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藝術是情感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藝術也是生活最多姿多彩的呈現,藝術能給人們帶來最單純的快樂和美的享受。從生活中探尋藝術,生活更加五彩斑斕、意味無窮;用藝術記錄生活,藝術也會顯得更加平易近人、生動可愛。2014年12月12日,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蕭淑芳美術基金支持,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江蘇省美術館主辦,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藝典美術中心承辦的“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快樂”繪畫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幕。展覽以400余幅非專業人士的畫作展現藝術創作之于普通人的獨特意義。 此次作品展旨在開啟創意、美化生活,用藝術造福全民的精神健康,使更多的人民群眾通過藝術創作怡情養性、修身育德、從而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展覽共分為“童真爛漫”、“別樣精彩”和“桑榆晚晴”三個部分,從不同年齡、職業群體的多元視角,展示藝術創作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和創作成果,啟發普通觀眾自身的創作熱情。第一部分“童真爛漫”表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繪畫經歷,彰顯出兒童和青少年藝術語言的多姿多彩。展覽用來自中國和新西蘭的生動美育事例,給予當今的兒童美術教育以啟發。第一個事例是旅居新西蘭的兒童藝術教育家馮憑依據最前沿的藝術教育理論進行的實驗和探索。她從新西蘭帶回的這些充滿童趣和創造力的作品充分體現出因材施教、發揮兒童天賦的教學碩果。另一個事例是北京東城區美育研究會的開創性教學成果,體現出適當的引導和繪畫訓練能更好地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得到快樂的同時達到繪畫技法的飛躍。第二部分“別樣精彩”旨在鼓勵沒有機會接受藝術訓練的成年人積極參與到審美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去。參展的作者大多是從事著各種職業的普通人,也有在體育界、演藝界、商業界取得成績的杰出人物,包括著名體操冠軍馬燕紅,著名主持人倪萍,商界精英王亞非、石廣生等。這些在不同領域中工作的人在工作之余卻不約而同地在繪畫的過程中找到了全新的自我,揮灑出別樣的精彩人生,藝術成為他們放松、休閑和表現快樂的有效途徑。第三部分“桑榆晚晴”針對社會老齡化的問題,讓藝術幫助老人度過更充實和幸福的晚年。展覽以幾位老人和他們的作品為例,表現了繪畫創作如何幫助這幾位老人走出退休或失去愛人之后的精神低谷。藝術不僅能帶來簡單純粹的快樂和內涵豐富的精神享受,還可以彌補情感的孤寂,治愈心靈的創傷。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與向往,是人之共性。在醉心藝術、追求美的旅程中,人人皆可參與,人人都可以有所獲得,生活得更加快樂。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策劃中心副主任、此次展覽策展人潘晴表示,藝術是一種視覺形象的語言,這種特殊的語言在很多人眼里歸藝術家獨有,只有掌握這種語言的人,才有權力“說出”他們的想法。其實,藝術作為一種思想的語言,應該被放到更宏觀的世界中去理解,藝術創作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普適意義。潘晴表示,不僅是兒童,即使是我們每一個在兒童時代沒有機會接受美育教育的成年人,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通過開始學習簡單的繪畫技巧,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和訴求,享受藝術創作與心靈溝通的帶來的愉悅。而此次展覽的目的就是要鼓勵和幫助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不論長幼、不論天賦,不論職業,都能積極參與到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去,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凈化心靈,得到安慰,獲取快樂。 江蘇省美術館始終貫徹面向大眾、服務大眾將公共教育活動引向深入。本次展覽,將在展廳中設置“兒童互動體驗區”,定時開展粉印版畫、藝術探尋、粘土塑形等藝術活動,以及邀請藝術、教育、心理研究、媒體等方面的專家進行了學術研討,并通過專題講座、觀眾互動活動等推廣藝術使生活快樂、促進生活和諧的理念。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28日,將美育對人的重要意義和普通人通過藝術創作收獲的快樂分享給更多觀眾。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