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2來源: 藝術中國 |
近日,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非遺專業委員會在趙萬和先生老家——高郵市送橋鎮“謙知齋”,為著名書法家趙萬和工作室授予“書法非遺傳承基地”?。這標志著趙萬和先生的書法藝術在中國當代書壇的新高度,并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趙萬和先生近60年的翰墨人生,以其深厚的傳統功底、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為一位備受推崇的書法藝術家。從趙萬和的學書歷程、藝術追求、人格修養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充分展現了他“根植傳統,不忘初心”“字如其人”的精神境界。 從農家少年到書法名家 趙萬和的書法之路始于江蘇高郵這片文化沃土。1959年出生的他,六歲時便得其私塾先生伯父啟蒙,以水為墨,以磚作紙,苦練唐楷漢隸,開始了與書法的不解之緣。這種看似簡陋的習字方式,卻為趙萬和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也培養了他不畏艱難、持之以恒的藝術品格。高郵作為世界遺產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少年趙萬和提供了豐富的藝術滋養,這里是宋代詞人秦少游、文學大師汪曾祺、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的故鄉,盛產的高郵湖大閘蟹、雙黃咸鴨蛋等地方特產也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特殊年代的特殊習字經歷,成為趙萬和書法人生的重要節點。無論是后來在上海同濟大學學習建筑專業期間,還是回到高郵鄉間故里度假,他始終筆墨隨身帶,有空就寫,臨池不輟。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印證了“耕耘與收獲永遠是成正比的”這一藝術真理。 趙萬和在書法道路上得到了多位名師的指點與提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擔任同濟大學書法協會會長期間,就獲得了上海市大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開始在當時的大學生中嶄露頭角。這一時期,他得到了同濟大學教授、著名古建園林專家、詩書畫家陳從周先生的厚愛和指教。陳教授與同為江蘇同鄉的周志高先生都對這個從蘇北農村來的青年學生虛心謙和,勤奮自勉的品質贊賞有加。后來,趙萬和即師從陳從周、周志高等書法大家,廣收博取,融會貫通,自成風貌,逐步形成“萬和字”。 無論是在建筑設計工作崗位,還是到市人大機關從政,趙萬和雖身份幾經變化,但他對書法的熱愛與鉆研從未間斷。幾十年對夢想的孜孜以求,勤學苦練的不懈努力,不受任何外界環境影響、始終保持藝術初心的定力,使他的書法藝術能夠不斷精進。梅花香自苦寒來,趙萬和最終成為享譽全國的書法名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權威機構收藏,人物詞條入選《中國當代書法史》,圓滿實現了從農家少年到書法名家的華麗蛻變。2013年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等單位在全國政協禮堂聯合舉辦了“翰墨清風”趙萬和書法展。 “萬和字”的美學追求 趙萬和的書法藝術以“萬和字”聞名書壇,這一獨特風格的形成源于他對中國傳統書法美學的深刻理解與創新表達。縱觀其作品,“萬和字”最顯著的特征是對“兼收并蓄、自成一體”的審美追求。趙萬和對楷、行、草、篆各體均有深入研究,并能融會貫通。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可見字體剛勁,遒勁渾厚,力透紙背的筆墨功力,如功力深厚的太極老者,拳拳內力驚人,令觀賞者驚嘆不已。這種力與美的完美結合,使“萬和字”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 趙萬和的楷書體現了“唐楷為體、宋楷為用、晉楷為神”的創作理念。其楷書用筆、點畫、結體十分精到,神韻俱佳,端正透逸,古樸典雅。在當今浮躁成風、流行成體的書壇上,趙萬和能靜下心來執著追求,端秀而大氣的楷書實屬難能可貴。書壇上有人提出"激活唐楷"的主張,而趙萬和正是這一主張的身體力行者,他的楷書取法趙孟頫,融入歐陽詢、李北海筆意,取得了顯著成效。 行草書是趙萬和最擅長的書體,其線條勁道圓潤,如驚蛇入草,游龍驚鴻,豪邁大氣,有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一瀉千里之氣象。他的行書用筆講究,結字正欹互生,形態端麗遒美,婉暢多姿,書寫不疾不緩,亦疾亦緩,展現出高超的節奏掌控能力。而他的草書則揮灑自如,收放有方,舒展有致,繚繞酣暢,既有悠閑妍美之風范,又不失一瀉千里之氣勢。歐陽中石先生曾評價道:“趙萬和的書法有游龍驚鴻之態,騰蛟起鳳之氣勢,尤其注重筆墨功力與文字緯度的統一結合。” 趙萬和偶作篆隸亦古雅端莊、雄厚蒼渾,雖非主打書體,卻能體現他對各種書體的全面掌握。這種全面的書法修養,使“萬和字”呈現出“正欹相生,形散神聚,氣韻貫通,自然天成”的章法特點。著名書法家沈尹默說:“書法沒有色彩但有美術之燦爛,沒有聲音但有音樂之和諧,沒有動作但有舞蹈之美感”,而趙萬和的書法正是向著這三個標準不斷努力的結果。 “萬和字”的章法處理尤為精妙。趙萬和的作品字字通潤圓滿,用筆老辣紛披,縱橫轉掣,一詞一句,筆順于字,字道于列,列和于篇,相得益彰。通篇緊湊而不失規矩,直抒胸臆。這種整體與局部的和諧統一,體現了趙萬和對書法藝術“變化與統一”法則的深刻把握。正如他自己在談書法審美時所說:“矛盾千變萬化,但要對立統一。變化多樣要有共同的“血緣”關系,共同的特點。線條、布局、墨法要有共性,這樣方能統一?!?/p> 趙萬和的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夠形成獨特風格并廣受贊譽,關鍵在于他既“師古而不泥古”,追求秀美而不輕浮,下筆老辣而不粗俗,達到了俊秀清和、雅俗共賞的境界。觀其作品,能使人心靜怡然,這正是中國傳統書法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審美效果之一。趙萬和通過數十年的藝術實踐,將傳統書法的精髓與個人審美情趣完美融合,創造了既有深厚傳統底蘊又具鮮明時代特色的“萬和字”,為中國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書法審美的現代闡釋 趙萬和不僅是一位書法實踐家,同時也是一位具有深厚理論素養的書法思想家。他對書法審美的獨到見解,構成了其藝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趙萬和總結出了一套系統的書法審美理論,這些理論既源于傳統,又具有現代意義,為理解中國書法藝術提供了新的視角。 “變化與統一”是趙萬和書法審美理論的核心原則之一。他認為,藝術形象的完整性取決于對這對矛盾關系的妥善處理。自古寫字有順逆、向背、大小、輕重,有剛柔、燥濕、聚散、濃淡,還有方圓、奇正、巧拙、抑揚等多種對立因素,如何使整幅作品變化統一、貫氣自然,是書法創作的關鍵。趙萬和認為,高層次的統一靠“氣質”,如明快流暢或嚴謹齊整;低層次的統一則靠形式的局部一致性元素,如筆劃風格。他以王羲之《蘭亭序》、懷素《自敘貼》等經典為例,說明不同作品展現出不同的藝術形象和思想氣質。這種對書法內在統一性的深刻認識,指導著趙萬和自己的創作實踐,使“萬和字”既有豐富變化又不失整體和諧。 “節奏與韻律”理論構成了趙萬和書法美學的另一重要支柱。他將書法與音樂、舞蹈相比較,認為書法與繪畫同需整體美,又與音樂同需歷時的“節奏美”。趙萬和分析書法律動的四種主要規律:連續的韻律、漸變的韻律、起伏的韻律和交錯的韻律。他將書法的節奏和韻律比作現代舞蹈,認為每幅書法作品都應像一支舞蹈那樣,“有頭有尾,有它的連續性、節奏性和完整性”,動態與每一剎那的造型都應是美妙的。這種跨藝術門類的比較研究,豐富了書法審美理論的內容,也為書法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趙萬和特別強調書法作品的“性格與聯想”在審美過程中的作用。他認為作品的表現形式與內容、作者情感密不可分,由此形成作品的獨特性格和風格。趙萬和將聯想分為三類:字形聯想(如張旭草書聯想擔夫爭道)、內容聯想(如讀《蘭亭序》聯想曲水流觴)和對作者的聯想(通過字形感受書寫者的性格品操)。他以鄭板橋“難得糊涂”四字為例,說明書法不僅能表現字形之美,還能“聯想出他的人品和處世態度”,最終體現藝術家的“審美見解”。這種對書法表現性的認識,超越了單純的形式分析,深入到藝術與人格的關系層面。 在對書法傳統的態度上,趙萬和主張“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他認為“那種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所謂現代書法缺少了一些內在的東西,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蓖瑫r,他不贊成對死守傳統不發展的保守態度,認為“丟掉傳統的藝術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繼承傳統的關鍵在于如何找到傳統和現代發展之間的契合點,而尋古人之矩易,入古人之神難,要取古人之神髓顯自我之個性,寫出自己的風格那就更難了。這些見解體現了他對書法藝術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書法“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態,今尚情(情趣)”。趙萬和認為當代書法應當充分表達和宣泄人們豐富的感情,同時面對“多種流派紛呈,古今中外交融”的復雜局面,書法家和欣賞者都需要在形式把握、形象創造的方方面面研究作品所蘊涵的“技能、工力、才識和修養”。趙萬和提醒書法愛好者不要“走捷徑,趨名利、跟時風”,而應當“沉下去、學古人、融古人,在加強自身修養和創新上下功夫”。這些觀點至今仍對書法創作和欣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趙萬和的書法理論建立在他多年的創作經驗基礎上,既有實踐支撐,又有思想深度。他強調對書法藝術性的認識和研究應當采取科學公正和治學嚴謹的學術的態度,他的理論觀點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參考價值。趙萬和的書法審美見解,既是對中國傳統書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針對當代書法現狀的積極回應,為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書法美學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字如其人的精神境界 在中國書法傳統中,“字如其人”是一個核心命題,強調書法作品與創作者人格修養的內在聯系。趙萬和的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夠達到高雅境界,與其高尚的人格修養密不可分。縱觀趙萬和“謙和寬厚”的為人品格與“持之以恒”的藝術追求,構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兩大支柱,這些品格不僅塑造了他的人格魅力,也深刻影響了他的書法風格。 趙萬和工作室——“謙知齋”,是趙樸初老先生80年代為其提寫的。趙萬和為人的謙和品質有口皆碑。與其相識共事40多年的老友“鐵粉”薛建平回憶道,初識趙萬和時就十分欣賞他的書法,“端莊大氣,俊秀飄逸,老少皆喜”,更欣賞他的人格魅力,“為人謙和,博學多才,勤奮努力”。趙萬和待人如賓的淳樸善良,源自于對傳統文化“和”字的深刻理解與對“萬”字的不懈追求。這種知書達理,有度有量的品格,使他的書法亦字如其人。周志高先生評價趙萬和:“謙和、率真、誠摯,通過其為人治學、待人接物的態度一目了然。這種謙和品格不僅體現在人際交往中,也表現在藝術追求上。趙萬和始終能堅持學習他人,取長補短,共致和諧”。 淡泊名利的藝術態度是趙萬和精神境界的另一重要方面。在當今書畫界浮躁之風盛行的情況下,趙萬和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純粹追求。書法藝術創作要想求突破、出成果,必須“勤奮刻苦、持之以恒;博學鉆研、視野開闊;安于寂寞、淡泊名利”。而趙萬和正是這樣一位“以技藝求大道,三者皆俱”的智者。他能夠經得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藝術磨礪,以一顆自由激情之心進入創作,追求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這種不為名利所累的藝術態度,在當今社會尤為難得。 趙萬和精神世界的豐富性還體現在他廣泛的“文化修養”上。他不僅精研書法技藝,還致力于字外功的修煉,對古典語言學、文字學、詩詞歌賦無不涉獵。他尤其熱衷于古典詩詞,從中廣泛汲取養料,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淀,增強了趙萬和書法藝術得以長進的“字外功”,也彰顯了他“從藝顯能的內化力”。作為建筑專業出身的他,將理性思維與藝術感性完美結合,使其書法作品既有嚴謹的結構,更不失藝術的靈動。 “心平氣和”的處世哲學構成了趙萬和精神修養的核心。周志高先生評價趙萬和“不跟時風,不趨時好,耐得寂寞,心平氣和”,向往超俗之境、追求無我之境,達到物我兩忘的藝術狀態。這種平和的心態使趙萬和能夠在各種社會角色轉換中始終保持藝術初心,無論是從事建筑設計工作,還是在市人大機關從政,他都能堅持臨池不輟,樂此不疲。心平氣和的修養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趙萬和書法藝術達到高雅境界的內在保證。 趙萬和的人格魅力還體現在他對“家鄉情懷”的堅守上。多年來,他不僅積極支持和參與家鄉的文化活動,而且將工作室“謙知齋”落腳在送橋鎮徐橋村老家,成為向青少年弘揚書法藝術的基地。馬譽煒在評論中寫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故鄉的一個符號,只不過這個符號質地有優劣之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故鄉的一顆星星,只不過這顆星星有發光強弱之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故鄉的一個代表,只不過這個代表有先進落后之分。而趙萬和無疑是高郵這個歷史文化名城一個文明的符號,一顆努力發光發熱的耀眼明星,一個璀璨文化的優秀代表。盡管藝術成就享譽全國,趙萬和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蘇北農村的根,這種對文化本源的堅守,使他的藝術始終保持了純樸而深厚的品質?!?/p> 趙萬和的人格修養與其書法藝術形成了良性互動。一方面,高尚的人格塑造了高雅的書法;另一方面,書法修煉也反哺了人格完善。正如唐柳公權所言:“風格即人格,心正筆則正?!壁w萬和美美與共的文化理念和修身養性的生活實踐,不僅成就了他謙和寬厚的人格,也造就了其書法藝術清新靈動、雄渾秀逸的獨特風格。這種藝術與人生的統一,使趙萬和成為當代書壇少有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典范。通過書法藝術,趙萬和實現了自我修養的不斷提升和精神境界的持續升華,真正踐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書以載道、藝以修身”的理想追求。 傳統文脈的使命擔當 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代表性傳承者,趙萬和以深厚的文化積淀與開放的藝術視野,構建了一條“守正創新”的實踐路徑。他的書法創作不僅延續了千年文脈的精神內核,更以多元化的創新表達賦予傳統藝術以現代生命力。作為一位具有強烈文化使命感的藝術家趙萬和,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傳播方面通過多種方式推動書法藝術的當代發展,使這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他的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書法教育普及、國際文化交流和家鄉宣傳推介等領域,形成了全方位的文化傳承創新格局。 趙萬和在傳承實踐中尤為注重書法藝術的社會性激活。作為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書法非遺傳承基地的負責人,他通過多種路徑重構書法的當代價值: 書法教育,是趙萬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2016年,他先后走進同濟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講授書法,將多年的藝術心得傳授給年輕學生。多年來,他還不斷地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講座,將“以水練字”的工匠精神與“字外功夫”的人文修養相結合,培養兼具技法與文化認知的新一代傳承者。從上世紀90年代起,每年在本市舉辦中小學生書法現場大賽,一直延續至今,使傳統的書法藝術薪火相傳,后繼有人。 社區浸潤,是趙萬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又一條重要途徑。他積極主動參加“大社區”的公益性活動,如書法進社區、愛心作品捐贈、廉政文化建設、民主法制建設、人大制度宣傳、地方好人宣傳及書畫展覽交流活動等活動,讓書法回歸日常生活場景,成為連接代際情感的文化紐帶。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每年牽頭組織或參加送春聯下農村、到企業、進軍營等活動,既促進了城鄉文化交流,豐富了基層文化生活,同時也成為與群眾溝通聯系的橋梁,促進了社會文明、和諧。趙萬和每年都有數幅作品參加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舉辦的愛心捐贈和義拍,為中國少年兒童成長助微薄之力。這些實踐打破了書法作為“精英藝術”的固有邊界,使其成為大眾可參與、可感知的文化生活方式。 宣傳家鄉,趙萬和始終把傳承書法藝術與宣傳家鄉相結合。2007年趙萬和將歷代文人詠高郵詩詞精選,用書法形式匯集成《高郵旅游書法集》,作為“高郵郵文化節”贈送客商禮品。為了推介高郵書畫家走出揚州,趙萬和2006年牽頭組織,在揚州八怪紀念館成功舉辦了“東方郵都·水鄉墨韻”高郵書畫展,首次讓高郵市一批書畫骨干走出高郵,擴大了高郵書畫家在揚州乃至全國的影響。為了提升高郵書法整體水平,2009、2015年趙萬和兩次邀請《書法報》走進高郵,對高郵一批書法作者的作品進行展示、交流、點評,并在《書法報》整版刊登。2019年趙萬和發起并牽頭在高郵市舉辦“美麗中國·生態高郵”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中國書協主席團成員,各省書協領導、高等院校專業教授等,近百位全國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參展。極大地宣傳了家鄉,擴大了交流,提高了高郵的知名度。此外,趙萬和還先后策劃組織“歌吹是揚州”“安全發展·和諧高郵”“錦繡名城·東方郵都”“翰墨贊化”等一系列書畫藝術活動,助力地方招商引資,服務經濟建設。 國際交流,趙萬和的作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柔性載體。2014年他應邀赴澳洲參加中澳書畫交流展,2015年他作為崔致遠學術交流團唯一書法家代表,應邀訪問韓國,通過現場書法交流和展示,向海外觀眾解析漢字結構中的哲學智慧。訪問期間創作的作品不僅被當地民眾喜愛和收藏,而且多幅作品被慶州博物館及中國駐韓、澳等領事館收藏。這種“以書載道”的傳播形式,既避免了文化輸出的生硬感,又通過藝術語言的普適性建立起文明互鑒的橋梁,為中國書法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 趙萬和的書法人生,恰似一艘在傳統長河中穩健前行的渡船。他以筆墨為槳,以創新為帆,既守護著書法藝術的基因密碼,又開辟出通向未來的航道。從幼年啟蒙到書法名家,趙萬和始終保持著“根植傳統”的定力與“不忘初心”的清醒。其藝術實踐證明:傳統不是故紙堆里的標本,而是流動的智慧長河;創新不是斷裂式的革命,而是基因的延續生長。在文化自信成為時代命題的今天,趙萬和的書法藝術之路為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提供了珍貴范本——唯有深潛傳統之海,方能掀起創新之浪。(文/平原) 人物介紹 趙萬和,江蘇高郵人,先后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上海同濟大學。書法師從陳從周、周志高。2009全國十大文化經濟新聞人物,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藝術家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師范大學江蘇書畫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省東西方文化交流協會書法篆刻研究院名譽院長,上海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名譽副院長),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非遺專委會顧問,揚州市文聯書法藝術顧問、書法院副院長。 2013年由中國書協等單位主辦的“翰墨清風趙萬和書法展”在全國政協禮堂成功舉辦,其先后走進南京財經大學與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講授書法;被中央美術學院特別授予“2023藝術代表人物”榮譽稱號。作品多次參加海內外書畫展,被全國政協、中央黨校、中紀委、中國駐外總領事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及園林名勝等單位機構永久珍藏或勒石;多次接受《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民晚報》、書畫頻道及地方衛視等媒體專題采訪。 人物詞條入選《中國當代書法史》。出版有《當代著名書法家個案研究——趙萬和專輯》《趙萬和書法》《趙萬和書古詩百首》《趙萬和書法藝術鑒賞》等。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