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來源:無錫美術館 |
具象與抽象—紐約華人藝術雙個展 開幕時間:2017年3月19日下午兩點半 展覽時間:2017年3月19日—4月5日 主辦單位:無錫市美術館、江南油畫雕塑院 承辦單位:無錫市書畫院協辦單位:蘇湘閣四季藝術沙龍 講座《漫談具象與抽象藝術》 主持:朱志剛 主講:柯寶明、柯靈
前 言
柯寶明與柯靈是我多年的老友,七年前我在紐約柯氏兄弟家里看了他們的作品后便萌生了邀請他們兄弟倆來無錫辦畫展的念頭。 他們兄弟倆上世紀八十年代分別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和廣州美術學院,有著扎實的繪畫功底,兄柯寶明長年致力于具象寫實油畫的創作,題材多以船舶、游艇為主,其作品細而不膩、無論是色彩色調還是形體塑造都近乎完美。弟柯靈從事抽象繪畫研究與創作,從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在表現語言上既有現代藝術形式又不缺乏中國傳統水墨的元素,我們舉辦這個展覽的宗旨是讓具象繪畫與抽象繪畫來一次對話,同時也是讓國內的觀眾進一步了解在美的華人藝術家是如何保持那份對文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的。
江南油畫雕塑院院長 朱志剛
2017年3月 珞珈山下有這樣倆個玩童,哥哥叫柯寶明,弟弟叫柯靈,從小那位當哥哥的便帶著弟弟山上山下玩得天昏地暗,山是武漢大學山,水是東湖的水,那樣一處美到無語的學府圣地,大概是一種自然的養育,年少的哥哥便拿起了畫筆,更像是要回饋上蒼的眷顧,說來也怪,沒見畫多時竟小有名氣了,而這當弟弟的依舊未醒,直到高中,才開始跟著哥哥學起正統畫來,嚴格的寫實基本功訓練莫名的就能與哥哥契合,便造就了他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其基本功的作品屢屢成為各大美術高等院校學習的范本,便是最好的例證,而這弟弟卻是個隨性的家伙,常常會以主觀感覺作畫,,以趣為首好,雖是同根生,一個重客觀,一個重主觀,一個重物質,一個重精神,一路走來,哥哥腳踏實地,穩步前行,其作品往往以大眾為己任,所以深受大眾喜愛,特別是他畫的船,在美國往往是一出門便銷售而空,由此而得船王稱號,而其弟就如天馬行空,惟精神至上,所以與佛接緣,雖不如哥哥富有卻也活得清靜自在,如此哥弟之間其作品是各有所長亦各有所好,這無疑給觀眾提供了一次難得的鑒賞倆位同胞兄弟作品之機會,更難得的是身美國的倆兄弟,一個成為畫船的王,一個成為修佛的居士,這畫中的品相會有怎樣不同的火花?答案就在珈山兄弟聯的場地中,歡迎指教。
柯寶明:1956年生於湖北武漢市,1978年入湖北美術學院學習油畫,82年畢業。在校期間素描“靜物”作品入選“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素描精品”集,并有多幅水彩,水粉及油畫作品留校收藏。82年作品“航海俱樂部的早晨”刊登于“中原之聲”封面上,反響及佳。82年畢業任教于湖北一輕工業學院。1984年,油畫“吹煙”及“晨練”參加湖北美術作品展,并入當年全國性展覽。1985年油畫“春風又綠江南岸”參加湖北美術作品展,并獲好評。1986年 - 1990年間,作品“田野” “生命” “礦工” “舞女” 等分別被尼泊兒,新加坡,韓國,臺灣個人及地方美術館收藏。1991年到美國定居至今,在此期間,多次參加各地的多種形式的藝術沙龍活動,分別在芝加哥,俄亥俄,伊利渃,維吉尼亞,賓西法尼亞,麻薩諸塞,康耐荻克,佛羅里達,及紐約等地舉辦的藝術沙龍活動,作品“威尼斯” “海港” “船舶” “窗前舞女” “大山深處”等分別在羅德島,紐約長島,緬因,及匹茲堡等獲得各種獎項及榮譽。在此期間,每年參加美國各地的藝術活動,每年都會有作品被各地的團體及個人收藏,深受廣大藝術愛好者們的喜愛。
柯寶明 (晨曦) 61cm x 152cm 油畫布
柯寶明 (港灣) 76cm x 178cm 油畫布
柯寶明 (揚帆歸來) 46cm x 87cm 油畫布
柯寶明(出海歸來)56cm x 127cm 油畫布
柯靈(原名柯友權),字;木溪;號;;山藐;[禪山鳴寂],原深圳大學教授,美國狄根深大學客座教授,"漢語橋"美國賽區評委,美國東初禪寺居士;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2004年入美國至今,本人曾長期從事美學基礎教育及藝術創作,其作品曾獲獎并被美國大學與社團收藏,,同時亦深涉觀念藝術;佛學;哲學;詩詞;攝影等,是因20年前去西藏如醍醐灌頂般于佛接緣,從此參禪習佛便成為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又因習禪問道時無意間匍匐于畫,竟有天現一束光之感,而后冥畫參i禪 ,參禪默畫,久之,也忘了是觀禪還是作畫?只覺得于吾有戚戚焉,當起心動念,欲將觀念藝術有意并足于禪定行畫,念一起其本來面頓然消失,凡試種種,皆受制于有所圖,竟而隨性而入,隨觀而止,有照來便隨緣而起,有物接即應于筆,畫無意亦無所為,,卻冥默有合,四念俱足,能藏無限之所藏,畫非畫所見,無為笑空啼,又因形無我見亦無相見,無畫法見,非具象亦非抽象,吾不知何處是?無奈乎借其名曰;觀禪照影.似有如覺照投射來的返顯之印 ,無心插柳的靜濾之痕,無性亦無我,以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究竟之作,其究竟唯持<心經>修頌至矣,于千回萬轉中去我執,于我執去萬轉千回,其畫之意或引波若,在生中消解,消解中再生,,然而禪林無一物,了得真空亦非空,妙有得來亦非有,終了處,萬法歸空,空歸一,一歸性,性歸本,本歸真,真莫如童,謂還本于真本,無所求而立筆鋒,直下透脫,圓融無礙,樂得其所,得見如來,遼遼大千,一蓑煙雨任平生,透脫者,有道是;褪卻韶華塵與土,只留丁香滿園町,放下者,得三藐三普提,如似,如似,如是而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