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來源: 藝術中國 |
一場獨特而引人深思的攝影個展“一種必要的暗度:練習看見的第五年”于 9月7日在 “聯合設” 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呈現了邱隨靈(原名:邱子墨)從11歲至15歲四年間的九十幅攝影作品,這不僅是一次藝術展示,更是一本用鏡頭書寫的、充滿回溯、沖突與飛躍的“成長視覺日記”。 展廳現場 從朋友圈到心靈深潛 邱隨靈 邱隨靈的創作之旅始于最日常的動機。9歲時,為了發朋友圈,她開始拍攝花草樹木,與天空晚霞。11歲,第一臺相機的到來,正逢其青春期的開場。鏡頭如同一個閘口,釋放了她幽深世界中奔涌的思想與情緒。對她而言,事物太過細碎,難以用言語描繪,而攝影則成為了她構建世界、安放無所適從的獨特方式。自此,她開啟了一場名為“看見”的漫長練習。 策展人指出:“‘看見’并非天生,而是一場需奉上整個靈魂的練習。邱隨靈的深刻,在于一種敏銳的感知、朦朧的直覺和未完成的自我對話。她在極度膨脹的自我意識與對外部世界的深刻觀察間的掙扎,構成了其藝術中‘必要的暗度’,這正是她靈感的源泉?!?/p> 展廳現場 四大章節,一部螺旋成長的視覺史詩 展覽精心策劃為四個章節,完整勾勒出邱隨靈“觀察-內省-整合”的成長螺旋: 第一章:步履的知覺(11-13歲):作品展現了內省者的種子如何在觀察者的土壤中破土而出。她開始學習觀看世界與他人,用身體而非大腦去感知,并嘗試直面內心的恐懼,創造屬于自己的世界規則。 邱隨靈攝影作品 第二章:內心的顯影(14歲):隨著行走范圍的擴大,飽和的外部樣本促使她將巨大的內在情緒——痛苦、困惑、存在的焦慮——以一種可見的、幾乎具有攻擊性的力量投射到創作中,化作小丑、嬰兒等隱喻,并以近乎殘酷的真誠,將內心深淵的景象顯影給觀眾。 邱隨靈攝影作品 第三章:視角的初生(15歲):經歷內部風暴后,一種新的整合開始發生。作品呈現出一種獨屬于她的、融合了冷靜觀察與深沉情緒的視覺語言。她從風暴中的體驗者,蛻變為有意識構建個人美學的創作者。 邱隨靈攝影作品 終章:靈魂的暗房(15歲生日月新作):展覽以兩個全新系列作結,標志著其創作視角從“小我”邁向“大我”:其一是對女性身份的共情與追問;其二是受攝影大師羅杰·拜倫啟發,對人性怪誕與荒誕的審視。這間“暗房”是她過去五年練習發酵后的形態,是日記的結尾,更是全新“看見”的起點。 映照眾人:真誠是唯一的語言 邱隨靈所探索的關于自我、成長與世界的課題,是人類永恒的命題。她的日記不僅映照自身,也映照了每一位觀者。觀眾能在這場展覽中看見某個階段的自己,并被這種毫不修飾的真誠所打動。 正如藝術家自述:“我是個復雜的矛盾體……這相悖的知覺,連同腦中無端的念頭,實在厭煩,索性暴力地將它們撇出去?!倍鴶z影,正是她“撇出去”的方式,最終凝結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 她的練習仍在繼續,她的看見永不會結束。讓我們期待這位年輕藝術家帶來更精彩的未來。 展覽海報 展覽信息: 展覽主題:一種必要的暗度:練習看見的第五年 藝術家:邱隨靈(原名:邱子墨) 展期::2025.09.07—09.28 地點:聯合設,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北大街167號 策展人:羅奇華 主辦方:聯合設LISPACE(圖文由主辦方提供)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