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1來源:天津日報 |
4月17日,“金陵問道——孫伯翔書畫藝術展”將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日前,記者采訪了這位雖已82歲高齡,但仍日日筆耕不輟的書法家—— 一撇一捺皆學問 不問功名只問道
前日(3月30日),記者來到書法大家孫伯翔的家里時,枝頭上正有幾只喜鵲在叫。這是一個有些老舊的小區,但環境很好,十分清幽,樓下的空地,春草如茵。八十二歲的孫伯翔老先生,站在門口兒,綻放了孩子般的笑臉,就如春天剛剛綻放的花朵,讓人沉醉。 耄耋之年仍去金陵問道 4 月17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省文聯、天津市文聯主辦,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承辦的“金陵問道——孫伯翔書畫藝術展”,將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將展出孫伯翔2015年以來創作的書畫作品110 件,其中書法作品占到三分之二,余下的,是他新近的繪畫。這些作品,已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畫冊,分為平裝本和收藏卷,可見主辦方對此次展覽的重視。但孫老說,“金陵問道”,就是本著學習的目的,以文會友,以書會友,修身保節,同時也展示一下自己是否每一天都在進步!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總是走在自己認定的路之中。我所謂的理想,就是既要尊重古人,但又不迷信古人,以紙墨為伴。我們完全可以與古人對話,即便找不到大江大河,小溪總會有的,我就是在小溪里游動的一條魚,在傳統與現代生活之間,尋找我的立腳點,往大處說,是傳承文化,對我而言,不過是無愧此生。 筆耕不輟不敢辜負時光 關于“金陵問道”,孫伯翔告訴記者,我如今過著一種蟄居的生活,可我從來不敢怠慢,更不敢辜負時光。下月去南京,也是本著學習的目的,走出家門,向各位書家及老師請教。我去年創作的這些作品,既有粗獷的,也有細膩的,更有千思妙得的。說到妙得,他很是高興,稱有些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寫字畫畫如此,人生也如此。說到他已成為書壇大家,孫老看得很開,說成名成家,也不過如此而已,這不是我追求的目標。做人應該謙虛,談到我的創作,我拿出來展示給大家,肯定是我認為最好的,另外我也想讓喜歡我的人,知道我每天在干什么。我近來畫畫多一些,詩書畫印是一家,搞書法的,要會寫詩,要會畫畫,要會刻印,綜合素質要高,有出新精神,看到高原,還要看到高峰,并且敢去攀登高峰,“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是傳統,什么時代,也是不能丟棄的。 書法教育傳承文脈不可偏廢 談及時下的書法創作,孫伯翔也有話要說。他認為,目前的書法界,是沾染了一些浮躁之氣的,這與整體的社會大環境有關,在歷史前行與進步的洪流中,總會有清流和濁水,一些胡鬧的現象,終歸成不了主流或氣候。一個有良心的藝術家,應該有自己的選擇,你可以激濁揚清,也可以遁出世外,不去同流合污,當然最好。 對于年輕人,孫伯翔則表現出了火熱和時尚的一面,他說,那都是“小鮮肉”?。O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包括藝術教育等等,都寄托在了年輕人的身上。他說,拋開書法,我們總該把漢字寫好吧。以前有人提出,中國的十三億人都應該成為書法家,這一點我表示反對。不可能人人都是書法家!但我們可以把祖宗留下來的遺產,也即我們的漢字,最大限度地寫得更美。因而我也一直提議,中國的小學中學,尤其是大學,是要開書法課的,這不是強逼,而是選修。只有這樣,我們的文化傳統,才可以延續下去,因為我們的歷史,都是通過漢字來承載的,連字都不會寫了,妄談其他,不是很可笑嗎?所以,我們應該從小處做起,就如做人一樣,把看似簡單的一撇一捺寫好?。ㄖ芊矏穑?/p>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