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2來源:中國美協 |
油畫《航空報國楷?!_陽》創作感言 中央美院張峻明 今年三月初接到中國美協通知“最美中國人”的創作任務。我沒有一絲猶豫便答應了此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羅陽,這個響當當的名字,在中國大地上已經家喻戶曉。這位為祖國航空事業奮斗30年,直至把生命奉獻給藍天的“中國第一艦載機”創始人,用一生譜寫了一曲“鷹擊長空”的壯麗之歌。
主題創作工作會
出席主題創作工作會 我從小就崇拜英雄,喜歡畫飛機、大炮,夢想著有一天能變成現實。接到任務我既欣喜又激動,同時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帶著諸多問號和不解,我踏上了去往沈飛集團的旅途,一路上想的最多的問題是這樣的英雄人物怎么表現?怎么擺脫過去前蘇聯、美國等現實主義創作的影響而另辟蹊徑,怎么為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注入新的因素而升華為一種人類命運的共同體等等。腦海中浮現的圖像隨著北去的列車忽隱忽現……
深入生活搜集素材
深入生活搜集素材 走進羅陽生活戰斗的地方,從他工作的崗位到走訪同事,聆聽每一位沈飛人訴說他們的羅總的故事,他用生命詮釋著一名航空人的風雨歷程。在中國艦載機成功起降的背景下,羅陽的犧牲顯得尤為壯烈,他活出了中國航天人的風采,責任與堅守是羅陽為我們留下的最后的承諾,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呼喚的精神能量。作為一名藝術家,所到之處都被深深打動,深感有責任、有義務記錄下他在這個時代留下的印跡。 從紀念館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到羅陽生前用過的物品,從總書記的批示到各級嘉獎令,一件件珍貴的信物,無不在講述那感天動地的故事,我的構思漸漸明晰了起來。
進行創作
進行創作 草圖階段比較順利,除了走訪羅陽的生前好友外,向當地的藝術家取經也是此行的目的。沈飛宣傳部的領導特意邀請他們一起談體會、介紹經驗,使我的構思進一步得到了驗證。畫面構圖設計了清晨天剛剛亮時的遼寧艦,天空呈現火燒云的情景,預示著中國的航母事業如朝陽般蒸蒸日上,羅陽與其研發團隊在現場辛勤勞作、密切配合,體現他們的集體主義作風,注重團結協作與戰友情義,沒有頤指氣使,看不到上下級之間的官僚做派,而是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國爭光的信念始終是不竭的動力,殲-15的成功,離不開這樣的氛圍。
中國美協專家組觀摩指導作品創作
中國美協專家組觀摩指導作品創作 經過兩次草圖的集中匯看,結合中國美協和與會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正稿開始了。由于作品的尺幅大,加上時間緊,創作時間被迫壓縮,只能夜以繼日地進行著。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所有事情都給它讓路。這個時期考慮最多的是油畫語言的表達如何服務于這個主題,呈現給觀眾符合這個主題、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較高水準的作品。習總書記曾說,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羅陽給這個時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財富正是為實現中國夢所急需的。 創作作品一遍一遍地進行著,我的思緒仍被羅陽的事跡所縈繞,他對航空事業有著深厚真摯的感情,他在航母上的日日夜夜,雖精神高度緊張,身體高度疲憊,仍恪盡職守,一線攻堅,他忘我工作,時刻把國家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一心為國、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他不愧是我們時代的楷模。 當航母“遼寧號”以高規格禮節為英雄羅陽鳴笛致敬時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感動,感動于那些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冷熱疾苦放在心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的偉大人物,感動于那些從“兩彈一星”到航母艦載機的起降成功,我國的科技工作者不斷以使人贊嘆的速度創造的一個個奇跡。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大時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文藝工作者,自覺踐行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而是要變成行動的指南和努力方向,努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是藝術家的責任。能為羅陽這樣有功于國家和人民的英雄人物造像深感榮幸,同時在創作過程中精神也得到升華,更加明確自己的藝術之路的方向和目標。 愿英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繼續前行。
《航空報國的楷?!_陽》-張俊明?300cm×800cm?油畫?2017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