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由江蘇省美術館主辦、江蘇省油畫學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浙江省油畫家協會、安徽省油畫學會共同承辦的《畫憶江南——第三屆中國油畫名家邀請展》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和籌備,終于開幕了。 在油畫進入中國的近現代發展歷程中,江南的油畫家幾乎占了半壁江山,誕生了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潘玉良、龐熏琹、顏文梁、吳冠中、蘇天賜等一批油畫大家,而且大都致力于油畫和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此次展覽以“江南”為主題,參展藝術家們傳承著老一輩藝術大師們的藝術精神,繼續不懈地探索著江南特有的溫潤的地域特征和西方藝術語言的融合與轉換,呈現出中國本土化的表現精神。尚輝先生認為“至少在實踐上,油畫家都有這樣一種訴求,在學習西方油畫的同時,都力圖用中國人理解繪畫的方式、用中國繪畫的表現精神傳遞到油畫中”。江南的風景因為多了水而多了一份虛化和靈氣,江南的風情因為多了水而多了一份飄逸和文氣。江南的風景給人一種清麗、優雅、恬淡、溫潤的詩意,江南的風情也因此多了一種精致、婉約、隨意、灑脫的靈性。 參展藝術家們的作品,均以大量的時間投入寫生,從自然、從生活中獲取生機。他們以油畫色彩的豐富性和江南煙雨飄渺的意象景致及獨特的江南人文風情的集合,努力探索著屬于江南的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楊參軍先生說:“江南是什么?江南同時又是魏晉風骨,又是南宋的那種品質的集合,又是忠誠禮學,又是近現代文化發展中的創新精神”。江南也許少了一些熱烈、奔放的表現,但多了幾許自然呈現的品格。江南很美但似乎也是平平淡淡,很難對景入畫,江南因此也許更加合乎中國傳統的意蘊表達。 此次展覽我們邀請了除江浙滬皖等江南的藝術家外,還特意邀請了很多北方的油畫名家,不同的視角和生活環境也許對江南的理解與表現會呈現出迥然的圖式,表現慣了北方的雄渾和粗獷,來到江南,畫面中一定多了一份率性和肆意。也許在這樣的南北藝術家交融與對話中,會給我們更多的啟迪和多元表達的可能。面對大自然,可以共同構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油畫語言,在差異中相互欣賞,相互借鑒,在倡導油畫的本土化或者是中國化的時候,更要強調油畫本體語言的特性,深入挖掘油畫語言新的可能,把中國的寫意精神和本屬于西方繪畫的表現語言完美地融合起來,而最終具備獨特的江南詩性與意象的美學特征。 長三角是中國文化底蘊深厚、經濟高速發展、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江南自古多才子,吳越文化構建了它的文化根基,形成了六朝、宋元、明清及近代的三座高峰,具有地域上的獨立性和傳統上的完整性。江南風物又使之具備與生俱來的詩性特質,成就了在近現代中國油畫的特殊地位,文脈鼎盛,名家輩出,燦若星河。 今天,我們迎來了藝術創作大繁榮和大發展的新時期,深入生活,把握時代進步的脈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要成為我們未來堅定不移的創作方向。長三角地區經濟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歷史與積淀的滋養和優勢,造化與才情的融合迸發,成就了前兩屆《中國長三角油畫名家邀請展》的成功,使之成為長三角頗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我們期望《畫憶江南——第三屆中國油畫名家邀請展》在新的歷史時期,努力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在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鑄就藝術永恒。 江蘇省美術館館長 孫曉云 2014.11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