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來源: 藝術中國 |
展覽現場 EXHIBITION TITLE 展覽名稱 記憶叢林 —— 雷霆LeiLei 個展 ACADEMIC HOST 學術主持 陸蓉之 Victoria Lu CURATOR 策展人 徐烜 Xuan Xu ARTISTIC DIRECTOR 藝術總監 郭小力 Xiaoli Guo 李征 Zheng Li PRODUCER 出品人 柔強 Rouqiang 李若姮 Ruoheng Li DURATION 展期 2025.3.8 - 2025.4.6 DATES 開幕時間 2024.3.8 16:00 ADDRESS 地址 亙畫廊 GEN GALLERY 北京市朝陽區798藝術區A04亙畫廊 Gen Gallery, Building A04, 798 Art District, Beijing, China “記憶叢林” 開幕現場 亙畫廊 2025 亙畫廊于2025年3月8日至4月6日期間,全方位呈現藝術家雷霆的個展“記憶叢林”。此次展覽由徐烜擔任策展人,陸蓉之擔任學術主持,柔強、李若姮作為出品人,郭小力、李征擔任藝術總監。以兼備多重學科背景的當代藝術家雷霆的“元語言”美學為線索,系統而全面地呈現其圍繞人類認知、情感與存在的根本課題。 正因為兼具深厚的生命科學以及物理學量子研究背景,作為跨學科身份藝術家的雷霆,必定會從非常規的視角再現或創造所見所想之物??茖W的嚴謹理性和詩人般的感性共存,對于雷霆而言,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探索未知的兩條路徑:科學以理性為燈,剖析生命的起源和存在的邏輯;藝術以感性為舟,探索微觀的現象和感知的邊界。兩者看似分離,卻共同指向人類對自身與世界本質的追問。 建立在量子力學、第二熱力學、神經解剖學和生命科學的基礎之上,雷霆的跨界是科學研究與美學表達的互相反哺,是跨越物理學、基因學,最終回歸到心理學和社會學層面的人文關懷。 本次展覽延續了雷霆一貫的創作理念,以多元的生物形態剖析世界的本質。他以科學的方式詮釋生命本質與社會層級之間的演化關系,在拓寬觀眾認知邊界同時,回應著科學中的美學與美學中的科學。 展覽持續至2025年4月6日。 策展人徐烜 尊敬的各位來賓,感謝大家的到來,共同見證雷雷老師《記憶叢林》個展的啟幕。同時,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祝在場的女士們節日快樂!2025年,我非常榮幸能邀請雷雷老師作為亙畫廊開年展的藝術家。同時,能夠在策展界備受尊敬的陸奶奶面前,在她的支持和鼓勵下策劃這場展覽,對我而言意義非凡。 雷雷老師并非藝術科班出身,他的學術背景是生命科學,專攻 DNA 基因研究。他說“基因研究的出發點是觀察和研究人類社會,而藝術的出發點則是表達人的情感?!边@兩者看似不同,卻又有著某種共通性。雷雷老師的探索,不僅在科學理論與藝術理論之間尋找交匯點,從微觀細胞中探尋社會秩序與運行軌跡。這也正是本次展覽的主題——《記憶叢林》的靈感來源。 記憶叢林 Memory Jungle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50×150cm 2022 雷雷老師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放大后的神經纖維細胞,發現它們如同藤蔓般交織,仿佛構成了一座記憶的森林。在這片記憶空間中,交錯著愛恨情仇、欲望、喜悅、悲傷、親情、友情、愛情,時間的維度在此交融,過去、現在、未來在記憶的層疊中彼此影響。 記憶叢林之翡翠山谷 Emerald Valley of Memory Jungle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20×160cm 2023 記憶就像迷宮一樣,表面看來紛繁復雜,實則隱藏著規律。探尋記憶的過程,正如雷老師用科學的方式探索藝術,尋找“記憶迷宮”的出口。 此外,雷雷老師不僅研究生命科學,還涉獵量子力學與量子物理。我對這個領域本是“門外漢”,但通過這次展覽,我從雷雷老師那里學到了許多。他告訴我,能量的最小單位——量子,是無固定形態的,具有幾十乃至上百種疊加態,其參數始終在變化。測量只能是瞬間,過后它又回歸不確定狀態。這種量子現象,也能與社會學、心理學相結合,映射到人類自身——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思維,每一秒的起心動念都是多樣且不斷變化的。 這不禁引發思考:面對問題時,我們是否一定要執著于尋找一個“絕對值”?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還是存在著多種可能性?這就像量子的狀態,我們的觀點可以相互碰撞,今天或許針鋒相對,但在變化的過程中,最終也可能走向和解。雷雷老師的藝術向觀者拋出思考的命題,讓我們去重新審視自身,審視社會。 可以說,雷雷老師是一位將量子力學引入藝術領域的探索者。同時,他保留了手繪的筆觸與溫度,延續了傳統繪畫的表達方式。這種表現形式能否在未來立足,并為美術史作出貢獻?這一切終將交由時間、市場和學術來檢驗。科學與藝術是一條無止境的路,是一生的功課。 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曾說:“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茖W是本質,藝術是媒介,它們一定能彼此成就。 今年是雷雷老師投身藝術的第六年,這一切仍只是一個起點,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期待他能繼續創作出更具開創性、啟發性和藝術性的作品。同時,我也希望雷雷老師的作品,能更多地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藏,比如佛學思想,與量子物理存在許多共通之處。作為策展人,我也希望能與雷雷老師共同努力,在這條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 學術主持陸蓉之女士 雷霆,他的名字充滿力量感。與他現場的作品一樣,迸發著激情。我和雷雷有著深厚的革命感情,他來自科技領域,而我接受的是傳統文人教育,所以他的世界于我而言相當陌生。但奇妙的是,在我生命中,隱隱感受到了數字科技時代那如雷霆萬鈞般磅礴的力量。 大腦太空 Brain Space or Brain Void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50×150cm 2024 雷雷帶著我踏入元宇宙,走進AI領域。我們對新時代的到來滿懷敬畏,且雷雷與我有過諸多深入的討論,共同見證了不可思議的未來科技與藝術融合。 他很早就借助數字科技的多種手段,讓我們能看到一個尚未實際呈現的虛擬世界。雷雷那時就走在前沿。他創作的每一個階段我都參與其中,見證了他在每個階段都注入了新的力量。雷雷的作品有著很強的實驗性,是一種自然而然實現的跨界融合。尤其是中間那一組作品,像科學實驗室里的器皿,仿佛有某種奇妙的反應正在發生,給人一種動態的、進行時的感覺。 在這個人人做主、各自表達,且審美取向多元的時代。從雷雷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個極為多元的綜合體,并非單一的創作模式。過去,藝術常局限于美術生培訓那樣單一的創作路徑,我們以為藝術就只有那一條路可走,而那已然是過去式了。如今,藝術世界受到AIGC的強烈沖擊,許多傳統模式被打破。 雷雷勇往直前,他通過多個媒介實踐不同主題向我們展現出是一位科學家式的藝術家,真心恭喜雷雷能在798舉辦這樣一場令人眼前一亮的展覽,希望他繼續加油,創作出更多精彩作品! 藝術家雷霆LeiLei先生 特別開心大家能來參觀我的“記憶叢林”展覽。對陸老師剛才分享的一個觀點很有認同: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恰恰與我用量子物理啟示人文領域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相契合。 汪建偉老師最近在ARTnews中文版上發表的一篇訪談,其中提到從量子物理中獲得了一個啟示:藝術是難以捉摸和難以定義的,如同量子的測不準原理,每次測量的結果都不盡相同。 我從另一個視角去探討量子物理的啟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量子每次測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同我們人類的情緒以及觀念一樣,雖然多變,但每個觀念和決定卻是真實存在的。同樣的事物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無論是藝術還是科學,最終都要回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我的創作,實際上是一個持續思考和提問的過程。只要每天的思考不停歇,我的藝術創作之路就會不斷向前發展。再次衷心感謝大家的到來,謝謝! 著名雕塑家高孝午先生 在很多人都在談論消極心理狀態的當下,能有這樣一場充滿熱情的展覽,實在是一份極其珍貴且極具鼓勵意義的禮物。 從藝術家自身的角度來看,我們應始終保持像陸老師那樣活躍的精神狀態。如同雷雷老師的作品,其中蘊含的實驗精神提醒著我們,藝術需要不斷突破現有的邊界,這也是構建我們個人藝術體系的關鍵所在。 雷雷老師的作品仿佛在藝術圈中點燃了一顆珍貴的小火種,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感謝大家在這個過程中給予的分享與支持。 本次展覽藝術總監郭小力女士 感謝藝術家和亙畫廊的邀請。之前我與雷雷有過兩次合作,我發現他是一位極為特別的藝術家。每一次他都能帶來新的變化,而這次的展覽,更是給了我巨大的驚喜。他多元的媒介充滿了生命力,兼具復雜性與變化性。 雷雷能夠發展出極具個人特色的敘述方式,這個展覽現場充滿了思辨性。當我看到這些作品時,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反思:在今天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該如何將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以及科技、自然、人文等元素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守護個人化的表達。 亙畫廊創始人、出品人李若姮女士 祝賀在場的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身為女性,我深感榮幸,尤其是此次展覽的學術指導是一位極其優秀的女性策展人。藝術使我們的精神更加自由。今天,眾多優秀的女性齊聚于此,同時也沉浸在雷雷的藝術氛圍中,思想的交流在此匯聚。 展覽中有多樣的作品形式,裝置、繪畫、影像、雕塑作品。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熟練掌握一種工藝已然頗具難度,而雷雷作為一位如此全面的藝術家,著實令人欽佩。 雷雷這次的展出是如何定義思考,這是非常有趣的議題。展覽現場給人置身于實驗室的感覺,甚至實驗室的衛生間都在其中,標志性的大腦符號和各種實驗器具使得雕塑看起來像是醫學模型。 展廳的第一張畫描繪了大腦的網狀神經結構,也代表了思想的交流,延伸至展覽內廳的抽象作品,讓我不禁想到它們是否與神經元有關,是否體現了思維的碰撞。身后典型的披頭士四人組形象,又意味著流行文化對思維產生了影響,乃至這件馬桶與大腦結合的幽默作品,暗諷消費主義對思維的限制。 阿迦那披頭士 The Beatles’s AgNa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20×120cm 2024 整個展覽是藝術家存在的體現,如笛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節奏極快的當代社會,如何理解思維本身與我們的生活狀態,成為了核心問題。雷雷將思維、生活以及當代的各種現象、體驗和感受,變成了可以剖析的對象,通過多種媒介生動地呈現出來,仿佛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關于體驗、定義和思想的深刻故事。感謝大家! 主持人盛婉婉女士 開幕現場 《記憶叢林》— 雷霆LeiLei個展 開幕現場 亙畫廊 2025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