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來源:中國美協 |
2017年11月30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紀念李可染誕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在國家博物館西大廳隆重開幕。
開幕式現場 文化部原部長、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蔡武,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趙實,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盧昌華,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其譜,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院長常沙娜,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謝小銓,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家屬代表李小可等出席開幕式。呂章申、徐里、楊曉陽、王明明、馮其譜、李小可先后講話。國家博物館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主持開幕式。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致辭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致辭
中國美協副主席、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致辭
中國美協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致辭
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其譜致辭
李可染基金會會長李小可致感謝辭
頒發捐贈證書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主持開幕式 呂章申館長在講話中說,李可染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巨匠,大家對他的藝術并不陌生。2011年5月國家博物館新館開館之時曾舉辦“李可染藝術大展”,全面回顧和展示了李可染先生的藝術道路和各個時期的藝術精品。 今年是李可染先生誕辰110周年,我們精選了先生最后10年的精品力作,以“墨天神境”為題舉辦此展,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大師。李可染先生的最后十年是他最為輝煌的十年,也是他走向其人生藝術巔峰的十年。
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在李可染先生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先生緊跟時代,經歷了長期的艱苦磨練之后,他在上世紀50年代通過寫生而回歸到水墨的創作之中,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中國畫寫生的當代意義,在李可染先生的代言下,于改造傳統國畫的時代要求之中獲得了超于寫生的意義,而由寫生所導引的表現新時代,再由表現新時代而建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筆墨和新的創作方法這個歷史性的發展過程中,李可染先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盡管李可染先生50年代行走在各地的寫生,表現出了時代的意義,但是,完善其筆墨與個人風格,卻在此后一個更長的時間段才得以完成,特別是在經歷了60年代中期之后十年的曲折過程。李可染先生1959年為我館創作的《六盤山》,正反映了這種過渡時期的筆墨特點。在此后的創作中,李可染先生用墨越來越重,用筆也越來越厚實,他在“為祖國山河立傳”的努力中,探尋一種最適合自己的筆墨語言,其中最難得的就是“苦學”,也就是他所倡導的“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可以說先生完全踐行了這一個法則。 而他“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是從1979年到1989年,也就是先生72歲到82歲這最后十年。在這十年間,李可染先生以他非凡的個人風格,將中國山水畫引領到一種新的高度、新的境界,同時,也挽回了晚清以來中國山水畫發展的頹勢。也因此,他80年代后期曾有意將“師牛堂”改為“墨天閣”,可見先生對傳統墨法的高度重現和推崇創新。這十年,他建構了“李家山水”的基本格局;這十年,他完善了自己獨特的筆墨語言所造就的個人風格;這十年,他簇擁起了當代中國山水畫藝術的高峰。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培養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蔽覀兘裉炫e辦這個“墨天神境”展,以李可染先生這位藝術大師巨匠作為個案,展示其藝術高峰之精品力作,其意義不言而喻。 此展,得到了李可染先生家屬的全力支持和幫助,還得到了不少收藏機構和藏家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主辦方深表感謝。 徐里書記說, 1979年-1989年是李可染先生的最后十年。雖然這十年間,李可染先生身體多病,但是他從未放棄在中國傳統筆墨中探索創新之路。晚年,李可染先生面對開放的文化格局,開始思考中華文化復興的長遠課題。在比較了中西繪畫差異之后,他把目光鎖定東方神韻這一藝術境界上,以墨韻的無窮變化和神秘魅力進行中國畫的創作和探索。李可染先生的繪畫實踐,為人們回望20世紀打開了一扇亮麗的窗口。通過這扇窗口,人們會生動直觀地看到,中國古老的繪畫藝術在這個世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華藝術在新的時代里更加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愿此次展覽讓大家感受到更多的水墨語言的魅力和精神啟迪。 楊曉陽院長在講話中說,李可染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不僅在藝術創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在中國畫理論研究上也有很高的建樹?!耙宰畲蟮墓αΥ蜻M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就是李可染先生對藝術創作的獨特思考和創新,對當代中國的美術創新起到了震撼的啟發作用。李可染先生是德高望重、誨人不倦的大師,他不僅在中央美院培養了大批藝術學者、畫家,還創立了中國畫研究院,將中西結合的學院教育和中國傳統的師徒制授課方式帶到中國畫研究院,開創了中國畫研究院的新模式。作為中國畫研究院的首位院長,李可染先生對中國畫研究院以及更名后的中國國家畫院的發展,無論是在格局,還是在建制、專業設置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明明院長說,李可染先生的最后十年是他最輝煌的階段,這次展覽的分量非常重。我認為,可染先生成為中國畫大師主要基于三點:第一是傳統的滋養??扇鞠壬兆疃嗟氖屈S賓虹先生和齊白石先生,他師心不師技,從技法入手,用心去體會傳統的規律,成為了繼二位大師之后的另一位大師。第二是他的藝術從生活中來??扇鞠壬鷮懮臅r候,并不一味地模仿自然,而是用他獨特的眼光去再創造。第三,是他持續不斷的努力。李可染先生是一個大器晚成的藝術家。他不斷地努力,像海綿一樣去吸收各種各樣的營養,使自己的能量逐漸增大??扇鞠壬乃囆g能夠在晚年再上一層樓,這樣的境界可能是在20世紀的藝術家里絕無僅有的。 馮其譜部長在講話中說,可染先生是海內外一致推崇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畫一代宗師,畢生致力于民族繪畫的研究與創新,創作了大量精品畫作,用手中的畫筆“為祖國河山立傳”。先生博古通今,取中西繪畫之長,開辟了中國山水畫的新天地,在20世紀世界繪畫史上占有獨特位置。李可染先生是徐州文化藝術屆的標志性人物,徐州人民為擁有可染先生這樣偉大的藝術家而倍感光榮和自豪。 李小可先生代表家屬對展覽主辦方表示感謝。他說,感謝各位對我父親藝術成就的認可。“漁人之子,李白后人,中華庶民,齊(白石)黃(黃賓虹)之徒?!边@是我父親對自己人生的總結。這四句話體現他對家鄉的熱愛,對國家的感情,對東方文化的堅守以及對師友的感謝。今天,我們舉辦這個展覽不僅僅是為了紀念我的父親,也是為了紀念20世紀為中國的藝術和文化做出貢獻的人,紀念他們的藝術和他們在藝術上不斷努力追求、改革創新的精神。 開幕式上,李可染先生家屬將李可染先生晚年重要的書法作品《書文天祥〈戲馬臺詩〉》捐贈給國家博物館收藏。呂章申館長向李小可先生頒發收藏捐贈證書。 展覽展出至2018年1月3日。
李可染《崇山煙嵐圖》129x67.8cm 1983年
李可染《春雨江南圖》68.5x46cm 1984年
李可染《斗牛圖》46x68.5cm 1988年.jpg
李可染《黃山云?!?05x144cm 1982年
李可染《黃山云海》105x144cm 1982年
李可染《黃山云?!?05x144cm 1982年
李可染《山靜瀑生喧》92.5x58.5cm 1988年
李可染《樹杪百重泉》79x110.5cm 1982年
李可染《無盡江山入畫圖》67x111.5cm 1982年
李可染《月牙山圖》1987年 90.3x58.8cm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