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4來源:中國美協 |
不忘初心!動漫藝術傳遞真善美 薪火相傳!中國動漫邁進新時代 “首屆全國動漫美術作品展覽”成功開幕 展覽開幕式
12月15日,“首屆全國動漫美術作品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正式開幕。作為中國動漫美術的首個獨立屆展,此次展覽的開幕,標志著中國動漫美術踏入了一個新里程。
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藝委會、廣州市動漫藝術家協會承辦,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等單位協辦。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主任、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中國美協藝委會辦公室主任咸懿,廣東省美協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永,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外宣辦主任蘇健,廣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童慧、李蘭芬,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巡視員溫朝輝,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鄭虎,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羅一平,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副主任常光希、金城、金日龍、吳冠英、張駿,秘書長李劍平,嶺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李建軍,廣東省動漫行業聯盟負責人范旭,廣州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汪曉曙,老夫子漫畫第二代作者王澤,老夫子哈媒體股份公司董事長邱秀堂,國際著名CG動漫藝術家、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河口洋一郎,日中CG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大島景宏等。開幕式由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鵬程主持。
咸懿受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的委托,代表中國美協向展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此次展覽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倡導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堅持“三精四謳”的藝術創作,用動漫凝聚中華文化、彰顯時代精神,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活動。作為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動漫具有親和的感染力,可以跨越國界、跨越語言,感染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本次展覽承載著中國動漫藝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要在繼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出更多具有中國元素、中國風格、中國審美、中國價值、中國氣派的作品,開啟中國動漫的新時代。在今后的發展中,樹立“原創動漫”的旗幟和風向標,傳承“中國學派”的光榮與夢想,引領中國動漫的發展潮流。
朱小燚在致辭中表示,“動漫”是廣州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廣州的動漫消費市場規模在國內位居首位,在動漫產品、衍生開發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成績傲人,涌現出一批全國知名的動漫企業;同時,廣州開風氣之先,于2014年在全國率先成立“動漫藝術家協會”,團結了一大批新興創作力量,也在全國第一個創立了國際化的民間動漫博物館;國家級動漫節展“中國國際漫畫節”至今已在廣州成功舉辦了十屆,其核心展事“中國動漫金龍獎”活動永久落戶廣州,今年還舉辦了中國漫畫馬拉松創作大會等等。經過各界力量和廣州動漫人長期的付出與努力,以動漫為代表的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原創水平和品牌開發力度不斷提升,使廣州的動漫文化氛圍更加深入人心,這些都為首屆全國動漫美展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孫立軍在致辭中談到舉辦首屆全國動漫美展的意義有三點。一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動漫界也要先自信、自強,為走出國門增強底氣;二是為高校人才培養指明方向?,F今,全國高校動畫、漫畫專業超高速增長,發展的同時就要注重內功的訓練,此次展覽堅持的原創能力就樹立了一個標準、一個方向;三是在快速發展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化時代,人們需要的是什么。中國以電視動畫為主的產量在2012年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高度,但是優秀的、有溫度的作品依然匱乏,浮躁的環境和不規范的市場影響了人才成長和生存的環境。此次展覽就是要給耐得住寂寞,堅持自己的年輕人提供平臺,鼓勵原創和手繪,堅持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標準,堅持我們的自信,帶動風氣的轉變,從而助推動漫藝術家的真正成長。在市場的大潮中我們更要傳承中國動畫學派的精神,在人們的精神中傳遞真善美?!罢妗本褪潜敬握褂[堅持原稿展示的概念,“善”就是宣傳中華民族善美之心、善良之意,“美”就是讓我們的動畫、漫畫作品更加美起來,更加時尚起來,更有中國文化內涵,更加接地氣,更加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作為動漫專業的首次全國性屆展,本次展覽可以亮點眾多,精彩紛呈。 亮點一:多項第一,開創中國動漫新時代 該展覽創造了多個“第一”:該展覽是十九大勝利召開后,中國美協舉辦的首個全國性評審活動;是全國眾多美術專業展事中首個動漫屆展;是廣東省首次舉辦的全國動漫美展;作品類別首次系統地涵蓋了動漫美術的各個門類,為中國動漫美術樹立了一個“新國標”。
亮點二:動漫人生,各年齡段藝術家攜作品登場 入冬時節,開幕現場卻是一片暖意,最令人感動的,莫過于“動漫人生”環節。主辦方為了原汁原味地呈現動漫美術的魅力與價值,以動漫歷程為軌跡,以薪火相傳為脈絡,以10年為一個年齡段,讓老、中、青動漫藝術家代表攜作品上臺與觀眾分享。 代表70歲段的上海美影廠原廠長、《寶蓮燈》導演常光希;代表60歲段的《老夫子》漫畫作者王澤;代表50歲段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副主任、廣州市動漫藝術家協會主席金城;代表40歲段的跨界藝術家、《財富》論壇御用畫師葉正華;代表30歲的“微博十大人氣漫畫家之首”的陳緣風;代表著20歲段的青春文藝漫畫家吳鈺嫻。六位動漫藝術家,六十年一甲子,訴說著中國動漫的光輝歲月,體現著中國動漫代代相傳,預示著中國動漫燦爛美好的明天。
亮點三:動漫無界,美好時刻一起共享 世界著名CG動畫大師、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河口洋一郎出席了開幕式現場,看到中國動漫“薪火相傳”的畫面,激動地豎起大拇指,用生澀的中文不停重復:“很棒、很贊”。為此,河口教授也向組委會贈送了一幅炫麗的CG畫作,他說這幅畫代表他的心情,在廣州這座城市里,既能感受著先進多元的現代感,也能享受著豐富多彩的動漫藝術,讓人“心花怒放”。
此次展覽征稿范圍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參展作者既有內地的優秀作者,也有港澳臺地區的動漫名人。不少參展作者出現在開幕式現場,引起眾多粉絲驚聲尖叫,“??!這不僅是一場展覽,還是一場作者見面會?!?/span> 此外,展覽開幕式期間,廣州塔“小蠻腰”上“全國動漫美展”幾個大字,更是照亮廣州的夜空,令整座城市沉浸在活躍的動漫氛圍之中。
亮點四:和諧共奏,動漫藝術與數字媒體的“交響樂” 在展覽現場,除了可以看到傳統意義上的動畫作品的設計稿、漫畫作品的線稿以外,還有眾多風格迥異的繪本、獨幅插畫作品以及造型各異的動漫雕塑、裝置。既有精巧可愛的布藝玩偶,也有虎虎生風的古代武將雕塑,甚至還有一尊讓觀眾出乎意料的會張牙舞爪的“石獅子”。
現場不少觀眾表示,這場展覽不僅好看,還十分“好玩”,就像聽“交響樂”那般豐富又節奏鮮明。主辦方將3D立體科技、VR技術、影音交互、數字媒體裝置等形式融入了展覽,最受歡迎的莫過于“聽,動漫家說”、“動漫云展廳”。 “聽,動漫家說”的設置,讓觀眾不僅能近距離觀看精美的畫作,還能通過影音交互技術,聆聽創作者的聲音,來一次“近在耳邊”的接觸,達成情感上的聯通。而“動漫云展廳”則是通過數字媒體平臺,讓觀眾們將這場首創的動漫美展帶出展廳,分享給更多沒有到達展覽現場的動漫同好們,真正意義上給觀眾帶來了一種“耳目一新”的觀展體驗。
亮點五:不忘初心,線下交流真誠詮釋藝術為民服務 為響應十九大精神的號召,展廳內專設了一個習近平講話精神專柜,讓觀眾們在觀展的同時,不忘學習十九大精神。
在開幕式后,主辦方還將組織多場“策展人導賞”以及“漫畫家為你畫肖像”等線下交流活動。屆時,在“策展人導賞”活動中,策展人兼展覽組委會秘書長金城、《老夫子》漫畫作者王澤等人將擔任導賞員,為觀眾們講述動漫作品背后的故事?!奥嫾覟槟惝嬓は瘛备钦垇砹?/span>12位漫畫好手,為市民觀眾免費畫肖像,用最真切的形式詮釋著動漫的魅力。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18年4月26日,展廳位于廣東省博物館三樓書畫廳,并向廣大人民群眾免費開放。 中國動漫學術研討會
當天下午,由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組織的“中國動漫學術研討會”同期召開。會議以十九大報告為引領,以“動漫新時代”為主題,回顧中國動漫藝術事業的歷程,以及其對產業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總結并探索出未來發展路徑,尤其是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沿襲“中國動畫學派”精神內核,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開一系列對話和富有成效的討論,為新時代動漫美術創作及產業發展探明方向。
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成員、特邀專家、廣東省美協動漫藝委會成員、部分入選作者,省市、動漫藝術家協會及動漫行業協會負責人等參加研討會。中國美協、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聯三家主辦單位領導也蒞臨會議,聽取專家們對中國動漫美術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依托展覽實踐,交流感受思考,分析存在問題,研究發展大計,本次會議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 文化自覺,傳承“中國動畫學派”刻不容緩 研討會一開始,孫立軍就拋出了“中國動畫學派”的命題。什么樣的作品能代表中國的動畫的獨特面貌,上世紀中國的水墨動畫享譽世界,而今天再讓水墨動起來就代表中國動畫學派的這種類似想法則過于簡單了,怎么在使用新技術、新表現手法中仍然體現中國文化,這是我們思考和實驗的。中國動畫學派要求作品既在內容上、藝術形式上,甚至在影響力等方面都應該體現中國特色。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歷史的源遠流長,都可謂是取之不竭的故事的寶藏,像包括前段時間出現的《大圣歸來》、《大魚海棠》,這些在票房上取得的奇跡的一些作品,無不印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出色的當代創意的塑造,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的養料,進行現代性或現代化的藝術再加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的是獨有的中國味道和中國神韻,傳遞的是內心的文化精神。 就如何傳承“中國動畫學派”,鄭虎建議要繼承和創新,繼往和開來。既要繼承優良的傳統,也要開拓創新,例如進行力量的整合(包括國際力量),要講好中國故事給世界聽,也要用國際性的語言,動漫就是一種跨語言體系非常好的表現方式。朱小燚也強調要形成合力,他結合廣州城市“開放”和“創新”的特質,談到流淌在血液中的創新精神,將帶動的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崛起,動漫藝術的創新不僅是專業發展需求,更是一種國家戰略。田軍談到“中國動畫學派”是一個響亮的名片,強調中國元素、中國情感、中國氣派這些表象特征之后,更深層次的內涵是呼喚大家增強文化自覺,中國動漫人舉起這支大旗就要發揚光大,雖任重道遠,當破難前進。
堅持原創,打好中國動漫創作的立業根基 本次展覽從立項之始,孫立軍就力主尊重原創,強調手繪至上的基本遵循,這不僅僅是展覽區別于其他節慶獎賽的學術話語權,更是動漫美術創作的立身之本、立業之基,關系到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的百年大計。 面臨當下市場浮躁的局面,鄭虎感慨此次展覽是一次固本清源的美術風格的展覽。孫哲指出,堅持手繪就是堅持初心,手繪是動畫創作的基礎,只有建立其尊重原創的機制,才能真正培養出動畫人才。陳贊蔚也認為強調手繪對動漫前期創作有非常大的促進,手繪好的作者,更有表達意愿,更有原創動力。張駿也強調,要親近現代的技術,同時還要加強自修能力。
工匠精神,動畫藝術更需要潛心創作、精益求精 本次研討會的一輪交鋒,是圍繞《至愛梵高》這部熱映動畫展開。朱明健介紹該片調動了125個畫家、68000張作品、用梵高的90多件原作做設計稿。雖然該片從油畫角度看水平并不是特別高,但是它的意義不在電影本身的水平,而是在形式上進行了歷史性的突破,90分鐘的影片用油畫去表現,帶給大家的啟示是什么?常光希談到:這件作品對中國動畫界的震撼和最大啟發,是手繪動畫仍然可以十分時尚,依然在動畫領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今天強調動畫基礎、動畫手繪,就是要把一些動畫基本的團隊精神、工匠精神學到手,從最基礎的學起,一步一步學過來,他希望年輕的導演和創作者認識到這一點,努力追求工匠精神。 金日龍也談到回歸匠心,即是不忘初心,通過這種工匠精神點燃一縷火苗,將會帶來中國動漫的新的希望。吳冠英也強調要有追求技藝的極致精神,這種精神是新一代動畫人要學習和堅持的。朱小燚也感慨中國動漫在工匠精神上有所欠缺,相較于日本及世界一流的動漫專家,他們對待創作的嚴謹程度、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遠遠超過我們,這是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并虛心學習的地方。尤其是新生代動漫人,更要吃得苦中苦,方能出杰中杰的作品。大島景宏也表示做好中日之間的橋梁,加強溝通,互相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
互融互鑒,漫畫與動畫手心手背,藝術與技術相互促進 孫立軍在會上解析,動漫本身就是動畫與漫畫,兩者結合就成了一個新詞。雖然現在廣泛使用動漫一詞,但兩者一定是緊密結合的,其相互融合也會形成更加密切的產業鏈條。日本在漫畫動畫化的道路上有著良好經驗,也形成了獨特的動漫文化,這些差距需要我們科學的認識并反思提高的。中國動畫和漫畫美術要繼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應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借鑒外國優秀同行的藝術成果和資源經驗,實現共享交流,在堅守本來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吸收外來,用不拘一格的創意思維去豐富我們的動畫和漫畫作品,方能打造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文藝新未來。 常光希也介紹了上海美影廠的一個優良傳統就是動畫與漫畫家和其他專業藝術家聯手一起來制作影片,包括《大鬧天宮》《天書奇譚》等作品,都是動畫與漫畫結合起來,從而推動中國動畫藝術達到了一個高峰。常光希為新時代的動漫創作開出的這劑“良方”,使得眾人對“中國動畫學派”的脈絡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面對互聯網社會、人工智能、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朱明健提到了大藝術時代發展出路的探索問題。金城分析了藝術媒介的轉變對產業發展的沖擊和促進轉型的現狀,并提出重視手繪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張駿表示要關注新時代的新技術,研究新技術對動畫美術創作的有利影響并加以合理運用。周宗凱進一步解析,動畫源于美術,朝向科技是不爭的事實,丟掉科技會丟掉大眾,不回歸美術會丟掉精神,要以美術為底本,融合當代新科技,兼容更廣泛的作者。孫立軍強調要進行藝術與技術的美學結合,除了要把傳統文化融入到數字藝術創作中,也要把重視手繪意識作為創作的重要基礎環節,在融入優秀文化基因的同時進行創新結合,才能使動畫創作在數字化發展中不偏離軌道。
審美教育,動畫藝術有責任弘揚正能量 針對導向問題,孫立軍首先提出這是一次學術的研討會,更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動畫、漫畫作品在傳播過程中,需要重視對觀眾的審美意識及審美觀念的樹立,也就是提高觀眾審美。金日龍談到動畫藝術更應該注重社會效益,不能忽視教育環節。吳冠英強調動畫在美的教育上是最好的一種傳媒,它采取孩子最初接受美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將影響其成長后對美的判斷力和接受力。反思我們的動畫教育,不能僅僅是傳授技藝,更多要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工匠精神、審美素養。葉正華也提到這次展覽的導向作用是更加重要的,它樹立了中國動漫的一個標桿,為中國動漫“立心”,也就樹立起了審美標準和價值判斷。 朱小燚表示藝術對人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當下各宣傳文化部門抓動漫、支持動漫、愛護動漫,就是一種強烈的時代擔當。張駿強調,動畫不是關在房間里創作,而是應關注社會,與生活緊密結合,要有自己的責任感。姚非拉認為藝委會作為學術組織,除了學術以外,還承載了很多東西,包括信仰、夢想、堅持、底線等等,大家都在盡力扭轉急功近利的局面。藝委會這種對底線的堅持,對創作的要求,對夢想的追求,為行業發展大潮帶來了一定的積累和沉淀,給大家豎起了一座燈塔,引導在浪潮中的人冷靜下去思考,去堅守,去回歸,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和未來將會迸發出價值的東西。
不忘前輩,向大家袁運甫致敬環節嚴肅又充滿啟示意義 會議開始之前,與會嘉賓全體起立,肅立默哀,向12月13日因病去世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先生致以哀悼和敬意。袁運甫是中國美協動漫藝委會首屆主任、本屆名譽主任,為國寶級動畫《大鬧天宮》美術設計張光宇的嫡傳弟子。袁運甫師承“中國動畫學派”之精髓,發揚于美術界,造福于社會。他身體力行,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為社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為北京飯店創作大型壁畫《長江萬里圖》,也為首都機場創作壁畫《巴山蜀水》,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價值,創造性地探索并形成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
哀悼致敬環節,既是向袁運甫先生表示深切的緬懷,也是在新時期繼承、弘揚、傳播老一輩美術家卓越貢獻和人文精神,從他們堅守的理想信念中汲取營養,從他們人生的行為世范中獲得啟示,激發當代美術家繼承先輩留下的優秀傳統,為今天以及未來中國動漫美術的發展貢獻力量。
供稿/廣州市動漫藝術家協會 攝影/車志輝 童蕭揚 編輯/楊雷、審校/咸懿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