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來源: |
7月8日,大型美育專題節目《美育季》聯合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中央美術學院數字美育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美育融合創新?禮樂弦歌專題暨2024中國美育年鑒研討會”在中央美術學院成功舉辦。 來自全國各地教科院從事美育教學工作研究員、40余所禮樂弦歌中小學美育工作示范校的校長、書記及美育工作負責人齊聚一堂,與高校專家、媒體代表共探新時代美育發展路徑,重點圍繞《美育季》專題節目創新升級,《2024 年度中國美育年鑒》征集啟動及依托“未來數字美育云平臺”實現數字助力鄉村美育公益項目,打造城鄉美育共同體三大項目展開深度研討,以期加快美育數智化轉型升級,推動美育高質量全面發展。 中國藝術管理與教育學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余丁,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副總編輯劉毅,中國教育報刊社主編李小偉,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王旭明,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黃勇,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姚芊帆,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孫紅成,中國青年歌唱家學術委員秘書長馬晨光,“帆聲笑語”愛心公益項目發起人侯怡帆,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重點專題“美育中國”節目總導演海礴,《美育季》節目策劃人趙海楠,禮樂弦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海燕出席研討會活動并作主題發言。會議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數字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康俐主持。 “美育季”創新升級,數字美育賦能鄉村,構建鄉村美育共同體 據悉,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重點專題《美育季》于2025年寒假及2026年暑假將繼續在中國近現代美育發源地北京大學(擬)舉辦美育節目錄制,該項目作為踐行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標桿工程,已形成“高校資源下沉 + 大中小學基礎美育提升”的成熟模式。2023-2024年錄制期間,來自全國 31 個省份兩萬余名青少年學生通過 “走進一所名?!薄榜雎犚淮未髱熣n”“登上一次舞臺”等形式,沉浸式開展美育浸潤,受到社會一致好評。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副總編輯劉毅在研討會中強調,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多年以來持續關注美育教育工作,充分發揮中央媒體新聞宣傳優勢,宣傳推廣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提升美育水平的方法路徑。探討高校與中央媒體攜手賦能美育工作新思路,展示新時代教育奮斗者風采,在促進美育對提升民族素質、增進民生福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育季》策劃人趙海楠講到,由人民日報社旗下重點品牌工程“美育中國專家智庫”及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作為學術指導單位的《美育季》專題,在2022年12月份被列為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重點專題。為充分發揮中央媒體責任與擔當,針對教育尤其是美育教育資源相對不均衡現狀,2026 年1月寒假開始將全新升級,突破傳統錄制模式,以公益性為核心定位,以《美育季》系列專題在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持續開展的美育專題節目為核心,進行4K數字化重構。形成包含“超越單向觀看”交互體驗、“大師課實錄”線上公益課堂、“動作捕捉對比”美育全功能實時矯正于一體化的數字交互,深度學習,打造全景式公益美育資源中樞。同時亦是對“以數字技術賦能學校美育,開發教育教學、展演展示、互動體驗等優質美育數字教育資源,持續更新上線美育精品課程和教學成果真實互動”的踐行。作為本次會議的重要成果,美育季聯合“未來數字美育云平臺”建設規劃正式發布,將深度貫徹實施文件精神,通過節目錄制打造出一批具有區域和國際影響力的學校美育展示作品與教學案例,促進美育成果互鑒和文化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平臺同步啟動核心引擎“城鄉美育共同體?數字美育聯盟?!薄Y樂弦歌助力鄉村美育公益計劃,依托未來數字美育云,解決美育資源不均衡問題的創新性方案,平臺將建立完善的匹配與支持機制,支持聯盟校與1-2所邊遠地區學校結成長期、穩定、深度的幫扶對子。核心是“課程共建 + 資源共享 + 師徒結對”,構建全國美育數字化交互網絡,促進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學校間美育實踐與成果的深度交流碰撞。目前已有 8 所北京、深圳、廣州重點中小學與西部鄉村學校完成首批結對。 美育中國節目總導演海礴指出:未來數字美育云平臺于2026年春季學期正式上線運行,將成為連接優質美育資源與邊遠地區學校的橋梁,通過對《美育季》節目持續在北京大學開展錄制的美育節目數字化整理,向鄉村中小學免費開放,形成“實地浸潤 + 云端延續”的雙輪驅動模式,這是落實美育浸潤行動的創新性實踐。 禮樂弦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海燕在研討會中對美育季節目給予充分肯定和期望,她講到“聚焦鄉村美育幫扶,突破教育不均衡壁壘,是《美育季》節目及‘禮樂弦歌研究中心’的重要課題,也是持續性開展《美育季·禮樂弦歌》系列專題創新性、實效性與可推廣性的創新表達” 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孫紅成博士帶來的《樂潤鄉土?弦舞未來 — 禮樂弦歌助力鄉村美育》專題分享,成為研討會的亮點之一。該案例通過向鄉村學校捐贈禮樂弦歌四弦琴、組織高校藝術專業師生走進鄉村學校,結合傳統禮樂教學、民族樂器制作等多種舉措實施鄉村美育幫扶,構建 "城鄉美育共同體"。旨在提高鄉村學校的音樂教學質量,讓孩子們享受優質的藝術教育。目前該項目已覆蓋全國 17 個省份的鄉村學校,直接惠及萬余名農村學生。 會議現場舉行三項重要儀式:人民日報社旗下重點品牌工程“美育中國專家智庫”向新一批專家委員頒發2025-2026年度聘書;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中央美術學院數字美育研究中心聘請基礎教育專家擔任顧問;“美育浸潤西部行?城鄉美育共同體計劃” 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中央美術學院數字美育研究中心、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未來數字美育云平臺與禮樂弦歌研究中心簽署公益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美育季·禮樂弦歌助力鄉村美育”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中國美育年鑒啟動征集,記錄新時代美育實踐 會議現場正式發布《2024 年度中國美育年鑒》征集通知。該年鑒由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中央美術學院數字美育研究中心編撰,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征集工作聚焦大中小學美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師資培養四大領域,要求案例兼具創新性、實效性與可推廣性,特別鼓勵包含數字技術應用、跨學科融合、鄉村美育等前沿探索的實踐案例。其中跨學科美育課程設計、數字技術賦能藝術教學等案例引發廣泛關注。 中國藝術管理與教育學會主席、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央美術學院數字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余丁詳細介紹編纂計劃:年鑒將采用“年度報告 + 典型案例 + 數據圖譜”三位一體的呈現方式,系統梳理美育政策實施成效。年鑒于2025年7月正式啟動征集,同步開通線上申報平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含高校、中職、中小學)及區域教育單位均可申報,優秀案例將在2026年6月擬定于北京大學舉辦的《中國美育年鑒》新書發布會暨“培根鑄魂,美育同行”最美美育奮斗者公布大會上發布。“培根鑄魂,美育同行”最美美育奮斗者大會作為完全公益項目,將通過中央媒體矩陣宣傳,樹立美育榜樣,激勵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美育事業。自2011年至今的14年以來,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承載著教育部國培項目的具體實施,數以萬計的一線美術教師從這里再次起航,中國美育年鑒的誕生,必將為教育部在《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文件通知》指出的“以美育浸潤學生,以美育浸潤教師,以美育浸潤學?!碧峁妱诺膶W術支持。 本次研討會的召開,不僅系統總結了新時代美育工作禮樂弦歌的創新成果,更通過“高校 + 媒體 + 中小學”的多元對話機制,構建了“理論研究 - 實踐創新 - 數字賦能 - 媒體傳播”的全鏈條美育生態體系。伴隨著《美育季》節目創新升級、未來數字美育云平臺的上線以及《中國美育年鑒》編纂推進,我國美育事業正以數字化、公益化、協同化的新姿態,朝著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穩步邁進,為提升民族素質、增進民生福祉注入強勁的藝術動力。 研討會現場 廣州市白云區、花都區,成都市金牛區、深圳市龍崗區、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佛山市六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出席研討會活動深度解析美育文件并結合本地區美育工作實施計劃做主題發言。 深圳、廣州、清遠、佛山、合肥、濰坊、西安、武漢二十七名禮樂弦歌美育示范校校長受邀分享本校美育實施路徑,總結凝練本校美育實施成效和教學與實踐經驗分享,聚焦中央媒體與高校、中小學如何通過融合創新賦能美育工作,以“禮樂弦歌”美育實踐案例凸顯技術融合趨勢為全國美育工作提供可復制的實踐范式。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美育中心、廣州大學音舞學院、廣東省順德職業技術大學作為發揮高校職能屬性,實現“高校美育、社會美育、全民美育”宏偉目標以美育賦能青少年美育工作實施為主題分別發言。 會后,參會嘉賓受邀參加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陳列現代中國美術展、古代中國藝術展,通過一幅幅珍貴的館藏美術作品,沉浸式感受美育浸潤。(圖文由中央美術學院數字美育研究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