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6來源: 藝術中國 |
開幕式嘉賓合影 3月4日,“松遼春韻 長白秋歌”全國藝術院校名家繪吉林作品巡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將抒懷吉林文脈、展示北國風情的精品畫作呈現給北京市民。 開幕現場 吉林藝術學院在2023年底發起了旨在以藝術名家之畫筆展現“新時代 新吉林”旖旎風貌的“松遼春韻 長白秋歌”全國藝術院校美術名家繪吉林寫生創作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全國25所美術院校、綜合藝術院校,師范院校領導和學科帶頭人的鼎力支持,邀請到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龐茂琨等全國40余名國內名家做客吉林,深入挖掘吉林歷史、生態、紅色文化,圍繞抒寫吉林文脈、彰顯地域情懷、謳歌吉林振興、描繪長白風韻等主題創作了100余幅精品畫作。 本次北京站活動中完成的110余件作品均以藝術的特有方式展現出令人心曠神怡的北國風光,蘊含其間的文化精神更讓觀者回味無窮。去年年初至今,活動成果已在全國五個城市進行巡展,這些作品通過新視角、新色彩、新線條的呈現很好地賡續了吉林文脈,有力回應了吉林省委十二屆六次會議對新時期吉林文化和文藝發展的布署。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在致辭中圍繞“如何面向當代中國社會全面發展和文化建設新的任務來進行創作研究,更好的發揮社會作用”提出兩點思考:第一,中國之大,地大物博——我們既有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國土上全面展開的恢弘圖景,又有各地區自己的地域優勢、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和獨特的歷史傳統以及文化傳承的發展態勢。所以美術要彰顯時代,謳歌人民,就需要我們更加具體地落腳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當代藝術創作的思考與結合上。因此,我非??粗厝珖魇∈袇^依據自己本地區的社會發展所思考的新課題,特別是如何運用好自然文化資源來進行創作。第二,推動我們美術的高質量發展,要更多注重學術高度的堅持,也就是要把我們的藝術學府、專業畫院及研究機構的重要作用發揮出來,進行有組織地科研、有組織地創作,把更多我們要解決的關于美術發展的問題當作學術課題進行推動研究,形成創作的新合力。 吉林藝術學院副院長鄭藝致辭 吉林藝術學院副院長鄭藝在致辭中代表吉林藝術學院向出席本次活動的各位嘉賓、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并衷心感謝國家畫院及社會各界對本次展覽的大力支持。鄭藝副院長介紹到,吉林藝術學院作為延安魯藝的支脈,是東北唯一的公立綜合藝術院校。美術學科是吉藝的重要基礎性學科。本次邀請展畫說白山黑水,為繁榮吉林文化事業提供了傳播交流的窗口和平臺,為推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建設吉林文化強省,繪就了美麗畫卷。 “參展藝術家們揮動如椽巨筆,師北國造化之心源,調動胸中幾十年之丘壑,用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描繪了神奇瑰麗、多姿多彩的吉林大地,老工業基地新時代振興的勃勃生機。域外藝術家們同吉藝美術教師在吉林寫生期間相互砥礪,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加深了對東北地域文化的理解,加強了美術創作理念和技法的交流。吉林是一片開放包容的熱土,并期待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深北京與吉林間美術界及社會各界的了解與合作,讓首都的朋友們通過藝術家們的獨特視角,更加深刻地領略到吉林的雄奇壯美、風土人情以及作為共和國工業化長子的老工業基地人民在新一輪振興中的精神風貌。” 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吉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建國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吉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建國分享了藝術家們赴吉林實地雪景寫生的感觸:“東北的早春,是零下8至零下12度,畫面上如同冰雪童話一樣的美麗呈現,卻需要藝術家在戶外作業十幾個小時。而東北的寒風中,兩個小時之內就會把身體的熱量全部耗盡。這讓我們聯想到曾經志愿軍的艱苦,只有信念、精神、和對祖國的愛才能始終堅持到最后。而這樣的寫生經歷不僅讓我們感同身受致敬英雄,更體現了當代一個藝術家對生活的執著。藝術創作必須貼近生活,扎根人民,堅持以人民創作為中心的導向,只有這樣,藝術家才能越來越有心氣兒,越來越知道該畫什么,該表達什么。” 農業農村部原國家首席獸醫師(官)、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金祥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國家畫院油畫所所長趙培智主持開幕 本次展覽開幕式由中國國家畫院油畫所所長趙培智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吉林藝術學院副院長鄭藝,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吉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建國分別發表致辭。農業農村部原國家首席獸醫師(官)、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金祥宣布展覽開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盧映川也參觀了本次展覽。 嘉賓觀展 據悉,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女畫家協會會長徐漣以及王平、馬學慶、徐科銳、閆峰、董竟成、丁一林、張路江、董雷、李虹霖、方向、鄧柯、李延洲、余丁、黃勇、孫林、李忠祥、袁元、常欣、陶宏、白曉剛、石煜、夏理斌、裴詠梅等亦出席開幕式并蒞臨觀展。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18日。 展廳現場 展覽外景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