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來源:?藝術中國 |
2025年3月16日,藝術家王鵬杰個展“在世界終將融化之前”將在妙有藝術開幕。
展覽海報 在世界終將融化之前 藝術家 王鵬杰 開幕時間 2025.3.16 15:00 展覽時間 2025.3.16-4.14
《景觀》布面油畫100cm x 150cm,2014 文/ 王鵬杰 出于對繪畫美學單一性和方法慣性的厭惡,我畫畫往往會涉及很多不同的主題和形象,在敘事和形式方面五花八門,這個展覽卻匯聚了其中較有圖像連續性、敘事整體性的一部分,我仿佛成了一位有“風格”的畫家。把圖像理解為敘事的載體,一直是看畫最方便的路徑,但我希望觀眾能到更多信息,別太依賴形象和符號提供的內容,更何況畫中敘事并不明確。 就生活而言,我最大的欲望可能是精神方面的表達,因此我被“創造”和“意義”所累。“創造”未必是渴求嶄新的東西,但至少要給作者帶來類似新生的體驗;“意義”的緊箍咒雖讓我頭痛,但也保證了思考與表達不會完全趨于無聊或虛無。長期受到“思”的影響,我在過去這些年里無論畫什么,基本都可視為敘事型圖畫——通過圖形、形象、場景、空間、符號去訴說一些“內容”和“主題”。我的悲喜既跟日常生活有關,也拜這個世界所賜。當嘴被貼上膠帶,就用各種適合繪畫的象征和隱喻去抒發感受。我希望自己的表達盡可能是自由的,但總借助敘事來表達,遠不夠自由??释杂珊妥晕叶x之間的矛盾與角力,是我畫畫生涯的一條線索。 從能夠記事起,我覺得這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衰退,有時這種衰退是以華麗的面貌展開的。由于這種衰退總是以人們能接受(甚至頗為享受)的方式進行,所以我用“融化”這個詞,在視覺上也很形象,慢慢軟化,是種溫柔而舒緩的崩塌。世界一定會趨于融化,經過愈加流暢的平滑,最終走向平靜的坍塌和寂滅,但只要還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自主行動的空間,我仍喜歡描繪那些堅硬、不太規則且無法被今日生活合理解釋的東西,這種神秘驅動著我,畫中的神話式場景也出于這種動機。真正的神秘是走向絕對的狀態,并非神話場景所能承載,但過去的這些畫是我尋找繪畫神秘性(或者說媒介本體潛能)的一個階段。未來的計劃:從敘事編排、場景營造、形象暗示往前更進一步,因為痕跡本身就能展示一切,敘事、場景、形象可能是多余的。 就繪畫來說,我的理想是在畫中呈現出“絕對”的東西,它不可言說,但會被觀者領會。這種特質尚未在我的創作中誕生,我不想言過其實地渲染自己工作的價值,但不會放棄對這種困難目標的追尋。我不喜歡“文藝”的腔調,但決定用“在世界終將融化之前”作為展覽題目,一方面是希望觀者更容易理解我的體驗,更是為了提醒自己作品還不夠“絕對”,需要更緊迫、果斷地做些什么。在我的理解中,所有兼有創造性和意義的東西一定非常“堅硬”、“異樣”、“決絕”、“頑固”,佛教話語中的“金剛”,我也這樣來看待。我喜歡這樣的東西,它們抗拒融化,有一些特別的屬性——難以被化約、軟化、侵蝕、共享、吸納的品質。相反,悅目的流暢感、刻畫的完美感、造作的精致感、色彩的繽紛感、造型的高雅感、觀念的嚴密感,這些美學方式都是世界融化的表征。融化是一種趨勢,總體上是抽象的,無聲無息。我想在世界融化之前找到抗拒融化的繪畫形式,而且興致越來越高。 藝術家: 王鵬杰 王鵬杰,藝術家、學者。從事藝術創作與批評、藝術史及理論研究、藝術教育及策展工作。1987年生于中國遼寧省海城市,2010年本科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2013年研究生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美術學碩士學位;201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獲藝術學博士學位?,F任教于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油畫系觀念與媒介工作室,藝術創作以架上繪畫為主,學術研究方向:現當代藝術理論及批評實踐、中國現代藝術史及思想史、繪畫史及創作理論。現工作、生活于重慶。 個展 2023年 重的輕——王鵬杰·黃娟繪畫雙個展,朗信藝術中心,深圳 中國 2016年 異聞別考——王鵬杰個展,1618畫廊,巴黎,法國 2013年 肉身劇場——王鵬杰個展,CAEA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中國 群展 2024年 廢棄物資訊——扔掉或再界定 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常設展廳 重慶 中國 候鳥與隧道——第七屆虎溪公社藝術工作室入駐藝術家邀請展 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常設展廳 重慶 中國 2023年 復眼與深瞳——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年展”30周年文獻展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重慶,中國 無垠的邊緣 悅來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22年 折疊·覆蓋 鴻坤美術館 北京 中國 拾穗者 四季酒店安居客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2021年 練習曲:安娜卡在您那兒 悅·美術館,北京,中國 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平行的城市,麓山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20年 文人的畫,空間站 北京,中國 辟新·更生:四川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回顧展(2013-2020)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19年 動情:1949后變局中的情感與藝術觀念,中間美術館 北京,中國 “融合”:當代藝術中的傳統,喬治·西格爾畫廊 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 新澤西州,美國 鈍刀剌肉:盛天泓、王鵬杰、于艾君、趙銀鷗四人繪畫展,悅·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7年 站在對面的風景,明園美術館 上海,中國 2016年 116㎡+POP UP繪畫流動雙年展,116㎡美術館,杭州,中國 沒頭腦和很高興 妙有藝術空間 北京,中國 2015年 流變與共在:中國新現實·繪畫,達巴索古堡 佛羅倫薩,意大利 2014年 遠望地平線——中國青年藝術的新音,亞洲美術館 尼斯,法國目光所及——后金融時代的中國新繪畫,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京,中國 2013年 無界——中國青年藝術家當代藝術作品展,柏林中國藝術中心 柏林 ,德國 自我生成——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實驗與實踐(1992-2012),蘇州美術館 蘇州,中國 城市幻象——第三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悅色青黃——快速轉變中的人性,Mall畫廊 倫敦,英國 2012年 多重世界,梯級藝術心 北京,中國 最繪畫——中國青年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1年 “微觀精神”:四川美院青年新繪畫展,華氏畫廊 上海,中國 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 ——看望未來,文軒美術館 成都,中國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