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中國畫 傅抱石 《雪景人物》1943 88.2X38 購藏 中國畫 張大千 《山水軸》 1979 91.5X69.5 購藏 中國畫 錢松喦《花陰雙鳳》40年代 29X38.5 購藏 書法 胡小石 《書法中堂》175X57.5 購藏 中國畫 馮大中 《待月》2010 68X70 捐贈 江蘇美術有著深厚的傳統積淀,當下的創作更多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江蘇省美術館是全國首批九大重點美術館之一,目前館藏有一萬多件藝術精品,位居全國前列。在學術方向的建設上,江蘇省美術館依托專業的收藏評鑒委員會,以重視藝術發展的傳承性、經典性為前提,通過典藏研究展現對美術史具有學術意義的思考。目前江蘇省美術館的典藏門類畫種齊全,已逐漸形成以收藏、研究近現代中國特別是江蘇地域及江蘇籍名師大家的美術精品為重點,兼及古今中外,確立了經典性與當代性并重的學術宗旨,致力于學術品牌的建設。 本次展出的館藏作品包括2011-2013年度典藏精選127件,以及2014年度典藏精選43件,共170件,涵蓋國、油、版、雕四大門類。 江蘇省美術館的收藏途徑主要來自捐贈和征集購藏,每年側重各不相同。依靠有限的收藏經費,面對高昂的市場價格,國有美術館的收藏工作需通過具有針對性的選擇,形成卓有成效的收藏系列。現階段,江蘇省美術館典藏工作的重點與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收藏的“重中之重”——“新金陵畫派”。美術館的收藏著眼于20世紀的經典,特別是對藏品的地域性畫家群體創作所賦予的關注度,已成為公認的館藏新策略。江蘇省美術館為重現20世紀江蘇地域在中國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將“新金陵畫派”列為收藏的重點與特色之一。“新金陵畫派”是20世紀在江蘇興起的享譽全國的地方性畫派,江蘇省美術館業已形成了對其代表畫家作品系統性的品牌收藏,對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作品的征集成為近年收藏經費投入的重心:如2011年所藏傅抱石的《雪景人物》、亞明的《峽江云》、2013年宋文治的《嘉陵帆影》等。 其二,“江蘇水印木刻學派”的特色收藏。20世紀60年代初江蘇畫壇同時出現了“新金陵畫派”和“江蘇水印木刻學派”兩塊瑰寶。江蘇老一輩版畫家們繼承發揚了古代版畫的水印傳統,學習借鑒了新興版畫的創造性,探索出一條以民族化的形式反映現實生活的創作道路,在當時的全國美術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江蘇省美術館在推動江蘇版畫創作上,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在江蘇水印木刻版畫作品的收藏與研究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012年江蘇省美術館策劃舉辦了“水印年華——江蘇著名版畫家邀請展”,并選取了參展的10位“江蘇水印木刻學派”的創始人,與中堅力量的知名版畫家近30件各個時期的優秀水印版畫作品加以收藏。 其三,當代優秀作品的收藏——源自全國和省內重大展覽的參展和獲獎作品,均為當代畫家的近期代表作。對當代藝術的發展而言,美術館應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通過展覽推出優秀的藝術家,反映藝術發展的歷史與趨向。“中國百家金陵畫展”自2005年創辦以來,每年均有10件金獎作品入藏江蘇省美術館,此項專題收藏匯集了油畫、國畫和版畫在近年來現實主義創作中的精品,洋溢著關注民生、關愛自然、貼近社會的時代精神。“2013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是居于當代學術探索前沿的展覽,收藏作品彰顯了在當代版畫家努力探索創新之下,所形成的獨具個性面貌的版畫語言與版性特質。 其四,現當代名家作品的收藏。美術館的藏品寶庫應由美術史上的名家經典所構成,這無疑是美術館典藏的重要標準。自2011年起,江蘇省美術館陸續購藏有張大千、陸儼少、胡小石、林散之等已故大師大家的珍品,更獲得了馮大中、趙緒成、馮遠、陳丹青、沈行工等當代藝壇精英的鼎力捐助。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海派名家盧甫圣、中國美術學院著名油畫家楊參軍以及蘇州版畫院院長凌君武,也都為豐富江蘇省美術館的典藏精品貢獻了力量。 美術館收藏體系的建立與學術個性的確立,影響著美術館的對外形象和收藏方向,更影響著展覽的學術含量,這些因素共同決定著美術館在當代美術生態圈中具有怎樣的學術地位和公眾影響力。江蘇省美術館在原有的館藏優勢之上,將繼續加大收藏力度,彰顯學術品牌,通過每年定期的收藏作品與陳列展示,努力實現國家美術博物館的典藏、展覽、研究、公共服務、對外交流等重要功能,在當代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江蘇省美術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