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來源: |
主辦單位 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江蘇省書畫院、江蘇省現代美術館 南京市文聯、無錫市文聯、徐州市文聯 常州市文聯、蘇州市文聯、南通市文聯 連云港市文聯、淮安市文聯、鹽城市文聯 揚州市文聯、鎮江市文聯、泰州市文聯、宿遷市文聯 展覽時間 2021年02月03日—03月04日 (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江蘇省現代美術館1、2、3號展廳 ( 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 網上展廳 前 言 春來萬物驚,草木復多情。 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領略了眾志成城的大國風采和全民一心的抗疫精神。正是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共克時艱,“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春和景明”是江蘇省文聯精心打造的賀歲迎春、惠民樂民的文藝品牌。伴隨著春節的臨近,“春和景明· 2021年江蘇省文聯系統迎春聯展”如約而至,展覽以“謳歌新時代、暢想中國夢”為主題,以全省文聯系統迎春大聯歡的形式呈現。各設區市文聯推薦的104名藝術家共208件作品參展,分為美術、書法、攝影、民間工藝4大板塊,藝術家們用豐富的藝術形式描繪了江蘇的歷史之美、風物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省社會營造尊重勞模,關心勞模的良好氛圍,今年的“春和景明”同時舉辦“向江蘇省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代表捐贈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和書畫作品”活動,以此表達全省文藝工作者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崇高敬意。 “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主要靠作品來體現;一位大師的文藝地位,要靠作品來說話。在新時代展現更大作為,關鍵要創作出更多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大作品,這是文藝繁榮的標志,也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苯K自古便是文化重鎮,文脈深厚、文化氛圍濃厚。各個文藝門類百花齊放、各領風騷,蘇南、蘇中、蘇北的文藝面貌各具區域特色,各有發展重心,各設區市文聯在文藝創作上,自我突破、創新創造、精益求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此次聯展為省文聯系統增進交流、互鑒互補搭建了展示平臺。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2021年,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繼續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為江蘇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不負韶華,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推動江蘇文藝“高處再攀高”,讓文藝更好的扛起反映時代的使命,以更多精品力作抒寫時代、立言中國。 南通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馮瑩 南通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吳元新 參展藝術家作品 (以類別分類并按姓氏筆畫排序) 美術 王法 江蘇南通人,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F為江蘇省國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藝委會辦公室主任,花鳥畫研究所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山水花鳥畫藝委會委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作品曾入選第三屆全國青年美展,入選第八屆、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獲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獎提名,入選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獲2015 年“傅抱石獎”,獲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江蘇文華美術獎”。 建設中的滬蘇通大橋之一 中國畫 200cm×140cm 創作感言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集高速公路、客貨混線鐵路和高速鐵路三合一的過江通道。其建成是南通經濟社會中的一件大事,對促進長三角社會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位生活在南通的藝術家,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記錄這一偉大建設工程,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社會擔當。只有自覺走與時代相結合的文藝道路,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才能創作更多具有生命力、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 建設中的滬蘇通大橋之二 中國畫 240cm×140cm 邵連 生于南京,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結業于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創作高研班。現為江蘇南通書法國畫研究院院長,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曾被評為江蘇省優秀青年國畫家、江蘇省“333 高層次人才”等。 大道至遠 中國畫 200cm×120cm 創作感言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城市建設中,林立的大樓,高速公路網等,成為了現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作品《大道至遠》用裝飾和構成的手法,表現出城市之間發達的交通和壯美的景象。 春和景明圖 中國畫 180cm×97cm 創作感言 采用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展現出自然山川清潤秀美的感覺,用淡彩渲染的方法,與筆墨相互溶合,產生出一種自然、典雅、含蓄的藝術效果。凸顯出青綠山水特有的高華氣象。 書法 丘石 本名邱國明,1967 年8 月生,江蘇南通人。一級美術師,西泠印社社員?,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南京印社副社長,南通市文聯副主席,南通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南通印社名譽社長。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 毛澤東詩聯 篆書 140cm×23.5cmx2 創作感言 毛澤東詩聯“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氣勢磅礴,以秦簡書參以金文意書之,似得幾許雄強蒼茫意象。 張謇詩《林溪精舍》 行草 140cm×47cm 創作感言 張謇詩意清麗,以行草書之,得其灑脫之意,亦略合其詩之境。 魏武 1959 年7 月生,江蘇南通人?,F為南通市個簃藝術館館長、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南通書法一千年》《張謇書法選》(兩種)、《魏武書法作品集》(四冊)、《王個簃年譜》等。長篇考據論文入編《中國書法全集74—清代名家》。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授予“首批南通市文藝家魏武工作室”、南通市文聯授予“德藝雙馨書法家”、南通市文化系統授予“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良田無晚歲 膏澤多豐年 隸書 136cm×34cm 創作感言 以書法中隸書的形式書古代名聯,即“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力求古樸渾厚中又自出新意,反映祖國春和景明、欣欣向榮的大好光景。 古賢詠竹詩 行草 136cm×34cm 創作感言 以書法中行草書的形式,書元、明時期詠竹詩二首,即“雨過蛟龍起,風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力求溫潤樸厚、雋秀飄逸之風格,寓意著人們謙遜堅強、高風亮節的精神品質,反映祖國大地奮發向前、蒸蒸日上的美好未來。 攝影 婁忠銀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車壇影協南通俱樂部會員,2019 年獲南通市優秀文藝家稱號。 滬蘇通大橋盛裝迎客 紀實類攝影 創作感言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滬蘇通長江大橋的建成,改變了南通與江南不通鐵路的歷史。 蘇北大地騰巨龍 紀實類攝影 創作感言 高鐵縮小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增進了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對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推進沿線城鎮化建設進程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彭常青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首席代表,南通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南通市委市政府特約攝影師。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多年,曾獲趙超構新聞獎(全國晚報最高獎)一等獎,南通市第四屆“職工明星藝術家”。新聞作品多次在行業報刊評比中獲獎;攝影作品常年見諸于南通市委外宣書籍、刊物和市級機關網站,部分作品曾在中日、中法文化交流以及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等地展出,連續多年被評為“南通市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碧水藍天 風光類攝影 創作感言 南通城素有“座水之城”之美譽,主城區坐落于美麗的護城河——濠河之上。然而這被稱為“少女脖子上項鏈”的千年護城河曾一度被污染而使舊城蒙羞。近年來,經過精心治理,濠河青春煥發,重現藍天碧水的靚麗容顏。臨河而立,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不僅如此,隨著舊城升級改造、新城異軍突起,這座日新月異的老城愈發風姿綽約。 江東船都 風光類攝影 創作感言 南通歷來有“江東名城”之稱,據江海之喉,江寬港深、微沖不淤,常年不凍。憑借發展船舶工業的天然優勢,乘著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南通船舶工業進入了騰飛時代。尤其是中遠海運集團所屬兩家修造船行業翹楚的落戶,使南通船舶工業產業結構發生了質的飛躍,推動和促進了江蘇乃至全國船舶工業的發展,在國際船舶行業中享有盛譽。 民間工藝 吳元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染織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部非遺傳承人評審專家,國家藝術基金評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F任南通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十多年來先后出版國家重點圖書《中國傳統民間印染》等十部專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課題。創新的藍印花布作品三度獲“山花獎”,設計的藍印花布系列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旅游系統勞動模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授予山花獎個人“成就獎”,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全國非遺先進個人,被中宣部、中國文聯授予“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藍韻 工藝美術 240cm×65cm 創作感言 “魚”裝飾系列,在制作工藝上采用了傳統的藍印花布手工刻版、手工刮漿、手工染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印染技藝。在傳統核心技藝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設計,將扎染、漏板刮漿色彩漸變融為一體創意出融入現代時尚的藍印花布藝術作品。對傳統紋樣在現代時尚生活中的應用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與實踐。年年有余傳統吉祥紋樣的創新和傳播,不僅表達了現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對國家級非遺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可持續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探索作用。 漸入佳境 工藝美術 240cm×65cm 創作感言 “鳳凰”藍印花布裝飾系列,運用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通藍印花布技藝,吸取了傳統藍印花布中的鳳凰團花的吉祥紋飾,對鳳紋圖案的造型特征、裝飾寓意、形式美感等進行規律性分析和研究,并結合手工藍印花布印染工藝特征,創意設計了藍印花布裝飾系列鳳紋,并應用于現代空間中。以裝飾畫、壁掛、桌旗、披肩圍巾等藝術形式讓傳統鳳凰紋樣走進我們的生活,讓源于傳統的藍印花布,重歸我們當代生活之中。隨著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提高,該作品在材料方面突破了傳統藍印花布單一的棉紡織制品,在材質上采用了天然的麻棉、絲棉、毛紡等面料,在材料質感方面更符合人們的生活裝飾需求。作品采用了植物靛藍手工染色,倡導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更好的活態傳承。 姚建強 1966 年生。南通唯一一家專業從事風箏制作人士?,F任中國、省、市、民協會員,南通市民協副主席。南通市風箏協會副主席。非遺傳承人。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大師、能手,江蘇省文藝之星,省一級裁判員,三帶能手等稱號。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各種大型活動。如中法文化交流,馬中風箏交流會,澳門國際藝術品展,一帶一路,深圳文博會,南京藝博杯,蘇藝杯,江蘇省文創設計大賽紫金杯等共獲金、銀、銅等各種獎牌證書一百余枚。中央美院非遺老師。先后接受上百次的采訪。如央視《勉力南通》,《正大綜藝》,走江蘇看十六運,《走遍中國》,《走進幕后》,美麗鄉村鄉行走進南通,《遠方的家》,以及《傳承》第四季等等。 七星板鷂風箏 工藝美術 100cm×110cm 創作感言 南通“板鷂風箏”以其形同門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畫、布滿哨子、音色宏亮而成特色。大六風箏最常見,數個小六角風箏并聯在一起,可以變出“七星串聯”、“十九星串聯”等樣式。彩畫多用紅、黃、黑色,與藍天白云形成對比。板鷂上布滿數百個大小不一的哨子,最大的哨子稱“嗡聲”,用大葫蘆做成,形同大木桶,發音如大提琴;小哨子用栗殼、百果殼等做成,發聲尖亮 。我以傳承南通的板鷂風箏技藝而自豪! 七星板鷂風箏 工藝美術 100cm×110cm 創作感言 南通板鷂風箏可融雕、扎、書、畫、繡等多種工藝于一體,工藝精湛,不僅是極有觀賞與收藏價值的手工藝術珍品,而且在放飛中穩定、優美,更有各種音調的哨口和諧而有節奏的震空齊鳴,好似聲色俱佳的空中麗人,以其無窮魅力伴隨放飛者在天地之間,享受人們與大自然相輔相成的萬千妙趣。我要將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風箏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南通這特色文化。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