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來源:中國美協 |
8月27日,四卷本《中華史詩圖文志——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文獻集》新書首發式在中央文史研究館舉行。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藝術家馮遠,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美術史論家朱虹子,國務院參事室文史司副司長趙斌等出席首發式。
首發式現場 經中宣部批準,由中國文聯、國家財政部、文化部共同主辦,中國美協承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2011年9月啟動。工程在專家組指導下,全國近300位優秀美術家歷時5年創作完成,以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為脈絡,從河姆渡文化到鴉片戰爭歷史中遴選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文明成果,凝練成146件(幅)技藝精湛、氣勢磅礴的美術作品,于2016年11月在國家博物館推出了恢弘壯觀的“中華史詩美術大展”,并長久展示。這一工程成為體現一個發展崛起中的經濟大國、文明古國、文化大國14億人民意志、民族精神和國家文明形象的藝術圖譜,亦樹立了中國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新的里程碑。
馮遠在首發式上致辭
馮遠在首發式上接受媒體采訪 此次發布的《中華史詩圖文志》正是對該工程146件(幅)作品的生成過程,以及藝術家藝術創作實踐全方位立體式記錄與闡釋,這既是對此次創作工程的全面總結,也為未來相關創作提供可茲參考借鑒的經驗。《中華史詩圖文志》由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藝術家馮遠擔綱主編,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美術史論家朱虹子擔任執行主編?!吨腥A史詩圖文志》一匣四卷,凡788000字,各類圖片1815張。編輯團隊由親歷工程有關專家及經驗豐富的編輯人士組成,多角度地呈現每一件作品的生成始末以及在此過程中創作者的心路歷程,為整個創作工程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也為引導文藝創新、推出更多具有深邃思想內涵和持久藝術魅力的精品力作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朱虹子在首發式上致辭
朱虹子在首發式上接受媒體采訪 《中華史詩圖文志》共分四卷。一至三卷按照選題發生的時間順序,將146件(套)作品分卷如下:第一卷包括從史前《河姆渡文化》到東漢末年《曹氏父子與建安文學》的50件作品,第二卷包括魏晉《竹林七賢》至元代《元代泉州港》的53件作品,第三卷包括從明代《鄭和下西洋》至近現代《中國神話傳說》的43件作品。此三卷以每件作品為中心,以創作札記為主線,每件作品構成獨立單元,以記錄每件作品的創作思路、過程和所遇到的曲折,輔之以作者簡歷、創作草圖、相關速寫、構思筆記、創作素材(如道具、服飾、場景等)、作品主要局部圖、作者工作照以及其他有價值的相關資料,以獨特的版面設計,圖文并茂地記錄作品的創作歷程和藝術家的構思立意、創作手法、審美旨趣、靈感捕捉和精神追求,力圖呈現每件作品從醞釀孕育到破土而出,再到精彩綻放的漫長而真實的樣貌及過程。此三卷的內容經反復精選,版式亦精心設計,圖文并茂。在書中,我們能看到從國家到地方、從美術界到社會各界的力量集結,我們能看到老中青三代一流藝術家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的熱情與激情、潛心創作精品力作的決心和信心。書中記錄著專家不辭辛勞盡心盡力親臨指導的感人畫面以及醍醐灌頂、入木三分的真知熾見,也保留了藝術家深入民間、走街串巷采風調研的身影以及數易其稿、反復打磨、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書中有臂上綁著繃帶卻不誤創作的前輩,有挑燈夜戰廢寢忘食的后生,更有罹患癌癥卻不棄畫筆的強者;書中有為一個歷史細節爭執不下的矛盾、為選用何種技法思量再三的抉擇,更有催枯拉朽勇敢創新的探索;書中有對中國傳統美術創作的堅持、對西方現代技法畫風的借鑒,更有中西融合的努力;書中有歷史畫如何面對歷史真實的思考,有歷史畫怎么面對當代的反思,更有通過歷史畫卷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自覺……這一切,都成為藝術家竭力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和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藝術創作的生動注腳。
《中華史詩圖文志——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文獻集》
《中華史詩圖文志——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文獻集》
《中華史詩圖文志——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文獻集》 第四卷分為工程項目結題報告、工程大事記、專家評論文章和后記幾個部分。大事記從工程立項、選題論證、草圖征集、評選、專家評審、觀摩指導到展覽呈現等,直觀詳實地勾勒出工程的活動全貌。讀者從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工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項國家級重大的文化項目的主旨初衷、定位規劃,可以看到“工程在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參與人員多、工作要求高的情況下,如何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各方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成功完成這項系統工程,創造出實施重大文化工程的新成果,為今后更好地完成此類工作積累新經驗和查找新問題的過程。在專家評論文章部分,收錄了馮遠、薛永年、王鏞、曹意強、張曉凌等29位資深美術家、評論家的29篇文章,總計近18萬字,以不同視角和不同側面對此次工程的目的、意義和作品創作的風格特色、價值追求、學理探究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方向等進行深度理論評價和客觀全面總結,使之與工程作品實現某種觀念對讀與思想互鑒,也為未來歷史畫和重大主題性創作的發展提供價值指引。這部分文章從藝術家的創作實踐向理論縱深延展,作為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第一批研究成果,是《中華史詩圖文志》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華史詩圖文志》由主編馮遠總統籌策劃,執行主編朱虹子負責具體的策劃和執行工作。韓淑英、孟祥寧、咸懿負責組稿聯絡工作,分別由喬燕冰(第一卷)、吳月玲、趙志偉(第二卷)、孟祥寧、張陽、谷疏博(第三卷)、張陽、焦俞萍、王森正(第四卷)具體承擔各卷的編輯工作。第四卷的《大事記》由全程參與創作工程相關工作的咸懿、張杭負責執筆和圖片收集甄選。裝幀設計由田彥文負責?!吨腥A史詩圖文志》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白勁光。 馮遠表示,參與創作的美術家們無不傾情投入,精選各歷史時期重要的文化現象與歷史事件,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意識、文化使命感和飽滿的創作熱情,在工程組委會和專家們的指導下,鉆研史料典籍,爬梳剔抉,參互考尋,深入理解和把握歷史的主題切入點,不斷強化對主題文化內涵的認識,將集體及個人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和對藝術品格、理想價值的追求自覺地貫注到對歷史風云、文明進5步以及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藝術表達之中,以匠心獨運的構思、嚴謹刻苦的勞動和高超精湛的技藝向觀眾展示出了一幅壯觀浩瀚的中華史詩長卷??梢哉f,工程創作是廣大美術工作者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美術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的一批重要成果。書中的記錄都成為藝術家竭力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和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藝術創作的生動注腳?!爱斚碌奈覀兩硖幰粋€偉大的時代,盛世的機遇與自由給予我們巨大的動力和勇氣,也寄予我們無限厚望,我們應不斷努力,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踏石留印、摒棄浮華,不負時代召喚、不負人民期待,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瘪T遠說。 朱虹子認為,創作工程的主要成果是呈現給大眾的146件(套)佳作,但這些作品背后還有成千上萬件草圖、筆記和無數個晨鐘暮鼓、夙興夜寐中藝術家的發憤忘食、篤志不倦的拼搏奮斗,蘊含著藝術家們為一件藝術作品的生成而推倒重來的果敢、數易其稿的執著、苦思冥想的煎熬、靈感突現的欣喜。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圖像再現,而是要在完整、深刻體現歷史內涵的同時,讓歷史與藝術實現富于創造性的交融。參與此次美術創作工程的藝術家無不廣泛研讀文獻與古籍,深識遠覽,切磋琢磨,以致幾乎每件作品都經歷了涅磐重生的艱難過程。《中華史詩圖文志》從多個角度將美術家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創作之路記錄闡釋出來,使之與工程成果的146件藝術品并置而存,這對于全面總結此次創作工程的成功經驗,為今后更好地開展重大主題創作,更加廣泛地團結、引導廣大美術工作者,在習近平文藝思想指引下,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努力攀登藝術高峰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中華史詩圖文志》組委會辦公室主任韓淑英,《中國藝術報》通聯國際部主任孟祥寧分別在首發式上介紹了該書的內容體例、編輯思路、編輯出版和組織聯絡等工作情況。 (攝影:梁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