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30來源:中國美協 |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和寶隆藝術區主辦,上方美術館承辦的“版畫中國?版畫藝術在民間”全國系列巡展首展,于2018年06月24日下午15:18亮相于北京上方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蘇新平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王華祥,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黃啟明教授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蘇新平致辭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黃啟明代表藝術家發言
寶隆藝術區董事長陳各新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
主持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張敏杰 此次展覽秉承中國美協第五屆版畫藝委會第一次工作會議精神,力邀33位國內版畫名家以及134位青年藝術家共同展出近200件作品,以此來支持和推進青年版畫人才的成長,充實我國版畫界的藝術發展力量。 徐里書記在發言中表示,本次展覽的作品使人精神振奮,不僅各位版畫界的名家作品具有相當的實力和影響力,而且許多青年版畫家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學術分量。他們一方面不忘記對于傳統的繼承,另一方面又銳意進取,積極創新,特別注重版畫語言的當代轉換。可以說此次展覽的成功舉辦,為明年的全國美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開幕式現場
版畫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畫種,它的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借由此次展覽能夠真正地做到使版畫藝術“進民間”,走到人民群眾當中去。本次展覽的主題正符合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文藝思想,以及十九大中提出的“文化自信”。不僅要讓我們的作品“到人民中去”,更要讓我們的藝術家們深入到人民中去,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的靈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藝術作品符合這個時代,成為有溫度、有深度的作品。我們的藝術家應該多創作人民需要的藝術作品,從而引領群眾審美和時代審美。這樣好的展覽應該進行全國群展,將好的藝術送到群眾中去。 蘇新平教授認為,對于青年人來說,這種規模的展覽是非常稀有而可貴的。正像徐里書記所說的,對于傳統的繼承在青年藝術家群體中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美術界經歷過幾次浪潮的洗禮,版畫卻沒有隨波逐流,反而更加的獨立和沉淀,遵從藝術家自己的內心,保持了一貫的樸素精神以及不浮躁的氣質。非常令人欣慰的是,在本次展覽中從相當一部分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對社會生活的敏感以及對藝術語言技術的鉆研。藝術家各自的性格以及修養都可以在作品中體現出來,反映出他們的思想高度,這令人相當欽佩。
領導、嘉賓及藝術家觀看展覽
本次展覽是由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黃洋、王啟凡和周洪亮三位年輕人組成的學術團隊積極策劃舉辦的。正是這種年輕人的力量推動著我們實現對于版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在新時代中探求對于社會群眾審美需求的的正向回饋和積極引導。本次展覽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能夠對中國美術事業以及版畫藝術盡一些綿薄之力。
寶隆藝術區的董事長陳各新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與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版畫中國?版畫藝術在民間”全國系列巡展,是希望通過青年藝術家的心靈世界把當代社會的文化特質,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文化藝術風貌展現出來,引領全世界加深對版畫藝術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展現當代青年藝術家的新思想、新風貌,繼承和發揚敢于創新和勇往直前的中國精神。 希望大家在這場版畫藝術盛宴中,感受版畫獨特藝術魅力的同時,對當代青年版畫藝術家深入生活,從不同視角觀察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對藝術的新思考能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寶隆藝術區是一個開放的新興藝術區,歡迎各位藝術家的進駐與合作,以及愿意承辦有水平有意義的展覽和藝術活動。 黃啟明教授認為本次展覽的隊伍是由各位版畫界的專家以及從各大學院中走出來的青年藝術家組成的,反映出了自改革開放以來學院藝術精神的傳承與轉變,尤其體現在版畫觀念以及藝術語言的變化之中。作為一個版畫工作者,青年版畫家們在新時代的藝術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能夠反映新時代的審美要求以及新時代的藝術高度。在接下來的巡回展覽期間,對于人才和思想的培養都是一個絕好的契機。希望我們的藝術家都能做出自己的成績,不愧這個時代! 展覽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張敏杰先生主持。 開幕式結束之后,廣大熱愛版畫藝術的市民、教師和學生,以及藝術家和新聞媒體等各界朋友紛紛走入展廳,興致勃勃地進行參觀。從他們的反饋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次展覽真正的做到了深入人心。 本次展覽將在北京上方美術館持續展出至7月8日,展期15日。
部分參展作品賞析
《新觀NO.1》 絲網版畫 45x45cm 2017年 姜陸
《紅色風景》 銅版畫 112x168cm 2017年 蘇新平
《貴州人之二》 彩色木刻 27.7x36.8cm 1988年 王華祥
《涼山老嫗》 木刻 200x90cm 2008年 代大權
《天下普洱》之一 銅版 45x45cm 2011年 李寶泉
《廣場舞的舞蹈NO.1》 平板 108x145cm 2013年 張敏杰
《推門——探枝覓山風》 絲網版 99x74cm 2014年 郝平
《甘南日記》 83x130cm 2012年 班苓
編輯、攝影:梁琴 轉自:北京青年周刊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