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來源:中國美協 |
2018年5月23日,由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主辦的“藝林風華——梁長林作品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匯集了梁長林先生不同風格與主題的精彩作品70余件。以“風?民族風情”“雅?時代風貌”“頌?歷史風神”三個板塊,向觀眾展示梁先生筆下少數民族的優美,時代人物的精神,歷史人物的瀟灑。展覽還將通過中國畫、素描、速寫等作品,向觀眾立體地呈現一位天賦過人、努力勤奮的藝術家。今年是梁長林先生誕辰六十八周年,故借此展覽紀念他為中國畫探索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
展覽現場 梁長林出生于吉林白城,1974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據美院教授劉勃舒先生回憶,梁長林在入學前就已多次發表自己的個人創作,因此老師格外留意這個極有天分的學生。進入美院后,梁長林跟隨姚有多、盧沉、周思聰等老師學習,當其他同學還在專攻造型時,他已經開始專注于創作了。梁長林為人謙和,一手拿煙,一手拿筆,從白天畫到晚上,是整體78屆美院人對他的印象。他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天才,在中國畫、油畫、版畫,以及素描、速寫方面都展現出過人的天賦。就連葉淺予先生也連連贊嘆他對藝術事業和個人生活的態度,具有嚴肅認真,虛心鉆研,埋頭苦干,不圖名利等美德,并提出梁長林的可貴之處,正在人品與畫品皆高這一點上。
展覽現場 1983 年5 月,梁長林代表中國青年藝術家訪問法國期間不幸因交通意外身故,年僅32 歲。他正要綻放異彩的藝術生涯也隨之戛然而止。即使他的主題創作數量不多,但已展現出其特有的視角和成熟的面貌。這得益于他對生活的深入理解和細致入微的觀察,也得益于他扎實的造型能力和速寫功底。他的沒骨人物小品,形象生動,筆墨酣暢淋漓;他的課堂水墨寫生學習了盧沉和姚有多先生的畫法并獨有見樹;他的速寫繼承了葉淺予先生強調感覺和敏銳的傳統,生動鮮活地記錄了生活中的感受。
展覽現場 梁長林過早的離世,使他的名字并不為人熟知。但他在短暫一生中所留下的諸多作品確實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 20世紀中葉,徐悲鴻、蔣兆和等藝術家提倡以西方現實主義造型方法應用于中國傳統繪畫,幾代美院人都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中學習、訓練。加之七、八十年代的藝術多為政治所服務,藝術創作大都具有很強的主題性。在這種環境下,許多人都在如何改造中國畫的問題上費盡心力,但最終得出的結果又不盡相同。 在這批探索中國畫的大隊伍之中,梁長林認為中西的相互融合必不可少,但要在融合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單純用西方繪畫方法來改造中國畫會顯得過于簡單,而一味地仿古同樣也是行不通的。在不斷的探索中,梁長林找到了中國畫創新的途徑,即造型與筆墨的結合、傳統技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書法用筆在繪畫中的應用。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他的創作以精準干練的刻畫、對元素融合的準確把握而顯得格外突出。 正值梁長林先生逝世35周年之際,北京畫院舉辦“藝林風華——梁長林作品展”,這是繼中央美院為其舉辦遺作展之后的第二次個展。 展覽中最受矚目的當屬梁長林初次嘗試的人物群像大構圖——《繁忙的集市》,這幅作品體量龐大但卻疏密有致,畫面中出現的每個人物甚至是背景中的物象都各有風采。同時,觀眾還將看到《繁忙的集市》的創作稿,思考畫家從創作到最終成稿是如何轉換思路的。《工人代表》是梁長林畫于1978年的畢業創作,配合這件作品,展覽展出了他在收集素材時所繪制的大量素描與手稿,體現出畫家在創作過程中的豐富累積?!稄埿褡砭啤酚脼t灑的筆墨似狂草般勾勒出張旭酒后的癲狂不羈,恰是一代草圣的真實寫照。 展覽展出至6月6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