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來源:中國美協 |
2018年8月16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主辦,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承辦的“光華——袁運甫藝術之美”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了杰出的藝術家、教育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先生的油畫、水粉畫、水墨畫、彩墨畫等作品共計123幅。全面呈現了作為世紀之交重要畫家的袁運甫先生在繪畫領域的杰出成就,特別是他在現代色彩學和水墨藝術現代性的探索和成果。
媒體見面會現場 8月17日,展覽召開媒體見面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劉巨德,北京大學教授翁劍青,袁運甫先生之子、壁畫家、藝術家袁加分享了他們對袁運甫先生創作理念的理解和感受。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院長蘇丹主持媒體見面會。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劉巨德發言 劉巨德介紹了他的觀展感受和對袁先生創作理念的理解。他說,袁先生一生從事壁畫、中國畫、油畫、水粉畫、壁掛設計、書籍設計、展覽設計等,上扶老,下攜小,承上啟下,把裝飾藝術推向公共藝術、大美術,翻開了中國美術史新的一頁。而袁先生的藝術也有其特有意味,受求學經歷的影響,袁先生的藝術不分中西、沒有界限,甚至是跨越時代的。因此產生的“大壁畫夢”“大設計夢”“新中國畫夢”“藝術強國夢”,既是他個人的夢想,也是時代的夢想,他希望能夠創作出具有時代價值、展現中國氣魄的作品。他的藝術道路值得我們繼續追尋。
北京大學教授翁劍青發言 作為袁先生的學生,翁劍青追憶了與袁先生相處的點滴,并與大家分享了他對袁先生藝術的認識。他表示,在中國美術和教育領域,袁運甫先生的藝術成就、社會貢獻都閃爍著耀眼的光彩。他在藝術形式及文化氣質上具有獨到的探索性與開拓性。他倡導在東西方共有的藝術和精神文化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拓展。另外,袁先生主張藝術既是個人的,又是社會的,既是藝術家個體生活和內心的一種表達,又是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他始終有一種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不僅關注個人的繪畫經驗和技巧,更作為一名教育家,為清華美院、為當代中國美術事業留下了一筆永久而珍貴的精神遺產。
袁運甫先生之子、壁畫家、藝術家袁加發言 應袁先生兒子,也是本展策展人之一袁加的請求,展覽不設開幕式環節。袁加認為父親一生為人做事,都不愿意多麻煩大家。希望大家不必特意在盛夏之際奔波參加儀式。但衷心希望所有人在方便的時候來欣賞、探討、批評他的藝術。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院長蘇丹主持媒體見面會 展覽所呈現的袁運甫先生的繪畫,對于今天的藝術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些作品讓我們讀到一個藝術家真實的繪畫思考和心路歷程。對于這個時代的藝術家們,如何面對社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如何面對西方現代文明的影響,如何面對繪畫自身的思考……我們從袁先生的畫中都可以得到解答。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袁先生對于中國繪畫現代色彩的研究,有卓著的成就。他的繪畫真正匯聚了中西藝術之長,并在建立新的審美精神上有所突破。另外他在中國水墨藝術的現代性演進的道路上,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將現代色彩和構圖的經驗注入到傳統水墨藝術中的繪畫,拓展了水墨藝術的表現力和審美經驗。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是,袁先生的藝術對讀者們的示范性,是他自我思想的表達方式,不帶有強制性。他像一個平易近人的作家,向人們娓娓道來他所見,所思,所表達出來的新的審美意境。這種平等和優雅的藝術表達方式,是現代社會文明的產物,所以他的繪畫,是真正具有現代性意識的繪畫。 舉辦本次展覽的初衷,一是對2017年辭世的袁運甫先生的紀念。通過對袁先生藝術思想和藝術作品的梳理、解讀和闡述,去追尋一個藝術家的人生之路和美術史意義;二是從學院學術文脈的角度,通過對袁運甫先生藝術的個案研究,去深入探究學院歷史傳統和思想發展軌跡。袁運甫先生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的時候就在此任教,學院是他工作了一輩子的地方,他有容乃大、德藝雙馨的精神品格,他為國家公共藝術事業和藝術教育事業的非凡貢獻,彪炳青史,他的藝術和思想已成為清華大學歷史文脈的一部分,并將激勵更多的后輩學人不斷探尋藝術創新道路,為國家藝術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繼續奮斗。 展覽展出至10月7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