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來源:?藝術中國 |
2月13日,茲游奇絕—— 曾經緯書畫展展覽開幕儀式在香港中環中商藝術大廈 2 樓集古齋展覽廳舉行,本次展覽由集古齋攜手香港書畫文玩協會、西泠學堂、《美術家》雜志、集古齋拍賣 (中國) 有限公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藝術史系、加州大學茶文化與科學研究所,加州藝術學院、美國 Art Frontier 雜志、尋源草堂、云藍閣、安徽老張記宣紙精彩呈獻青年書畫家、藝術史學者、策展人曾經緯六十件書畫作品。 原中國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徐里先生對本次展覽作序。在序里,徐里先生認為,曾經緯正以自己的藝術人生,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貢獻力量,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重要橋梁。 徐里先生稱,經緯對吳湖帆的理解,達到了驚人的高度,這是因為他身上所具有的非凡的文人格局和襟懷。更令人贊賞的是,近十年來,他借由吳湖帆學習劉海粟和饒宗頤,并在他們三人的基礎上學習明清的文人藝術,進而追源到漢魏六朝,創造出自己既平淡又古拙的藝術風格。這里面蘊含的自我革新精神,令他取得非凡的藝術高度。展覽中《指繪四君子》梅屏的自作詩 “參橫月落無人處,玉冷香迷不自持。寫盡江南無敵手,潑成經緯自家詩” 即可視為經緯藝術人生的決心、膽識、激情、和格局。 另外,經緯對藝術的熱愛源自內心深處,純粹且自然,絲毫未被世俗的喧囂與名利的誘惑所沾染。經緯至今未加入任何藝術團隊或協會,在藝術領域保持著獨立的姿態。本展《莫諾湖涂發塔》的題詩 “楂椏老樹一庭陰,盡日笙簧聽野禽。幽卉對人渾似笑,閑云出岫本無心。窗臨絕澗涵虛白,泉落空潭獨長吟。袖中漆琴常掛壁,無聲何必有知音” 體現出了經緯身上散發的慨然胸襟。 2021 年,經緯赴美留學。 2023年4月13日,他在威斯康辛大學的 Emile H. Mathis 畫廊策劃了 “開放的維度 —— 周策縱教授捐贈晚清民國名家書畫展 (Open Parameters: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s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from the Zhou Cezong’s Donation)”。此展借由討論晚明民國藝術的多元化,進而向美國公眾宣傳中國文人藝術的風格、氣骨、和高度,是近十年在美中國藝術史策展最成功的項目之一,對于中美兩國在藝術交流和文化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具有深遠廣泛的影響。 2024 年春天,經緯在戴維斯策劃了《壺中天地:日本茶具特展》(與亨特?基利合作),這標志著他走向文化的交融和跨學科的學術道路。同時,他還在策劃兩場展覽,一場與晚明書法相關,另一場聚焦香港藝術家丁衍鏞的成就。立足于西方藝術史,經緯對比宣傳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和高度。 經緯不僅以最地道的中國文人情操從事策展,他還用最地道的中國文人筆墨來描繪西方的風景。本展的《以董思翁筆寫優勝美地》、《檀香山平等院與張漢卿先生墓》、《美國八景冊》全部是運用中國的傳統文人筆墨進行描寫。里面借由漢代碑刻、六朝碑版、蘇軾、倪瓚、董其昌、陳繼儒、石濤、八大、金農、吳昌碩、吳湖帆、劉海粟、饒宗頤的筆墨,展示出了經緯強烈的個性和創新。這里面所呈現出鮮明的中華文化辨識度,是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洋溢著中華美學的精神,是經典文藝形象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國的文藝家所創造出的藝術精品。 此外,經緯現任美國藝術史期刊《Art Frontier》的副主編,致力于在美國出版最前沿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以及藝術史研究理論。他參與的不同項目跨越機構與國家界限,表明了他渴望增強當代藝術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通過展覽、出版、合作項目、公開講座以及籌款活動,他積累了歷史藏品方面的專業知識,具備著眼全球和跨歷史視角進行論述的高度思維,同時也積累了構建包容性敘事的經驗,這些成績,都離不開經緯的堅持,以及經緯父親曾文華先生和他朋友楊龍強先生的鼓勵和影響。 對此,原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林陽先生為經緯題詩:“闊筆長箋卓不群,垂天之羽佑曾君。泛槎海國歸鄉里,再繹中華千字文“。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資深書院導師黃坤堯教授也贈詩:“神往:「茲游奇絕 —— 曾經緯書畫展」跋涉重洋歲序更。星躔雨雪探陰晴。乘桴擬逐佳山水,集古寧忘辨濁清。塞上武夷幽徑達,云中玉女素弦聲。茲游奇絕神攸往,梅蕊香風淡淡生”。 青年書畫家、藝術史學者、策展人、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藝術史系副研究員曾經緯先生最后致感謝辭,向在場所有人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展覽同時發布新書《茲游奇絕 —— 曾經緯的藝術人生》,該書由集古齋出版,共收錄曾經緯百余幅書畫作品。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