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丹青苦旅”——馮一鳴陳望秋作品展于3月25日上午江蘇美術館一樓大廳開幕。此次畫展展出了馮陳兩位畫壇耆宿半個多世紀積累的國畫、人物、走獸、山水、花鳥、歷史畫、壁畫、粉畫、油畫百余幅。有不少是中外國家級美術館藏品的第二稿。多數曾在各個出版社出版過的精品。 馮一鳴,陳望秋在一生的藝術生涯中,堅持“師法自然”,和創作源自生活的理念,熱衷采風,尊重歷史本原,堅持速寫,素材的積累,認為真善美首要的是“真”,有了真實、真誠、真情、真愛才會有激情,并促發出靈感,真愛是一切創作的原動力、也是藝術家的一種本分。 畫家作品特色鮮明,由于作者的經歷,學識和掌控多鐘門類的造型手法,方便作者融會貫通,出格異化。多門類藝術實踐和作者的高遠視野。促使畫家數十年自如的馳騁畫壇,濃墨重彩的書寫著畫家對世事的感悟與美的奉獻。畫家的表現手法多樣、或酣暢淋漓呈吞吐洪荒之勢,或如涓涓流水傾訴珍愛柔情,形成了二老美術的獨特個性而成為畫壇的一個“另類”。因此他們縱橫畫壇享譽中外,作品成為國內外藏家的關注點和珍藏品。但二位畫家始終堅守一點、是堅持民族特色,在他們兩位的畫幅中明顯顯示著“中國”印跡。屬于中國國籍。 馮陳二老作品的第二個特點是著重描寫普通中國人的關注點,聚焦點。如把二位畫家各個時間段的作品連接起來就能看出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時尚演變的規跡??闯鲋袊嗣竦男坌暮妥鳛?,和審美觀的深化,如表現兩岸凝聚力的作品《根》《恢復高考后的中華學子》,歷史畫《周總理系列》,毛主席的《胸懷五湖四海》《關懷》等。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在全國引起不小的反響就在于這些畫的主題都是普通老百姓十分關心的問題。二老也都為此做了大量的素材,歷史資料的搜集,畫家堅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念,并深信只有在熟悉人理解人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洞悉和發現人們的心靈美,發現時代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