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來源:藝棧網 |
![]() 2020年9月12日下午3時,由百度直播、藝術熱搜、2020首屆藝術網紅季,三暮書店聯合主辦的“霍香結從《地方性知識》到《銅座全集》十年寫作研討會如期舉行,同期舉辦霍香結《秋溟》畫展。直播期間,霍香結先生與網友進行互動,解答好評如潮。一個小時的直播時間,共有16.5萬的熱度,首度成為百度直播小時榜的冠軍。 ![]() 研討會當天,嘉賓戴濰娜出席百度直播活動。 ![]() ![]() 《地方性知識》是霍香結創作的中國大陸先鋒異端小說,由新世界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作品主要描述了中國南方一個叫湯錯的山村,從疆域、語言、風俗、衡虞、列傳、藝文志等多個層面深入挖掘了一個一窮二白的村莊,被喻為微觀地域性寫作和人類學小說的開山之作。 ![]() 霍香結的《地方性知識》是本屆茅獎參評作品中最具顛覆性的“另類”。從所有已有的標準看,它都不象一部長篇小說而更象一部人類學的學術著作,或者象一部田野考察報告。它的主要內容是對村莊、田野、民俗、方言、儀式、地形、季節、農作物、民間宗教、倫理綱常等的記錄或描述。在評獎期間,被我問到的幾位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都斷然拒絕我的偏好,說那“不是長篇小說”。但我認為它也有可以劃入長篇小說類的理由,理由如下: 1、總體來看,它還不是一個邏輯文本,不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它基本上還是一個感性的文本,有人物,有描寫,有敘述,有對話,有一定的情感流露。其實,人類學著作經常以散文筆法寫作,以第一人稱敘述,以詩意的自然風光、較原始的農業生存狀態為描述對象。 2、那它是不是一部長篇散文呢?很像。但也可以不是。因為更重要的是,它有虛構。 3、關于“虛構”。一是它的視角:作者設計了一個“李氏假設”,這是虛構的前提。二是作者的寫作動機:“寫一本物性的或者重建想象的小說”,作者還說:“小說和學術一樣,開始走向實證性,這意味著小說的根本精神在發生改變,小說寫作者必須有足夠的精力和定力去學習新的東西,做田野考察。”三是書中“藝文志”部分明確為虛構。 最主要的,我覺得,它的存在是長篇小說創作開放性的一個看得到的信息。 ——許輝(第八屆茅獎評委) ![]() 2010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大約進入21世紀初始,生于1970和1980年代的漢語言文學作者中隱約發展著一些共同的欲求。對于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慣性的不滿,以及對于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普遍膚淺的文學抒情話語的不滿,使年輕的漢語言文學作者產生糾正的沖動。此外,隨著文化出版物的豐富,眾多現代文學(尤其是小說)作品譯本帶來的啟發,使敏感的青年漢語言文學作者們亟需進入那種表達層次。但僅由這兩個動因來概括產生《地方性知識》這類作品的土壤是不夠的。其一,《地方性知識》的鄉土/自然觀念依然接棒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其二,也是較為內在的原因,一代青年漢語言文學作者受一個共同意向的感召,該意向直說便嫌宏大刺耳、但實為基礎與前提,是那種不宜事先宣稱、卻要在長時段落實、實踐過程中去順帶著說出的東西。該意向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提問:“如何表達中國?”這意味著雖然他們中尚有模仿者出入,但本土化實踐是共因。 ——2010年,王煒 《漫游,以及“地方性”作為變數,關于霍香結<地方性知識>》 霍香結則更進了一步,他的《地方性知識》暢言一種“微觀地域寫作”,即從物的角度進入,以文學人類學式的寫法虛構了一種夾雜中立的描述、盡量冷靜分析與評判的湯錯地方民族志。用“物”置換主體“人”的位置,意味著物成為主角,同時觀看的視角也調換了。這種認識論的倒 懸和逆轉,帶來的是美學的重起爐灶。他提醒我們重新想象一個六面體火柴盒式的地球而不是常識里的球形地球——這不是打開了一扇門,而是另辟了一條路,一條指向不同世界的路。湯錯這個虛構的地方,就是一個異世界小宇宙…… ——2016年,劉大先《地方性知識:蜻蜓、博物志與文學的自由》 跨越十年時間,霍香結持續寫作《地方性知識》一書,終成全本《銅座全集》。在這部近千頁的文學著作當中,貫穿兩本書的寫作脈絡,乃源于霍香結對鄉土中國和地域性寫作的拓展以及文學故鄉營構的反思。 ![]() 2020年,作家出版社即出。 本書述寫了中國南部省梅山教浸蘊的資水流域源頭越城嶺山脈腰麓中一個苦荬伶人居住的村落銅座。作者將相對不變的物質存在稱作結晶群眾,而在語言文字如詩歌、寓言、傳說、格言、手抄文獻中的存在稱作群眾象征,在田野考察和口述史文獻基礎上,采用方志體例和厚描述的方式,從疆域、語言、風俗研究、虞衡志、草木蟲魚鳥獸之屬,藝文志等七個方面呈現出湯錯這個語言學上夸克型孤島的古代和現代特征,即文本所冀望的整體史。過去數千年均處于化外之地的湯錯一窮二白,沒有任何令人值得駐足和寸耕的地方,正因為這樣一個地方成為作者的靶片,在向導的幫助下,漸漸抵達那個叫作波托的深沉結構,同時勾勒出中央大陸文明的氤氳和人類攜帶文明密鑰的能力,作者憑借第一手材料和口述史文獻營造出新的地志恒量。 在“小說前沿文庫”中,我前面提到的霍香結的那部長篇小說《地方性知識》就很獨特。這是一冊表面上看是一本地理學意義上的地方志,實際上,它是作者霍香結虛構的關于中國的地方志的想象元素的虛構作品。真真假假,假亦真來真亦假,完全是一部虛構小說。三十多萬字的篇幅,其表面扎實的學術性呈現,掩藏了其內在的虛構文學想象力的闊大和鋒芒,讓人驚嘆。 ——邱華棟 著名作家
這是一本充滿冒犯的書,它輕而易舉就冒犯了人類學家們學術報告的無用與無趣;冒犯了自鳴得意的小說家們的雕蟲小計與淺陋貧乏;冒犯了城市生活造就的千篇一律的無畏思考的人生…… ——2011年,戴濰娜《一本潔身自好的野心文本,<地方性知識>閱讀筆記》 這是一部高貴的,潔身自好的文本,絕無這個庸碌時代那些可以嘲笑的印跡。整個閱讀過程像一場奇妙的盜墓,若能抵住開始的異界氣息,就能順著作者安置的各類秘道,看到真正吸引人的聞所未聞的驚艷與奇跡。 ——柴靜《珠江晚報·一句話書評》 在眾多方志小說中,霍香結的《地方性知識》(新世界出版社)大概是最典型的方志小說?!兜胤叫灾R》主要內容是湯厝的知識集合,它甚至把作為虛構的情節――小說的核心要素――也剔除了。于是,小說的敘述核心是湯厝這個“物”,“物性”才是小說的敘述主體,“物”、“物性”的意識活動,語言包括存在的感性形式,才是小說的中心。經典小說理論所倡導的“人物”也消失了。雖然小說也提到了各種人物,對人物的形象、性格也有一定的刻畫,但是,這些人物并沒有獲得獨立價值,他們只不過是為了驗證小說所倡導的“物性”而存在。“物性”代替“人性”,成為小說敘述的中心,這應該是這部小說實驗邁開的最大的一步。 ——周新民 文學評論家 湯錯一詞,出自霍香結《地方性知識》(木鐸文庫,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與考證歷史地理學不同,此書所要重建的是寫作史中一切浪蕩子的精神地理譜系,這注定是一幅不能完全給出的大命相隨圖式。湯錯是一個詞,是故鄉的外掛之屏,并且擁有它的象征群眾。 ——賈勤 學者,作家 ![]() 霍香結,中國當代文壇潛在寫作代表作家之一。2010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地方性知識》,深獲矚目,這是一部在田野考察基礎上啟用方志體例完成的文學人類學和人類學詩學作品。第二部長篇小說《靈的編年史·秘密知識的旅程》刊《收獲》長篇專號(2017冬卷),評論認為這是一部以非線性時 間進行敘述的體現作者繁復織體美學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此外,作者還著有《黑暗傳》(現代漢語史詩叢刊本)、《燈龕以及兩個較長的故事》(詩集)、《花園是一座整體史》、《藝戔》、《旃檀林》、《明清篆刻邊款鐵筆單刀正書千字文》以及長篇小說《日冕》等著作。曾主持編纂木鐸文庫、現代漢語史詩叢刊、歷代印譜匯編、鋤月廬藏印初編、小說前沿文庫、烏力波(Oulipo)等。 >>對談嘉賓<< ![]()
戴濰娜,青年詩人,作家 。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文學博士 ,杜克大學訪問學者。近年來高頻率活躍于文壇詩會上,作品和評論文字見于各類媒體,其自成一格、反潮流的文風引發多方關注。小說詩歌刊載于《詩刊》、《星星》、《中國當代漢詩年鑒》、《青年作家》、《國家財經周刊》等雜志刊物。出版詩文集《瘦江南》、童話小說集《仙草姑娘》、詩集《面盾》、《靈魂體操》 等,主持編纂紹介與翻譯世界詩歌的雜志《光年》。 同期舉辦的霍香結《秋溟》畫展由三暮書店、個山美術館、歸園田居酒廠、煮酒論肉藝術餐廳和小湖南民間湘菜館聯合主辦。 ![]() 第一展場:三暮書店 時逢庚子之秋,與霍君香結商榷得定《秋溟》之展?;艟淙瞬判愿呓^,詩、書、畫、印皆有所成。觀其畫,著墨之處,元氣淋漓。論及霍君文人畫境,心靜呈通,亦呈為文學修養之放達無阻。文源學養積蓄于內,天地性情襯其丘壑宏心,嶙峋悠遠蕩逸于外,山水蘊其枯鐵之筆意布局。于此略陳諸公所評香結之語,略賞其云煙落紙之心意筆力,隔與不隔,敬待諸君參詳。 ——阿隱 ![]() 三暮書店 第二展場:個山美術館 霍香結的作品有鮮明的藝術特征,與時下流行的“圖式繪畫”拉開距離;他的繪畫作品常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題,在筆墨中加入了文學、書法、篆刻的元素,其作品多以詩入畫,以書入畫,篆刻綴之,書卷氣濃郁,具有以寫見意的文人寫意精神;霍香結有崇高的人文情懷和獨立人格,心無旁婺,直抒心性,不隨大流,既守護好中國畫之文脈又與時俱進。 ——劉海博 ![]() 個山美術館 第三展場:煮酒論肉藝術餐廳 蕭乾父現在叫霍香結,繪畫和書法的落款也是這三個字,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他的筆墨作品屬于“有筆有墨”,而且明戀宿墨,他的書寫和繪畫作品,職業藝術家會突然關注,因為他從符號入手。筆墨只是手段、過度、潤滑劑。有文人畫之嫌,我覺得他的筆墨如果從靈的編年史的結構中獲取結構的話,他的這些文人畫之嫌的畫會大踏步的變異,包括書法。 ——王軼瓊 ![]() 煮酒論肉藝術餐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