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5來源:中國美協 |
扎實的文化創意基礎和廣闊的文化需求市場,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才集聚到上海這個大碼頭,這其中包括數量龐大的本地自由職業者和“海漂”文藝工作者,他們正在形成一支重要力量,團結引導他們成為推動海派文化融合發展的新生力量,是新形勢下群團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上海美協主動轉變服務理念、不斷拓展服務范圍、扎實提升服務水平,探索了一系列服務的新做法,穩步推進服務對象從“家”“者”到“界”的延伸。 一、以品牌活動為引領,吸引美術界廣泛參與,使協會成為廣大美術工作者成長成才的舞臺。早在幾年前,上海美協就把工作觸角從協會會員延伸至非會員的廣大美術工作者,兩年一屆的“上海美術大展”、“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以及中華文明歷史題材創作、上海歷史文脈主題創作、“海上記憶──上海百年經典故事”100部連環畫創作等重要展覽和創作活動,已經成為在上海工作、學習、創業的美術家展示才華、嶄露頭角的平臺。例如,在入選2017年“第九屆上海美術大展”的305名作者中,非美協會員占45%,其中“海漂”和自由職業群體占70%;在19名獲獎作者中,“海漂”和自由職業作者多達8名。此外,協會還通過舉辦創作沙龍、打造“名家示范講座”品牌活動等手段,組織會員和廣大美術從業者、愛好者開展創作交流、作品點評活動,提供與名家零距離探討互動、交流互鑒的平臺。經過交流、打磨、提升,不少沙龍學員在上海各類美術展覽中取得優異成績,部分學員還因此加入了上海美協、中國美協。 二、以調查研究為基礎,精準搭建服務平臺,讓上海成為“海漂”美術工作者留駐的港灣。為了全面掌握上海美術市場和“海漂”美術家的創作生存情況,上海美協在幾年前對上海市命名的15家,以及尚未命名的6家文化產業園和美術家集中區域進行了集中調研,對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地分析探討,形成了兩萬字的調研報告。以此為依據,上海美協專門打造了一個常規的展覽活動“漂移?海上──‘海漂’藝術家作品邀請展”,通過培訓指導、采風寫生、展覽展示等多種方式,幫助“海漂”美術工作者健康、有序、規范發展。自2014年創辦以來,展覽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共展出90余位“海漂”美術家的350余件作品,從平面、雕塑、裝置、影像等多個維度展示了他們的藝術思考和實踐,以及他們開放、樂觀、積極融入上海城市脈搏的態度和膽識?;顒舆€邀請業界專家與參展美術家面對面座談,為他們的進一步提高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一位73歲的中國臺灣藝術家說,他一生“漂”過很多國家和城市,上海濃厚的藝術氛圍和活躍的藝術環境很適合藝術家發展創業。 三、以服務人民為中心,整合各方優勢資源,為美術工作者服務基層搭橋鋪路。為了更好地引導推動美術家走出畫室,深入基層、扎根人民,上海美協積極統籌各類優勢資源,加強對“一區一品”、“一區多品”特色建設,各級、各類美術館藝術展示、創作工作的支持力度,參與組織市民美術大展等惠民文化活動,將服務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此外,協會還積極發揮“上海美術大展”品牌號召力,啟動美術家、獲獎作者“走近生活、走進社區”美術輔導結對計劃,組織美術家定期定點開展公益性藝術輔導活動。美術考級一直是協會服務廣大美術愛好者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自2005年開展此項服務以來,考生數量逐年大幅遞增,僅2017年就有11000多名應考。為了讓更多基層百姓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協會在全市各區設置了38個考點,同時積極組織專業力量嚴抓考級質量,不僅為美術工作者服務基層搭橋鋪路,也確保讓廣大美術考生通過美術考級真正提升藝術水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