫院) 【學術支持】陸慶龍、王洋、吳曉明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18日-11月30日 【展覽地點】無錫市縣前西街79號 【開幕式時間】2017年11月18日下午2點 【特別鳴謝】紐谷國際紅酒Newgood Global Wines 無錫同啟印刷設備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藝評網、阿特當代藝術網、新浪看點、搜狐新聞、天天快報、百度百家、網易新聞、鳳凰新聞、今日頭條、中國網、當代商報、中國日報網、中國財經時報、中國貿易經濟網、華聲晨報、中國商務新聞網、中國企業新聞、河北青年報、揚子晚報、中國財訊網、市場導報、華城新聞網、中國新聞采編、商界網
問道(葛強) 世界如此浩瀚 人類如此渺小 我們千萬不要以有限的認知 去評判宏大未知的智慧 而在探索宇宙真理的路上 也是我們一次次 將世界觀打破重組的過程 每一次對世界重新的認識 即是我們對生命的重新認知 藝術也是如此 自從有了瑪雅石刻,有了甲骨 有了古希臘雕塑,有了文藝復興 有了秦磚漢瓦,有了唐楷宋畫 人類對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 我 終其一生 追求藝術真諦 “問道” 乃我對待藝術上下求索之態度 “道”,真諦也!境界也! 時代變遷,滄海桑田 我們如何認知這個世界 如何在時代的語境下 表現藝術,展示自我 傳承、創新永遠不變的主題 先哲曰:“筆墨當隨時代” 我 一路求索而來 問道而前行?。?!
前言 葛強在藝術道路上的前行,貌似比常人更加超前、執著抑或是負重。他選擇了一條不是那么傳統的繪畫創作道路——綜合材料繪畫。 材料是繪畫的物質載體,不同繪畫材料與創作方法的運用,誕生了不同的畫種。溯源近百年的中外繪畫發展,無論是形式、觀念,抑或是材料、語言,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材料更為多元的選擇與運用是時代賦予美術發展的契機。綜合材料繪畫,以探索不同材料在繪畫中的應用為宗旨,突破了傳統畫種工具材料的束縛,技法風格更自由,繪畫觀念更多元,甚至打破了美術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界限,表達出那些不為我們所知的極具藝術表現力和審美價值的繪畫語言和人文精神。 葛強,在綜合材料繪畫的道路上毅然決然地前行。他畢業于江蘇大學藝術學院,后義無反顧拋棄現世安穩的工作,去中央美院油畫系綜合材料繪畫高研班、丹培拉高研班,師從張元先生,尋求重建時代繪畫語言秩序的途徑?,F為中央美院油畫系材料藝術工作室高研班特聘教師,無錫市書畫院特聘畫家。 這兩年,他的創作進入收獲季,其作品入編中央美院精品書系列《周而復始丹培拉繪畫多重詮釋研究》,入選中國美協主辦“2015·首屆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入選中央美院主辦“周而復始——丹培拉繪畫多重詮釋研究展”全國巡展、受美國圣安東尼奧官方邀請參加“Luminaria當代藝術節” 作品展等。 本次葛強的個人展主要有《古韻遺風》、《若水》、《龍文》、《山魂》系列。那些蔓延交錯的色塊堆疊、輕松疏懶又干凈飽滿的線條勾勒、不可思議的肌理效果,出現在他的畫面上,有意無意、刻意隨意,泛濫著生命張力。我們看到他對西方繪畫藝術的解構,我們讀到他對漢代石刻、北魏造像的迷戀,他用材料藝術實現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藝術的銜接與貫穿。綜合材料在他繪畫中的嘗試與運用,使得更為自由準確的表達成為可能,也更接近于他自身追求的藝術維度。他的作品給我們帶來新的體驗,為我們打開了具有心性與靈性的生命空間。 葛強說:“道”,真諦也!境界也!“問道”,乃我對待藝術上下求索之態度。我,終其一生——問道而前行!
無錫美術館(無錫市書畫院) 2017年11月
《古韻遺風之二》120X90cm 2014
《龍文01》70X70cm 2017
《那山》160X120cm 2017
《若水系列01》120X90cm 2017
《山魂系列二》180X150cm 2017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