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來源: 藝術中國 |
嘉賓合影 7月12日上午,一場聚焦漢字文化基因的學術盛宴在北京崇德堂博物館拉開帷幕。由北京大學經典與文明研究中心學術支持,崇德堂博物館與凱博睿智教育聯合主辦的“文字、文明與書教”學術交流會如期舉行,同時,“艮其背·回眸漢字”黃波字根書法展也正式開展。 黃波先生 本次展覽由著名古漢字學者、金石甲骨學家黃波先生創意創作,集中展出其 90余幅字根作品及 40余幅創作精品。黃波先生以甲骨文“艮”字為靈感,溯源字根本意,貫通字族脈絡,首次系統構建并展示“字根-字族”形意演化體系,深度解碼漢字文明密碼,讓觀眾在古老字根的形意流轉間,開啟一場貫通古今的文明對話。 學術交流會上,十六位來自古文字學、教育、藝術等領域的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漢字與人文精神的當代傳承展開深度探討。古漢字學者、金石甲骨學家黃波先生剖析甲骨文字形中蘊藏的先民智慧,解讀字形演變背后的哲學演進;教育專家強調深度識字對經典詮釋的關鍵作用,呼吁激活文化元概念的生命力;書法藝術家現場演示筆墨實踐中蘊含的“靜定-平衡-氣韻”三重修養,詮釋漢字書寫作為心性功夫的獨特價值。與會學者倡議將“漢字人文功夫”體系化融入教育實踐,讓年輕一代在橫豎撇捺間重拾文化根脈。 黃波先生向觀眾介紹作品 黃波先生是古漢字學者、金石甲骨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字形意學,師從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徐中舒,并參與編寫《甲骨文字典》。他致力于通過書法篆刻藝術探究漢字古形與初義,其書法融草于篆,厚重古雅;篆刻兼具書卷氣與金石味。他提出“書法和文字互為表里,詩教和樂教互相生發”的教育理念,開設多門相關課程,將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相結合,為傳承漢字文化做出重要貢獻。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展覽期間還將舉辦七場漢字字根溯源講座、篆書書法集訓營等活動,誠邀各界人士蒞臨參觀,共同見證漢字生命力在筆墨中的璀璨重生。(圖片提供:崇德堂博物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