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來源: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
展覽日期:2018年11月4日-11月24日 展覽地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四展廳 迷走山水 周嘯虎個展 策展人:鄭聞,徐軒露 展期:2018年11月4日-11月24日 場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四展廳 開幕時間:11月4日15點 地點:南京市鼓樓區虎踞北路15號 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主辦,鄭聞、徐軒露策展的《迷走山水——周嘯虎個展》將于2018年11月4日下午三時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四展廳開幕。 本次展覽匯集了周嘯虎近期的藝術研究,包括“地上樂園”、“散點透視”等系列。周嘯虎以泛現成品概念推進蒙太奇劇場式的創作,他的標志性風格是在影像和真實物體間創造出不同的圖像層次。上一次他的燈光投影文字裝置作品《動搖微風發》在南京藝術學院自主策劃展展覽《刷屏.勞作》中一經展出就受到了眾多同行、觀眾、藝術愛好者的關注,而本次個展將會有怎樣豐富的呈現?敬請期待! 藝術家介紹 周嘯虎 1960年生于中國常州,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于上海。 周嘯虎自1998年起試驗動畫藝術創作,是中國視頻動畫的先鋒人物。藝術媒介跨越視頻裝置、油畫和綜合行動項目。周嘯虎以泛現成品概念推進蒙太奇劇場式的創作,他的標志性風格是在影像和真實物體間創造出不同的圖像層次。他的作品反映了數字時代中,歷史在其特定細節可能被放大、誤讀和篡改的情況下是如何被記錄的。 2000年周嘯虎作品參展上海雙年展,2004年作品在紐約現代藝術館展出并且被收藏,同年參展首屆西班牙塞維利亞雙年展;2006年參展第五屆亞太三年展;2007年作品在利物浦泰特美術館、維也納路德維希現代藝術館、瑞士伯爾尼美術館展出;2010年周嘯虎綜合行動項目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實施,同年,作品參展第八屆光州雙年展;2012年參展第四屆廣州三年展;2013年參展悉尼白兔美術館收藏展;2014年參展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2016年在上海民生美術館推出重要個展《地上》。此外周嘯虎作品還參影36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并獲實驗錄像類金獎,2002年和2006年獲中國當代藝術獎。2014年獲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駐地藝術研究獎項。 關于作品 地上樂園 提線木偶方式有效地推進了我以往動畫作品里強調的操控性訓練的概念。我與浙江泰順民間提線木偶劇團合作,在浙南山水景觀和舊工業中來回切換。 錄像改編了莊子語錄,利用更質樸的白話版,希望更具備開放性、延展性。以此進入莊子的思辨甚至詭辯、正確與謬誤、有用無用的悖論反證;還有他對時間、宇宙的開始與前開始理解,這些思考不會因為時間而失效。 木偶的造型源自“八仙過海”神話,那些具有自由意志和世俗秉賦的神祇,轉換成具有一定法力的“意識寵物”。錄像氛圍更參考了尼德蘭畫家博斯(HieronymusBosch ,1450-1516)的繪畫《地上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博斯的超現實方式和社會情境的描繪超越了宗教敘事,他在人獸禽畜之間描述人類愚行,從伊甸園到愚人船、再到地獄情境,描繪當時的社會勞作和生產。我覺得這種狀態跟我們當下的現實生存很接近,我希望營造一個超現實景觀里的生產過剩樂園。 散點透視系列 《散點透視》致力于不同以往的表達方式,重新思考傳統繪畫中美學和觀念。傳統山水畫中散點透視方式,包含了古代文人繪畫的生存和政治態度,以及他們的宇宙觀和時間觀,是過程性的不確定折射、以及“以物觀物”的造物表達。把移動中的風景濃縮在同一平面中,含有了時間元素的空間表達。不同于確切的焦點透視,但更類似于電影剪接語言中的蒙太奇方式。驚艷于超大容量的傳統繪畫數據庫,我把這些當成現成品資源,以圖像分析態度融合至上主義美學,切割繪畫成多個“分鏡頭”碎片,再集合到同一空間結構中,以此轉換新的審美經驗。 周嘯虎融合了散點透視概念,以此嘗試傳統審美中多視點并列的主體性表現特質。并且,他結合電影蒙太奇方式,切割和重新組合移動視點中的傳統繪畫現成圖像,成功地創作了一系列新的平面作品。 Zhou set out to integrate these traditional ‘scatteredpoint’perspectives within his designs for Chimera, using montage to emphasise itsmulti-spatial representation, by cutting and remaking classical paintings as‘readymades’. A new series of graphic works has also been based on this. 多年前,周嘯虎就已經開始了關于“散點透視”的思考和實驗。此次展示的平面作品是他最近的實驗的結果。一直以來,我們忽視了一點,以為散點透視和透視(或焦點透視)是對立的,然而事實上,所謂“散點透視”,單就這個語詞本身而言,它指的是由多個(焦點)透視以散落的形式組成的一種視覺結構,也就是說,整體而言,它也許沒有一個聚焦點,但是每一個點卻有個焦點透視的結構。周嘯虎的實驗就是將每個散落的點的透視結構揭示出來,并賦予其一個概括的透視模塊,畫面最終呈現的是多個不同的透視模塊的構成。套用施坦伯格(LeoSteinberg)評論畢加索的話說,周嘯虎并非是揭示散點透視是如何形成的,而是嘗試在一個平面中如何真正地散點式地呈現透視。重心不在散點,而是在透視。如果說,“散點”的重心在于時間的話,那么,“透視”則強化了它的空間性。也就是說,他要做的是如何將時間空間化。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