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來源:中國美協 |
2017中國(廈門)漆畫展成功開幕 展覽開幕式
2017年11月23日上午,“2017中國(廈門)漆畫展”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閩南神韻劇場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廈門市美術館承辦,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協辦。
作者代表接受頒發證書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與嘉賓有: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主任李偉,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名譽主任馮健親、主任陳金華,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凌,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皮道堅,中國美協研究部主任馮令剛,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湯志義、副主任李永清、副秘書長張澤國、原委員陳立德,委員任建民、蘇國偉、張玉惠,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書記何元贊,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書記林文泰,廣西(防城港)畫院院長翁長江,福建師大美術學院院長李豫閩,福建省美協副主席王新倫、張立平、莊南鵬,秘書長趙勝利,福建省書協副主席陳秀卿等。 出席開幕式的廈門市有關單位領導有: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紫萱,副市長盧江,市政協副主席黃學惠,福建省文化廳原廳長、黨組書記、廈門市委原副書記吳鳳章,廈門市文聯黨組書記林躍鋒,廈門日報社總編輯江曙曜,廈門市文廣新局黨組成員、副巡視員葉細致等。 會上,李偉受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委托,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宣讀了開幕式賀詞。賀詞首先向展覽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向廈門市人民政府堅持舉辦漆畫展覽,不斷推動中國漆畫事業繁榮發展,并致力于將漆畫打造成廈門的文化名片做出的諸多努力表示衷心感謝! 賀詞提到,中國漆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實現從工藝美術到純藝術的轉變,其所形成的獨特審美理念彰顯出東方神韻、民族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舉辦2017中國(廈門)漆畫展意義非凡,它是乘著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以及金磚廈門峰會勝利召開的東風,是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將堅定文化自信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這也是我們打造這樣一個高規格展覽的初衷和意義所在。 賀詞最后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來自藝術的人民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美好藝術的期待,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繼承漆畫所蘊含的優秀傳統中華文化精神,融入當代審美理想,凸顯當代藝術追求正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體現。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希望展覽的舉辦不斷引發中國傳統美術的新發展和新思考,為中國漆畫在當前以及未來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的貢獻。
歷屆全國美展漆畫作品金獎(最高獎)獲得者現場交流 作為今年規模大、參與范圍廣、作品題材豐富、具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漆畫作品展,展覽的開幕儀式創新的以音樂會的形式呈現。歷屆全國美展漆畫作品金獎(最高獎)獲得者陳立德、陳金華、蘇國偉、湯志義、李永清、張玉慧現場交流作品創作感受,廈門青年民族樂團帶來《春江花月夜》、《海絲隨想》、《漁舟唱晚》、《鄉音寄懷》等音樂節目進行現場演奏配樂,在全國漆畫展中首次融漆畫的線條和色彩、民樂的節奏和旋律,讓觀眾既有視覺上的享受,又有聽覺上的共鳴。
展覽現場 中國(廈門)漆畫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迄今走過十二個春秋。本屆展覽共征集到全國送稿1109件。經過中國美協組織專家進行嚴格的初評和復評,最終遴選出入選作品260件。這些作品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無論是對用筆情趣的縱深挖掘,還是對材料的實驗性拓展;無論是對繪畫意蘊的探索,還是對漆畫本質做出的新思維解讀,具有鮮明藝術風格和濃厚漆畫語言,反映時代嶄新精神面貌和整體創作水平,塑造時代經典的優秀作品,呈現出時代精神的重要藝術實踐。它代表著國內兩年來漆畫創作的最高水平,更是對全國漆畫兩年發展的全面梳理和檢閱。對激發漆畫藝術創作熱情、壯大漆畫創作隊伍、弘揚中國傳統漆文化、打造廈門城市漆畫藝術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學術論壇
論壇現場 開幕式結束后,展覽學術論壇同期召開。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報》總編輯張曉凌,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皮道堅,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主任、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陳金華,中國美協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福建師大美術學院院長李豫閩,中國美協研究部主任馮令剛等五位專家就“中國漆畫:地域主義文化崛起的象征”這一主題進行討論。論壇由張曉凌擔任學術主持。
左起:張曉凌、皮道堅、馮令剛、李豫閩、陳金華 張曉凌首先提出當今地域主義文化的表征,他指出,當今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族群的文化正迅速崛起,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帶著強烈的文化象征性。 皮道堅認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強勢沖擊東方文化,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了雙向交流、相互饋贈。漆畫在國內外受關注的程度遠遠不夠,但它是完全具有當代意義和國際性的藝術種類,應當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補充。在全球化的今天,漆畫創作者除了保持民族文化的精神,也應該拓寬自己的視野,吸收世界文化的營養,面向未來,讓傳統的藝術通過轉型,走向新生。 馮令剛表示,漆畫是既古老又年輕的一門畫種,它帶著很深的民族的烙印?,F代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走過了三十幾年的歷史,但是一個民族的發展、一個國家的強盛需要代表國家的畫,漆畫這種形式當之無愧。 李豫閩從中國現代漆畫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漆對福建來說是特色的繪畫種類。漆畫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同時,要努力提升到藝術品的創作高度。年輕的創作者能將對漆的認識及個人觀念融入到創作中,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陳金華最后總結提出,漆畫未來大有希望,并期待創作者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在新的時代多出精品佳作,奉獻給時代和人民。 中國地區的漆畫創作在福建、四川、湖北、山西、北京、東北一帶都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在此背景下,有關漆畫歷史的研究,漆畫的繪畫性與工藝性關系,漆畫審美的當代性建構等都將成為學術界熱議的課題。在學術的助力下,中國漆畫將加快主流化、國際化的步伐,讓中國文化迸發巨大能量。在未來時間里,中國漆畫將進一步增強和完善理論建構,增強文化自信,成為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壇結束后領導與專家合影 配套展覽活動
此次展覽除了主展之外,另設漆彩華章——廈門市美術館館藏漆畫精品展、首屆福建省小幅漆畫精品展、福建省高校漆畫教學成果展、中國當代青年漆畫家獲獎作品展暨“漆水流觴”漆畫委約作品簽約儀式、田園漆味——廈門翔安農民漆畫非遺專題展、第三屆廈門市美協漆畫藝委會作品展、第一回全國美展獲獎漆畫家作品聯展、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溯漆畫?源”43年教學成果展、2017國家藝術基金?高校漆畫教育人才培養項目學員作品展等九個外圍配套展區,還有藝術廈門?漆畫有約——公益大講堂五場講座和2017中國(廈門)漆畫展優秀作品創作交流研討會、廈門市中國現代漆畫藝術區研討會兩場研討會。從學術、學科、市場、收藏等多個角度全面展現中國當代漆畫發展現狀,作者群體包含中國現代漆畫各個階段,系列活動范圍覆蓋整個廈門市,時間跨度超過半年,使得展覽真正發揮出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人民服務的積極作用,取得了廣泛影響。
供稿/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 文/羅阿華、圖/周煜.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