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于2015年8月5日至9月6日展出的:“時代與經典——江蘇省美術館藏20世紀江蘇大師大家精品展”,是由江蘇省美術館精心策劃,入選文化部主辦的“2015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此次館藏精品展,聚焦20世紀江蘇美術,精選了長期在江蘇工作、生活,或為江蘇籍的31位藝術家創作的近120幅作品,包括中國畫、書法、油畫、水彩畫等門類,充分彰顯出江蘇省美術館以收藏、研究近現代中國特別是江蘇地域的美術精品為重點的收藏定位與學術特色。 江蘇美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繪畫史上的一流大家和主要畫派有一大半以上產生在江蘇,江蘇的繪畫藝術幾乎成為中國美術史的主干。20世紀中國美術在中西文化交融、古今藝術碰撞中發展,江蘇美術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起著表率作用,涌現了眾多名垂畫史的大師大家。這些大師大家的傳世佳作,譜寫了中國現代美術新篇章、新風采,成就了江蘇美術對中國美術大家園的獨特貢獻。 《立馬圖》 徐悲鴻 126.2X74.5 紙本 1935年 《荷花》 劉海粟 135X68.2 紙本 1977年 一代大師徐悲鴻、劉海粟兼長中西繪畫,是我國現代新美術運動的拓荒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開創一代新風,把中國繪畫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呂鳳子、朱屺瞻、吳湖帆、王個簃、謝稚柳、楊建侯、吳作人等人,或從傳統自身求變革,或受西方繪畫的影響,實現了中國畫傳統的繼承與發揚,陳之佛、李長白與陳大羽代表著江蘇現代工筆與寫意花鳥畫的突出成就。李可染創造了一種具有時代氣息的山水畫新風格。他們為中國繪畫由傳統向現代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 《芙蓉國里盡朝暉》 傅抱石 48.5X68.7 紙本 1964年 《紅裝素裹》 錢松喦 113X67.5 紙本 1972年 以傅抱石、錢松嵒、亞明、宋文治、魏紫熙、張文俊等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顯示了傳統中國畫在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生活、反映新時代面貌的突出成就,開辟了20世紀新中國畫發展的一條道路,實現了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他們自覺的創新意識、高尚的人文精神、強烈的時代責任、卓越的筆墨技巧、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當代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壯麗的天壇》 李劍晨 54X38 1973年 水彩畫 《清水江上 》 吳冠中 1980年 顏文樑、龐薰琹、朱士杰等是中國油畫的早期探索者,為油畫在現代中國生根與成長奠定了基石。李劍晨被稱為“中國水彩畫之父”,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水彩畫創作群體,推動了中國水彩畫事業的發展。吳冠中、蘇天賜借鑒西方現代藝術之長,融入中國傳統繪畫精神,構筑中國式油畫新天地。 書法 《 草書中堂》 林散之 149X66.3 書法 《書法中堂》 胡小石 175X57.5 在書法領域有“金陵四老”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適、蕭嫻以及費新我、武中奇,他們代表著江蘇地域杰出的書法藝術成就,是自民國以來我國書法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在全國現代書法家中因造詣最深而統領其首,影響深遠,他們的經典作品是當代中國書法向傳統回歸的典范與標桿。 20世紀中國美術實現了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強調新的內容、新的形式、新的繪畫觀念等等,體現了新時代美術的創新精神。同時反映中國人民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現實主義美術創作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作出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氣息的經典作品。當前中國美術的發展,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同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此次館藏精品展充分利用美術館的館藏資源,梳理展陳了20世紀江蘇美術發展的軌跡與成就,讓社會公眾了解江蘇美術成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師大家的作品,是江蘇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寶貴財富。展出大師大家的作品,既是對優秀傳統的繼承,也是對美好未來的展望;既審視了藝術創作的歷史經驗和藝術規律,也為弘揚民族文化、開創藝術創作新局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蘇省美術館 2015年8月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