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來源: |
收藏心得之一:相信自己眼光
但凡愛好收藏,必對所收藏之物潛心研究,用心去了解其出身來歷,年份質地,共性特點,珍稀價值,因此,每收一件藏品,必把玩良多,細心品味,跨越時間與歷史對話,或靜心體味其中奧妙,冼練心神,賞雅品珍。
然而不論是收藏界的新手老將,都必須在具備一定收藏知識之后,敢于相信自己眼光,因為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專家或大多數人手中,不要過于迷信專家之言,對于專家我們應當尊重,但可能你收藏的器物專家根本就沒見過、沒研究或并不是此類藏品的專家,中華五千年文明不是專家就可以完全透徹掌握的,很多時代、很多文明、很多器物尚有商榷之處,即使是公認的標準器也會被陸續發現的更典型器物所推翻更替,因此專家之言僅作參考,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做別人不敢做,想別人不敢想,有此勇氣,必有大成。
收藏心得這二:普通收藏,寧精勿濫
收藏這檔子事,會使人癡迷,醉心其間,一旦上癮,難以自拔,因此,但凡初涉其中者,只要價錢合適,會不加選擇,只求收歸囊中,本人造也曾有這樣類似經歷,結果造成藏品雖多,具有珍藏價值的卻少之又少,把大量金錢白白浪費在普通藏品里,到遇到珍品時,卻感到囊中羞澀,無力購買,造成遺憾。
普通藏品太多,給人一種上不了檔次的印象,同時因為既然是普通藏品,增值必然緩慢,又難以出售,變現不易,達不到以藏養藏的目的,失望情緒慢慢滋生,長期以往,既造成沉重經濟負擔,又無力再買進更好更多的珍品,只好慢慢淡出收藏界,湮滅眾人中。
其實絕大多數收藏人士,并非真正的收藏大家,只是一種業余愛好,而且財力十分有限,還是以追求藏品增值升值為目標,以藏品出售換取更大經濟效益為目的,因此,在收藏過程中,提醒各位藏友尤其是初涉者,對于普通收藏品,應當寧精勿濫,不要鋪張,保持平和心態,方可正視收藏。
收藏心得之三:講究策略,量力而行
在收藏的選擇上也應當講究策略,既要考慮經濟實力,也要講究價廉物美,并非貴貨就一定是真品、珍品,很多珍貴之物因為賣家不了解內情而便宜出售,此時方是出手買入的好時機,有些人因為收藏經驗不足,心虛,不敢直接面對藏品真偽,希望借他人之手買到真貨珍品,因此,頻繁光顧各類古董店,希望能以撿漏心態買到價廉物美的真品、珍品,這樣做當然也會有一定收獲,但是付出的可能比收獲的代價還要大,這是因為:古董店里可以說很大一部分是贗品、普通藏品,真正的真品、珍品是絕不肯擺設出來任人觀賞的(博物館例外),這其中既有安保因素,也有藏寶原因,你可以想見,如果店主把鎮店之寶在其古董店擺出來任人觀賞置評,你想買他會賣嗎?就算他可以賣,那價錢你能接受嗎?同時,基于社會治安方面原因,就算不怕賊偷,還不怕賊掂記啊?他能安睡嗎?所以,除非您很有經濟實力,同時有一雙經驗豐富的火眼金睛,否則,你到古董店不要想去買,練練眼力還是可以的。
那么,究竟怎樣去收藏才好呢?筆者認為,對于經濟實力一般又愛好收藏的朋友們,不妨深入社會,到有歷史沉積的地方多去走走看看,在觀摩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可以撿漏,還可以借此增進閱歷,煅練身體,陶治性情,何樂而不為呢?對于實力雄厚的收藏愛好者來說,那就是廣傳盛名,穩居家中,坐等古玩出售者自動上門來(許多古玩店就是如此)。
一句話:有錢的在家坐,沒錢的走出去,用在古玩收藏愛好者身上,筆者認為還是十分切貼的。
收藏心得之四:苦練內功,敢于堅持
筆者曾將藏品送到北方某著名的大拍行,藏品有漢唐時代和田古玉佛雕、漢唐時代海獸葡萄昭明鏡、清代康熙乾隆時代典型瓷器、明清名家仿唐宋古畫、明清及現代名字紫砂壺等十多件本人珍藏的藏品,有些甚至可言為孤品珍藏??墒窃撆男械囊晃凰^的鑒定專家對藏品根本沒有細看,即一口給予全盤否定,筆者只是洗耳恭聽,任其高談闊論,心里卻不以為然,因為他對藏品的年代特征、出身來歷,質地特點可以說是牛頭不對馬嘴,但對其言論中所說的:但凡“傻、大、笨、粗、黑、重、怪”之物皆屬贗品之說,卻印象深刻。
事后查閱有關資料,原來此人是個半路出家的二溜子,只不過是對錢幣略有研究,其水平恐怕和普通藏家相比不見得高明許多問題,居然也可稱為“鑒定專家”,對本人所帶藏品涉及的收藏范圍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因此,對其對藏品的錯誤鑒別論斷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場,也不代表收藏界的價值判斷。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