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5來源:藝棧網 |
![]() 主辦單位: 美中經貿文化促進會 承辦單位: 感嘆號藝術空間 北京鼎盛千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個山美術館 東辰展覽館 七臻美術館 美國中國美術館 人民藝術雜志社 香港東方藝術中心 東金21藝術俱樂部 中影律動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天成東方藝術俱樂部 北京世紀恒宇印刷有限公司 中藝晉商(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卓藝梵程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出 品 人: 張寶華 策 展 人: 吳東金 宋軻 學術主持:徐旭 媒體統籌:金燕 展覽時間:2019.4.1 —2019.4.15 開幕時間:2019.4.1下午3時 展覽地址:北京798感嘆號藝術空間(797路工美樓一層) ![]() 參展畫家:王子虛(大谷山人) 關于學畫 年少時,父母上班,長我三歲的姐姐也己上了小學。那時,正是“文革”后期,社會十分動蕩。我常常一個人被鎖在家里,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幾乎是沒有什么玩具的,于是各種家什物件兒,都被我當作了玩具,日久天長,便感索然。一天,百無聊賴之余,找來一本《新華字典》,把不認識的字在家中廚房門后的一塊水泥墻上,用粉筆描摹下來,等父親下班后請教,父親很高興,以為孺子可教。幾周后的一個星期天,父親把我叫到面前,要檢查一下我的學習成果,一番聽寫之后,發現學過的字幾乎忘了一半,乃怒氣勃發,罰我將忘記的字各寫十遍。如此幾次,我的識字興趣被恐嚇得蕩然無存,還落得一個嚴重的后遺癥——提筆忘字。 為了轉移來自父親的"壓力",我假裝愛上了畫畫,嚴父"望子成龍",信以為真,把我帶到他單位的一位工會宣傳干部的家中,學習繪畫。我已全然無法記起,過了多長時間,這番“弄假”儼然“成真”,我似乎還真愛上了這“玩藝兒”。日月輾轉,工作多所變更,但畫畫兒這"玩藝兒"卻在我心里須臾未離。 這一畫,直到今天。 ——王子虛 ![]()
說"瞎畫"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幾位不事繪畫,偶爾涂抹幾筆的朋友。興酣意足之后,朋友請我指點一二,這在我是十分高興的一件事,一則我無所保留,所言即所思,雖是信口,但于朋友而言,聽者有心,居然頗得助益;二是,竊以為,嘿嘿,更大的獲益者是我,因為他們那種逸筆草草、粗頭亂服,甚至蹩腳憨拙的畫作,澎湃著原始的生命氣息,那真情實感的"真",那不加修飾的直率表達……常常令我波瀾驚起,心手嘆服! 問其如何畫就這般,友人說,我是"瞎畫"的,這"瞎畫"正是我這所謂"專業"所求之不得的。"專業"看似"高大上",但常常被"作繭自縛""出規入矩"所困束,缺少了一絲輕松閑適的“玩兒”的心態。藝術是本真的,一旦端著,便己落了下風。 在我們祖先的巖畫,民間的彩塑、剪紙里,無不洋溢著強烈的原始生命力。 奧班恩說:"那種許多世紀以來,扼殺天然沖動的教條主義教育廢除之時,就是我們能夠充分實現‘藝術家'這個詞不再是職業的名稱,而是人的天生的創造能力勃發的心境之日″。此語我引以為座右銘,并努力的踐行之。 所謂"大題材""主旋律""正能量""宏大敘事",在我,恕難為之,我是以"假大空,高大上"為恥的。平生所愿,只是通過繪畫找到一點活著的"尊嚴",通過繪畫給"心靈"找到個安置的所在。 無他,平常心,如是而已。 ——王子虛
![]()
![]()
![]()
![]()
方家輯評:
“咦,很好玩嘛,畫畫首先就是要好玩、有趣,還要有理,你畫的很好,你就這么畫,非常好......”。 ——翰羽(畫家)
子虛畫戲畫,不同于他人。他畫的戲畫,是戲劇的如夢如幻。他的戲畫是戲曲輕音樂,不是戲劇的大鑼鼓。描繪戲曲中如絲如弦般淡雅音域。他的畫面處理,不同于其往日的大面積留白。而是以輕松的人物與文字鋪開的,彼此故事中情節展現的。這是國畫構圖中一個突破。最近,子虛畫從舞臺轉向對當下的戲說。更有時代感。希望他的畫無論是題跋,還是用印更加講究。一物一線如金,一方一寸珍惜啊! ——叢無爲(學者、畫家)
寫給子虛的幾句話 大凡從事藝術的人,都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否在畫作上找到自已的獨立語言,或者說是能夠尋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獨有的圖式;也可以說是獨有的一種"樣式"。 我知道,在許許多多根本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素人"原生繪畫者,他(她)只要一出手,"獨創"的形式(圖式),便立馬呈現,這讓我們這些受過多年培訓的"專業"畫家羨慕不已,(這其中的奧秘還有待慢慢探尋……)。 我想子虛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他很幸運,早早地尋找到并一直鎖定在這個樣式上探尋,至少有幾年了吧!在他大量的這獨立的圖式上,我看到了他的才情,藝術的基奠,對京劇,各類戲曲的了解喜愛,再由之擴展到對傳統小說,傳說,故事以及經史,子集外涉獵:應知在他看似云里霧里的灰調子的渲染下面,呈現出極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只要你有耐心,但會慢慢找尋出一大把好玩,好品的人物與山川物態。孑虛像一個過份貪玩的孩子,留戀其中,沉迷在內,不肯停息。我卻在此時在旁,棒喝一聲:"切不在此貪戀過久″,須從這讓人癡迷的"趣味"中警醒過來,去旁涉更多沒有趣味的一一更有生命的大味的甚至乏味的萬物,擷取,審視,發現,領悟,做一個大藝術家需要尋找的"沒有"圖式的圖式! 要知道,我一開始寫的那些讓我心羨不己的原生畫家,當三年過后,五年過后,十年過去后,他(她)大多的畫作還僅僅停留在形式(圖式)上,其內在的內容都空洞蒼白,令人扼腕嘆惜不止…… 這其中隱情,我們心照不宣,真正的藝術之路很殘酷,"圖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生命的豐嬈。聊聊數語,一時亂說出備子虛一粲。 簡公2019.3.1(上苑適吾堂)草就于京華 ——徐忠平(畫家)
子虛這個人和他的畫都太耐人尋味。先說子虛這人,正如子虛之名,真正的是名副其實。子虛清淡如水,而且是純凈水;輕盈如風,而且是春風。子虛的每一次來去,幾乎都是飄來飄去,不惹紅塵,不擾生命。謙虛幾乎是子虛與生俱來的本份,但自信讓他成為更加完美的君子。子虛的戲劇人物畫,則讓子虛既入畫又入戲。子虛筆下,悲悲慘慘,凄凄切切,曉風干,淚痕殘。仿佛每一幅畫都是“別姬"一一讓女人掩面拭淚,讓男人情不自禁去摸胯下腰刀……子虛即便是畫江洋大盜,山大王,在逃犯,都充滿著悲憫和憐愛,都好像是要立地成佛。古人湯顯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今人子虛是也,藝游長生殿,墨泣牡丹亭,直叫人生死相許一一“情之致也”。 ——孫璽祥(而己美術館館長)
初見子虛先生的作品,以為簡單似兒童畫,其實大謬不然。仔細研究,才知大有學問:他的戲劇人物是以孩童般的天真稚拙的思維,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傳神地表現了質樸無華,自然凝重的主題,這正是子虛先生對中國畫內在的精神內涵和藝術張力的深刻體會和把握才會有的結果。有著高雅的藝術基調和耐人尋味的余韻。 ——魏劍剛(律師)
最初見到王子虛的畫,是在南京畫家村,那時他畫花鳥畫,有著一些悠悠淡淡的味道。不料想他一個跟斗翻到了戲曲人物畫中,我還真佩服他的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