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七屆中國戲劇獎頒獎晚會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由江蘇省劇協推薦,江蘇省戲曲現代會研究會副會長,我市戲劇家協會主席陳明創作的淮劇《送你過江》,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第23屆曹禺劇本獎)。
陳明 ,男,生于1957年10月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編劇?,F為江蘇省戲曲現代會研究會副會長,鹽城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主要代表作品:淮劇《雞毛蒜皮》《十品村官》《半車老師》《秋天的思念》、錫劇《等你回家》、黃梅戲《遍地月光》、滑稽戲《雁過留聲》、柳情戲《礦湖情緣》等。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作品100多萬字,著有中篇小說集《霧韻》。
所獲獎項:淮劇《雞毛蒜皮》榮獲文化部第六屆文華劇作獎、中宣部第五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十品村官》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曹禺戲劇獎•劇本獎;《半車老師》榮獲第13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入選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菜籽花開》入選第15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黃梅戲《遍地月光》入選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送你過江》入選2016年度文化部戲曲劇本孵化計劃一類作品,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楚劇《大哥大嫂》入選文化部2017年度劇本扶持工程項目,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錫劇《等你回家》入選文化部2017年度戲曲劇本孵化計劃二類作品;呂劇《一號村臺》入選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作品。
這是陳明第二次問鼎曹禺劇本獎。第一次獲得曹禺劇本獎的作品是《十品村官》,還是2004年第16屆曹禺劇本獎的榜首。一晃十五年過去了。
從事戲曲現代戲創作近三十年,以蘇北里下河農村的風土人情和原狀人物為書寫對象,表現他們的精神面貌和生存方式,是陳明最得心應手的“一畝三分地”,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肯定,也帶給他收獲的成就感。
陳明說他是屬于那種“老實型”的作者。第一次接觸戲劇,還是在部隊當兵的時候。那時還是文學青年,莫名其妙地弄出一篇小說,居然被軍區創作組的領導看中了,就抽調到軍區文化部改稿。改稿期間,安排他們那些“小麻木蟲子”讀一些書和觀看電影、戲劇。一天,在濟南軍區的八一禮堂看前衛話劇團的演出——《風卷殘云》,編劇是李心田。當時,他驚訝得叫出聲來:李心田!《閃閃的紅星》的作者!是小說家呀,怎么會弄戲呢?周圍的人都笑了。他突然從笑聲里品出了自己的無知……再后來又看了山東話劇團翟劍萍的《沉浮》,他被舞臺藝術震憾到了,深陷其魅力中。但同時也明智地告誡自己:這勞什子,不好弄,你不是吃這碗飯的料。
這一經歷,為他后來對戲劇文學、舞臺藝術的正確理解奠定了基礎。
陳明一直為之寫戲的鹽城市淮劇團,因現代戲創作演出成績突出,被中宣部、文化部表彰為先進集體;兩次獲得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突出貢獻獎,成為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全國唯一的創作基地。
鄉村里的故事從來不愁斷檔干涸,只要你不離開這片土壤。陳明的生活庫里一直是有存貨的。每次下鄉蹲上幾天,就會忘記了自己是為了寫戲而收集素材的,會被那些故事吸引,時不時激起興奮、思考和極大的興趣。下鄉插隊的經歷和日后的與之交往,使他對鄉村,對農民,對基層干部產生了很深的感情。
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蘇北縣城,是陳明最大的寫作資源。他最擅長的“小人物、小事件、小沖突”的輕喜劇的寫作套路,贏得了當地觀眾的認可,使得他順水推舟般地一路寫來,并篤信應該從生活出發。
然而,淮劇《半車老師》的創作過程,卻讓陳明對以前的創作產生了懷疑。
這個戲最初叫《馬代表進城》,是江蘇省向全國征集現代戲劇本的一部獲獎作品。后來,省文化廳向基層劇團無償提供使用權,并下達了二十萬元的資助。作為分管局長,陳明毫不猶豫地支持劇團接受了這個任務。
投排前,陳明覺得這個劇本是個山歌劇,樣式上和淮劇劇種無法對應,人物與故事和蘇北地域差異很大。于是,對原劇本作了劇種化、本土化的徹底改造。但立上舞臺后,幾乎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第二輪加工過程中,他放棄了原劇本的故事和人物,重新構架。把原來的一個基層人大代表和腐敗官僚作正面交鋒的主線,變換成一個鄉村退休老教師進城討還捐贈款的過程,這就是后來的《二餅上城》。再后來,這個戲在江蘇的戲劇節和精品工程節目評選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然而,就在參加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劇本研討會的時候,這個劇本遭遇到當頭棒喝。眾多專家提出了質疑,同一指向,歸結為兩個字“虛假”!全體主創人員一下子全懵了,但冷靜下來過后,都感到劇本被判“極刑”不無道理。
這時,陳明對自己的創作走向開始反省了。他當過兵、插過隊,干過民辦教師,做過基層干部,個人的經歷足以證明自己的寫作是從生活出發的。一個長期泡在基層的作者,不存在缺乏生活的問題。而這個劇本的主人公——一個鄉村退休老教師,是他熟悉的人物;關于“詐捐”與“討捐”的故事,絕不是憑空捏造,所表達的關于“誠信”的題旨,應該說是有一定藝術價值的。
那么,為什么經過專家們的仔細分析,這個劇本就“不真實”了呢?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里?他一個人封閉在兒子的住處,修改劇本。一個星期未得一字,如同在黑暗中探究光亮一樣苦苦煎熬。
直到有一天,一個生活中的小插曲,改變了他之后的創作理念。那是一個細雨蒙蒙的傍晚,陳明打著傘走到小區門口,一片建筑工地緊挨著這個小區。不遠處有一個大排檔,這是個專給建筑工地的農民打工者們的飯菜供應點。他就走過去準備隨便對付一頓晚飯。
一看到大盆里色彩含混的飯菜,陳明猶豫了,甚至想到了地溝油。再看那簡易的敞棚里,擠滿了灰頭土臉的農民工,有站、有坐、有蹲著的在埋頭吃飯。陳明心想,人家也是人,他們能吃,自己為什么不能吃?于是就跟賣飯菜的老頭要了一份面條。那老頭停住手,上下打量著他,說:“看你這兩條腿,瘦得像洋傘柄一樣兒,苦錢是養命的,別太省了。”說著攪動飯勺,三個肉圓“啪”地放到了面條上。
陳明連說不用,老頭大咧咧地說:“白送你了,不要錢?!边@時,陳明才意識到,自己穿著老頭衫、大褲衩,一雙塑料拖鞋,再加上連續熬夜的一臉菜色,老頭把他當成工地上的農民工了。一陣感動從心底里涌動,他體悟到了“溫暖”的另一層意味。
眼前清一色的安全帽,耳邊呼呼作響的吃飯聲。他為剛才地溝油的擔憂感到慚愧,不由自主地融進了他們的行列,和他們擠在一條板凳子上聊著天,吃著面條……
他想,如果不是自己的親歷,不會有這樣的切膚之感,這個世界上,善良和溫暖就在你的周遭,而你沒有感受到,是你沒有融入其中。這個與修改劇本毫不相關的偶遇,使他這個在暗夜中的苦行者,看到了一絲光亮。
聯想到劇本中的主人公,從進城討捐起始,到“飯店糾錯”“登門補課”“夜審衣柜”等一系列的行為,所呈現出的,只是一個鄉村老師的職業常態的復制。而現實生活是非常有趣的,反常態的東西,恰恰是最真實的一面。有時,現實遠比藝術作品更加“反常態”,他一下子,似乎觸摸到這個劇本為何“虛假”的穴位!
最終,陳明在《二餅上城》的基礎上作了顛覆性的改造。改造后的《半車老師》榮獲第13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入選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三次推倒,另起爐灶,歷經30多稿的修改,使陳明慢慢省悟到,好的創作狀態和站得住的作品,不單單是出于生活積累和個人體驗,而是源于從生活出發再到融入生活。
從生活出發再到融入生活,也是他后來作品不斷收獲好評,以及今天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最有力的支撐。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本次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的作品——《送你過江》。陳明在接受采訪時頗為感慨。他介紹說,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江蘇省委宣傳部在規劃題材的時候決定,要寫一個江蘇的紅色題材,就選了很多作家出來領選題。
當時其他題材都被選走了,就剩下一個題材——過江。找陳明去以后,陳明表示要再思考一下?;厝ズ?,做了看書、查資料、采訪等一系列準備,然后才說可以。后來,他們說之所以找陳明來寫這個題材,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當過兵,能駕馭這個題材。
《送你過江》是一個戰爭題材,渡江戰役,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一個壯舉,也是一個生死決戰。這個題材的表現其實是陳明內心一直以來的訴求。他的小說當中寫了大量的戰爭戰后的情況,還就沒寫過戰前的情況。而這次的大軍過江,他寫的是即將渡江前夕,來表現這一群人的情感命運和生命的抉擇。
陳明認真地為我們講解到,“這個題材看起來很宏大,其實當你用戲曲來表現它的時候,一定要把故事理清楚,一定要把你想說的道理弄清楚,還有一定要把樣式定下來,所以我就選了一個渡江戰役發生的這一群普通人身上,即將渡江的戰士、干部們與當地的老百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面對渡江,他們會怎么去做?面對渡江這么重大的一個軍事行動,他們會服從誰?其實看起來很簡單,但想把故事講透是比較難的,所以我選擇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br />
陳明給這部主旋律作品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點,即把宏大的戰爭場面像微雕一樣,濃縮在一個江邊小村和一個男情女愛的故事中,而作品的主題是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常人的俗情世理之間的沖突。
陳明指出,這種俗情是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羨慕,男女之間的情愛,世理就是男婚女嫁,這沒什么錯的。但是在戰爭那個背景下,在革命的重大抉擇的時候,你選擇什么?這一對男女選擇的是渡江,我們不要愛情了。這也是自己多年來創作上對戰爭、戰爭中人性的光輝,以及我們當代人對那段歷史的回顧與思考。
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女主人公當年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小童養媳,新四軍來到這地方后,讓她認字、懂得黨的基本道理,走后給她留了個識字本,把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抄了一遍,然后讓她跟著抄。
“實際上這一點我自己還很得意,這個細節選得比較好,我就把這個人走上革命道路用一個很小的細節給解決了。你想一想啊,我們生活當中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小童養媳,她每天思念這個男人的時候,她就在那抄一遍“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像釘子一樣打在她的靈魂深處。所以我這個作品當中始終是反復出現,我們共產黨是人民的隊伍,要奮斗就要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這個細節從頭貫穿到底,這個戲劇一下子活了。這部戲講的就是一個普通的童養媳怎么樣走上革命的道路,怎么樣成熟起來,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村干部、共產黨員?!?br />
在陳明看來,作品是作家的一種情感宣泄,或者是其對事情的判斷,對歷史的判斷,對當下的判斷,這種判斷是通過作家自身的藝術形象和對社會的表達而做出的。
在頒獎晚會前的媒體見面會上,陳明接受采訪時表示,“十五年前,我獲得曹禺劇本獎是激動,今天再次獲獎是知足。這是第二次加油站,今后更應該腳踏實地寫好劇本,寫腳踏實地的好劇本?!?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