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來源: 藝術中國 |
展覽海報 今年是趙冷月先生誕辰110周年,為更好地紀念和研究趙冷月先生的書法成就,2025年9月9日,由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沸騰——紀念趙冷月誕辰110周年書法作品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開幕。 新聞發布會現場 本次展覽精心挑選了趙冷月先生47件/組書法作品,涵蓋了真行草隸篆各體,包羅了榜書、條幅、對聯、手卷、冊頁等各種形制。作品大部分為趙冷月書法巔峰時期之作,也展出了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趙冷月書風形成過程中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的為八尺整張巨制,有的是十二條成組聯屏,也有尺幅不等的對聯、條幅和鏡片。這些作品均完成于趙冷月先生條件有限的書齋之中,而如今展陳于寬敞明亮的現代展示空間,可以讓我們更為完整地回望趙冷月先生篳路藍縷的藝術歷程,更真切地傾聽先生的筆墨脈動,更深入地體會其求新創變的藝術精神。這應該是對趙冷月先生的最好紀念。 現場合影 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紀云飛,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朵云軒書畫院院長、本次展覽策展人王立翔分別致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秘書長、本次展覽學術總監陳振濂宣布展覽開幕。新聞發布會由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許洪流主持。 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紀云飛致辭 紀云飛代表浙江省博物館,向蒞臨現場的各位嘉賓致以最誠摯的歡迎,并感謝趙冷月先生家屬的信任與支持。他表示,趙冷月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上一位極具革新精神的大家。他以深厚的學養、不懈的探索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為書法的現代性轉型提供了一種極具啟發性的路徑,再次印證了傳統可以在與時代對話中煥發新生。本次展覽不僅是對趙冷月藝術成就的回顧,更是一次關于“傳統如何再生”的生動對話。趙冷月以“暮年變法”打破陳規,融碑帖于一爐,其作品既存古意,又顯生拙之趣,堪稱傳統書法向現代轉型的橋梁。他不僅是書法藝術的傳承者,更是新書學思想的啟蒙者——其理論構建與創作實踐,為后世書家提供了“守正不泥古,創新不逾矩”的范本。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朵云軒書畫院院長、本次展覽策展人王立翔致辭 王立翔對此次展覽的整體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他表示,趙冷月先生是海上承前啟后的一位重要書家,他在大量的臨摹中辨清自己的路徑,最終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四十年前的書壇還在回歸“二王”經典,但他目光所及,已擴展到古今中外。他沖破書法與美術的藩籬,在這種現代視線下,重構了對傳統帖學、碑學的認知。其大字雄渾樸質,真力彌漫,多字書法天趣橫陳,蕭散清曠,格調務去甜俗,追求超凡離塵;其筆墨、造型、章法則著力解決著黑與白、美與丑、剛與柔、激蕩與沉靜、樸拙與靈逸等等諸種關系。趙冷月的作品中灌注了他獨特的生命情感。三十年前錢君匋先生就云:趙冷月的書法“真實地映照出他的情感歷程和藝術追求,這種對書法本體意義的探索,無疑有著強烈的時代感”。今天我們回望趙冷月先生,他顯然是傳統審美境界的開拓者和當代書法筆墨語言的先行者,他探索的形式構成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當代書法的現代公共性視覺展陳。 同時,趙冷月是一位有自己藝術理念的探求者。他曾在《書法研究》以《書法創新的個性不能脫離傳統法度》為題發表專文,認為“每一個時代取得成功的大書家無不首先具備對前代書法繼承的一面,尤其是對傳統法度的繼承,這構成了一個書家是否站得住腳的基點?!彼咳张R池,遍臨百家,形成“以碑破帖,以帖養碑”、“以碑立骨,以帖養韻”的創作見解。他將古人的“學而能化”“不囿成法”用在了對傳統經典和新出土書法資料的借鑒中。趙冷月先生文化底蘊深厚,在創作中尤其重視書寫文本與內心表達的契合和共情。他在孤寂的摹古和激情的創作中鍛造自己筆墨語言,但反對“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野狐禪和江湖書法。他洞見了傳統書法進入現代文化語境后可能出現的危機,認為“他們把書法當作一門廉價的藝術,以為就那么幾根線條的變化,可以任意為之,只要所謂的事實上連自己也難以名狀的個性化得以發揮,即可輕而易舉取得成功,這就完全錯了?!壁w冷月強調:成就卓越的書家應該做到“法度中見性情,性情中見法度。”這種創作理念儼然仍在對今天書壇敲響著警鐘。 在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提問環節,策展人、專家以及主辦方代表就趙冷月書法藝術的多方面問題進行了解答,為在場的媒體和觀眾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深刻的見解。 《沸騰——紀念趙冷月誕辰110周年書法集》揭幕(左:趙冷月哲嗣、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 右: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社長、杭州分社社長、《書法》《書法研究》主編朱艷萍) 捐贈《沸騰——紀念趙冷月誕辰110周年書法集》 《沸騰——紀念趙冷月誕辰110周年書法集》在新聞發布會后舉行揭幕儀式。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社長、杭州分社社長、《書法》《書法研究》主編朱艷萍與趙冷月哲嗣、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共同為圖書揭幕,并捐贈圖書。 趙冷月先生家屬向浙江省博物館捐贈作品(左: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紀云飛 右:趙冷月哲嗣、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 趙冷月先生的家屬還向浙江省博物館捐贈榜書《立其誠》等六件(組)書法作品。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秘書長、本次展覽學術總監陳振濂宣布展覽開幕 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許洪流主持新聞發布會 趙冷月先生(1915.3.15~2002.11.20),名亮,號缺圓齋,晚號晦翁,浙江嘉興人。幼于家鄉從祖父趙介甫、父親趙廷楨習文學書,少年時拜書畫家徐墨農為師。徐墨農時譽“沈曾植之后嘉興書壇第一人”。由此可知,趙冷月先生學書極早,且由唐楷上溯二王,由漢隸探北碑,法乳正宗,涉獵廣博,傳統書學根蒂扎實。三十歲移居海上,以鬻書為生,得與沈尹默、來楚生、謝之光諸多名家相往還,故而藝事精進,卓然成家。1958年入職上海市廣告裝潢公司。1961年入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上海書法家協會前身),為首批會員。六十歲退休后,以數年時間訪碑全國,開始重新思考書法的一系列核心命題,決心探索出“內心深處”的書法境界。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形成了渾厚凝練、氣勢壯闊的獨特風貌,對當時的書壇產生了巨大震動。 展覽現場 中國書法藝術的現當代賡續、復興并走向繁榮,潛藏著眾多書法前輩的艱辛付出,而活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一輩書家,也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趙冷月先生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員。趙冷月先生將畢生精力投身于書法藝術的探索和弘揚,他熔碑帖于一爐,最終形成渾樸稚拙、極富金石氣韻的獨特書風,開創出嶄新的形式樣貌,他既是中國傳統書法的傳薪者,又是當代書風的創新、實踐者,對跨世紀的當代中國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陳振濂學術講演:書法藝術“創新”之艱難與趙冷月破釜沉舟的“案例分析” 本次展覽借助浙江省博物館優越的展陳條件,著意體現趙冷月書法的藝術軌跡、作品的空間視覺效果,以及創作的情感變奏。同時,以學術性和研究性來開掘展覽的深度和厚度。展場內加入了趙冷月書論和藝術年表,展場外,特邀本次展覽學術總監陳振濂先生作專題學術講演,舉行著名書家丁申陽、趙雁君、許洪流、徐慶華對話訪談,并將舉行線上公共導覽。期望本次展覽能為社會各界深入認識趙冷月先生其人其藝,更好地欣賞和理解趙冷月先生的作品,提供有益的幫助。 趙冷月先生是上世紀末中國書壇的重要革新者、先行者。他貌似拘謹木納,心沉靜水,其實腑藏熔巖,可以沸騰百川;其筆墨語言豪華落盡、書法氣象曠達簡遠、藝術理想超脫凡俗。今天我們觀瞻趙冷月的作品,依然被其沸騰的熱焰所灼燙和震撼,其由傳統法度和修養中淬煉出的時代筆墨,值得我們倍加關注和研究,他甘愿以生命去為藝術博弈的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崇敬和學習。 展覽現場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浙江省博物館/供稿)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