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展覽信息 主辦單位:江蘇省文化廳 承辦單位:南京博物院、江蘇省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7年6月20日——8月28日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南京市長江路266號) 展覽前言 扇古稱“箑”、“翣”,先秦時期已經出現,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器物和朝廷禮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雜釋》言“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今江東亦通名扇為箑”,《小爾雅·廣服》又言“大扇謂之翣”王煦疏:“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可見用翣的多少是由主人的身份地位來加以決定的。扇依其樣式有羽扇、團扇、紈扇、折扇之分。羽扇、紈扇出現的比較早,團扇南北朝以后才出現。一般說法,折扇在北宋時從朝鮮傳入,南宋以來開始逐漸流行。劉元卿《賢奕編》又記載說:“永樂中朝鮮進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為之”,由于明初明成祖的大力提倡,折扇在朝廷和社會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成為宮廷和社會其他階層尤其文人士夫最為青睞的扇面式樣。隨著明清兩個朝代折扇使用的盛行,內容豐富的折扇扇面繪畫也因之大量出現。 在扇面進行繪畫創作隋唐時期已見端倪,目前唐代遺存的繪畫中尚有扇面繪畫圖像的存在。兩宋時期,折扇扇面繪畫創作開始出現。明代以來,隨著折扇的廣泛使用,折扇扇面繪畫的創作進一步獲得了大幅度的進展,尤其明代中晚期、清代初期,更是進入了創作的鼎盛階段。明清時期盛行的扇面繪畫成為我國重要的繪畫樣式之一,與卷軸、冊頁一同并列為三大繪畫樣式。此次推出的扇面繪畫特展即是從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明清扇面繪畫作品中遴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藏品而舉辦的專題展覽。其中參展作品不乏明清大家的手筆,如周臣、文征明、董其昌、程邃、王時敏、龔賢、王翚、吳熙載、任熊、任頤等人的扇面繪畫作品,均赫然在列。當然,也有相當數量的一般明清畫家的扇面繪畫作品參與其中。集中展陳出來的如許不同繪畫流派、不同層次的明清畫家的扇面繪畫作品,亦從一個側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時期的繪畫藝術風貌。 2017年6月
仇英《文姬歸漢圖》
惲壽平《菜蔬圖頁》
龔賢《山亭溪樹圖》
王時敏 《仿黃子久山水圖扇面》
文徵明《文石喬木圖》
董其昌 仿趙孟頫溪山紅樹圖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