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7來源:中國美協 |
為了紀念美術家潘天壽誕辰120周年,李樺、李可染、葉淺予誕辰110周年,張仃誕辰100周年,追憶和緬懷五位先生為開拓和建設新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學習和弘揚他們在革命藝術生涯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信念、求真精神和崇高品德,2018年1月15日,“紀念潘天壽、李樺、李可染、葉淺予、張仃百年誕辰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葉淺予藝術館、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協辦。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劉尚軍,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李翔、吳長江、吳為山、范迪安,中國美協顧問常沙娜、楊力舟,潘天壽之子、中國美協顧問潘公凱,中國美協藝委會代表薛永年、王迎春、劉曦林、沈堯伊、杜大愷、徐鵬飛、高榮生、劉健、鄭工、王華祥、殷會利、李劍平,中國美協研究會代表蔣采萍、李寶林、陳雅丹,專家代表楊澧、龔建新、張立辰、樓家本、姜寶林、趙力忠,各省美協代表李寶堂、楊國新、王學輝、羅江、祁海峰、鄶振明、董從民,協辦單位代表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盧新華、北京魯迅博物館文保部副主任夏曉靜,葉淺予紀念館館長舒玉春,家屬代表李樺先生家屬王盡暉,李可染先生家屬代表胡志國,葉淺予先生家屬葉明明、金正平、金朔,張仃先生家屬張郎郎、張大偉、周小春、劉延沛等出席座談會。會議由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杜軍主持。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講話 左中一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五位先生的藝術成就。他認為,潘天壽、李樺、李可染、葉淺予、張仃五位美術界前輩,是中國文藝界老一輩的杰出代表,是德高望重的美術大家。他們畢生傾情于中國美術事業,參與和見證了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在多個領域為中國美術做出開拓性的獨特貢獻,他們的藝術作品和藝術思想已經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精神傳統和文化財富,他們所開拓的事業、奠基的領域也已經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左中一強調,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時代宏偉藍圖,吹響了新征程前進號角。新時代為我國美術事業、文藝事業展現了無限光明的前景,同時也賦予文藝工作者崇高的新的文化使命。發揚廣大包括五位美術大家在內的老一輩藝術家的崇高精神和優良傳統,對于堅定文化自信,促進美術事業發展,推動文藝繁榮興盛具有重要意義。紀念五位美術大師,就是要像他們那樣堅定理想信念,確立正確的價值追求;也要像他們那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勇于探索創新;還要像他們那樣靠人格、靠作品立身,始終追求德藝雙馨。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講話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講話 徐里在講話中簡要回顧了五位先生的藝術歷程,他表示,潘天壽、李樺、李可染、葉淺予、張仃五位先生是中國美術事業的開拓者、奠基人、領路人和建設者,他們是卓越的藝術家,也是杰出的美術教育家。他們的人生經歷和藝術活動與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休戚相關;他們的教育思想和學術觀點對美術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有重大意義;他們的杰出成就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創造了時代的高峰、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徐里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都離不開文化所激發的精神力量,離不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五位先生的一生,以及那一代美術家的一生,始終響應著國家民族的需要與召喚,以堅定的信仰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在歲月的浪沙中淘煉藝術的真金,無論任何艱難困苦,他們從未放棄對信仰的堅持,從未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從未停下與時代共進的腳步。他們對中華民族充滿信心,對中國文化充滿信心,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發言
中國美協副主席范迪安發言
中國美協副主席吳長江發言
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發言
中國美協顧問常沙娜發言
中國美協顧問楊力舟發言
中國美協藝委會代表薛永年發言
中國美協副主席李翔發言
專家代表張立辰發言
中國美協藝委會代表劉曦林發言
中國美協研究會代表李寶林發言
中國美協研究會代表蔣采萍發言
專家代表楊澧發言
專家代表趙力忠發言
專家代表樓家本發言
潘天壽之子、中國美協顧問潘公凱發言
李樺先生家屬王盡暉發言
李可染先生家屬代表胡志國發言
葉淺予先生家屬金正平發言
張仃先生家屬張郎郎發言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杜軍主持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氣氛熱烈感人,劉大為、王明明、范迪安、吳長江、吳為山、常沙娜、楊力舟、薛永年、李翔、張立辰、劉曦林、李寶林、蔣采萍、楊澧、趙力忠、樓家本等美術家紛紛發言,從五位先生的生活事跡、為人為藝等方面追憶和緬懷。五位先生的家屬代表潘天壽、王盡暉、胡志國、金正平、張郎郎也分別答謝,并從他們所感受到的家風家訓、為人品格、從藝精神等方面講述所繼承的寶貴精神遺產。本次紀念座談與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結合起來,與會者一致認為五位先生就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代表和典范,是我們永遠學習的人生楷模,更是今天應該推崇的光輝榜樣。并深感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我們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會現場
合影留念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砥礪前行。今天回顧五位先生的人生經歷和創造業績,繼承他們的藝術思想與精神財富,延續中華文化與藝術的文脈,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啟示當下,激勵后人從他們堅定的追求和信念中汲取力量;從他們的深厚道德修養,自覺追求德藝雙馨的表率中汲取力量;從他們不畏艱難、篳路藍縷的開創精神中汲取力量。正如李樺先生在1983年由中國美協和中央美院舉辦的《祝賀李樺教授從事美術教育五十年活動》答謝詞中講到:“一個人生下來,便應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社會的事業,像一條滾滾不斷的長江大河,由一代一代的人們傳著生命的接力棒做下去,這才能使人類的理想及其文化永遠發展向前?!?/span> 文/楊雷 圖/楊萍 趙天寧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