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6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 2016年8月6號,由常熟市政協、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文化館共同主辦的畫家鞠崧楠個人作品展覽“中和之美--鞠崧楠中國畫作品展”在江蘇藝術展覽館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40余件,主要展出鞠崧楠2008年至今的大型主題創作和水墨小品。 鞠崧楠,江蘇常熟人,先后就讀于現江蘇大學美術系和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師王震鐸?,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常熟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兼任常熟書畫院中國畫工作室主任。先后榮獲江蘇省第四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中國畫創作)、蘇州市中學美術學科帶頭人、蘇州市跨世紀高級人才培養對象等榮譽稱號。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展覽并獲獎、被授予“黃公望美術獎”。作品被河北美術館、桂林美術館、蘇州美術館、吳冠中藝術館、常熟美術館、常熟博物館、吳鎮紀念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2014年被《中國書畫》雜志提名為“中國新水墨實力派”畫家。2013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和之美•鞠崧楠中國畫作品》。他敏銳好思,善于探索,近年畫藝持續精進,風格愈加朗然。 ![]() 《溪山疏雨》145×360cm 正如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惠泉先生所評,鞠崧楠從事美術教育三十多年,深諳中西畫理,他追尋的是清虛不琢、涵而不露的“中和之美”。不管是教學還是創作,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多年的歷練,使其在俗務與自己喜愛的繪事間游刃有余。他善于思索,敏于悟道,使其每有所得。黃賓虹先生認為于繪事應“力學,深思,守常,達變。”我認為鞠崧楠做到了。勤于學,向古人學,向師長學的同時,法自然。思索、探尋能體現自己審美取向的筆墨技法,不斷錘煉,使其能為我所用,在鞠崧楠的畫里可以看到雅逸的筆致,舒美平和的線條,淡然溫潤的墨韻。“畫者能奪得其神韻,才是真畫。”觀鞠崧楠的山水,一種不染塵滓、靜謐超然之感。他的畫大多描繪他所熟知的江南的溪山云水,煙波村廓;也有假山湖石,園林勝景。天然妙景自出,且暗合于古法。 ![]() 《山中習靜觀朝槿》96×60cm 鞠崧楠把筆墨美作為一種純粹獨立的形式語言,而且,這種形式語言并不服從或服務于自身、決定于自身。傳統既是筆墨美的起點,也是筆墨美的歸宿,換言之,筆墨美既是山水境界的創作準則,又被作為山水境界的評判標準。他所營造的水墨空間,幽深、空靈、玄妙,元氣流動,在空闊曠遠、靜寂幽深的境界中,心靈與自然一起云卷云舒,激發對生命永恒的企盼,是超越人生的藝術體現。鞠崧楠的水墨畫,形神兼備,散淡自然,筆墨老辣,絲毫不沾匠氣和俗氣,讀后給人一種平淡大雅、自然清新、靈秀活絡、不雕不飾的審美沖擊。 ![]() 《茂林清流》 鞠崧楠早年從臨摹入手,到中年參以己意,有意識地讓筆墨與天地造化爭奇,在干墨重筆的皴擦中去博取“渾沌”氣象。鞠崧楠對待學習傳統的態度是非常嚴謹的,主張學習傳統而要能不為古人所囿,在深入前人堂奧后,又要獨開生面,以“求出藍之道”。 ![]() 《靈隱古寺》 多年來鞠崧楠堅持生活,感受是的脈搏在生活中發行美、表現美,堅持以現實主義手法進行水墨畫創作,不斷嘗試用新的筆墨語言來描繪祖國改革開放的新面貌。鞠崧楠作品的筆墨集中體現了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他追求山林的氣韻、筆墨的技巧、視覺的詩化,增強了作品新鮮感和表現力,表達出色與墨、實與虛、明與暗等多種關系的有機結合。魯迅說:“美術家固然須有精熟的技巧,但尤須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張畫或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與人格的表現。”讀鞠崧楠的繪畫,讀其在畫境中流露出來的人文關懷以及彌漫于畫中的觀念,無疑是一次優雅的靈魂的對話。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