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來源:2013-03-06 |
2012年12月26日白家奇在橘子洲毛澤東青年藝術塑像前 他是詩人,登山臨水,詠月嘲花,低眉苦吟,舉首狂歌;他是書癲,披肩飄發,赤足揮毫,抬筆日月,落筆風云。 在臺灣,初踏寶島,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他賦詩“春游芳草地,恰踏寶島時。阿里山水美,久仰慕歌詞。有感龍騰歲,風華歸少詞。國泰民享樂,峽歡浪聲知 ”;游鄭成功紀念館,他寫“一夢寶島昨日還,鄭吏成功驅荷蘭。掃地盡除列強寇,威我海域壯河山 ”;對陳立夫,他寫“夫子不老百歲能立呈大壽,卓識有共兩岸同崇見高懷 ”;對宋楚瑜陪母回鄉祭祖,他寫“湘江水暖夏初臨,妖嬈河山一脈情。八十老人回鄉樂,尋宗已成麗人行 ”。在香港,他寫“海灣一陣風,南江北國情。白日沐祥雨,夜里思紫荊 ”。在馬來西亞詩巫市舉辦的世界王氏宗親第十七屆懇親大會上,他寫“天涯共此時,風流赤子心。祖龍春猶在,匹夫責萬民。日照山川麗,錦繡國泰榮。馬來西亞聚,王氏盡精英 ”。歐洲之行,在德國開姆尼茨,他寫“六十三歲得風光,協同眾友跨大洋。書圣羲之已遠去,草癲仍息太白旁。筆飛能起千重浪,墨舞當顯帝王狂。人間處處春意在,傳人屬龍快他鄉 ”。 他為馬英九題寫四尺榜書“道 ”,為鄭成功紀念館題寫四尺榜書“茶 ”,為藝術家郭蘭英題寫八尺榜書“藝 ”…… 他把書法藝術同詩歌和楹聯巧妙、周密地結合在一起。他就是白家奇先生。
白家奇八尺榜書“戲”字 我的朋友韓志強教授是我的伯樂,也是白家奇先生的伯樂。 那天韓教授在茶樓喝茶,白家奇先生也在茶樓喝茶。韓教授是朋友請來談事的,白家奇先生是茶樓老板請來為客人寫字的。韓教授本是研習美術出身,從事文化創意產業與廣告傳播學研究,一手毛筆字也寫得了得,他主持過山西書法界的評獎、頒獎,卻從來沒有聽說過白家奇。白家奇先生沒上過大學,只是在工廠里勞動、寫字,頗有所得,至于比賽評獎,規定時間、規定尺寸,讓好不容易產生的激情全沒了,參加起來總覺著別扭。那天,韓教授看到白家奇先生寫的字,眼前一亮。韓教授評論白家奇:他的字“筆墨游而不戲,戲而不游,人文情懷盡在筆端,狂傲處凌虛乍現,不羈中求得思遠 ”。 2011年歐洲文化交流,白家奇在塞納河畔 韓教授把白家奇先生介紹給更多的朋友。我就是這樣認識白先生的。 白家奇是“老三屆 ”,屬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理想翅膀被束縛、命運之神不光顧的那代人。那時,同齡人大都去“上山下鄉 ”了,他憑借從六歲開始磨煉的這支筆,卻能謀到工作,然而,他把這個機會讓給弟弟。因為,他知道自己是這個有六個孩子的解放前太原市郵電支局局長家里的長子。后來,在自己謀到的另一個工廠宣傳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余年。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面面墻報的書寫工作,成為他習字練筆的機遇,為日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實際上,那個年代,在工廠、田間、軍營,或辦壁報,或寫報道,或業余創作,崗位成就了不少作家和書畫家,比如莫言、賈平凹等。 白先生的字蒼勁古樸,老藤枯枝,隨性自然。“寫字要延續古風,超脫自然,別具心裁,突破古框子。一生歷練,無盡頓悟,六十余歲仍有新的感覺。 ”他說,“書法要有境界,有內涵,有格調,有品位。書法應該高雅,有詩韻,有本人的情感,落墨于線條,借用古風,發揮靈智,寫出逸氣,寫出無料之美。作品要罕為觀之,要有史學價值 ”。如他自己擬聯所言“歲月飄渺一瞬過,詩書滄桑萬丈懸 ”。他不僅書寫詩軸、條幅和榜書,也進行詩歌、楹聯的創作。他寫八米大的榜書,猶如寫小字一般靈動。五臺山藏經閣收藏的八尺“禪 ”字是他十多年前寫的。 他曾在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釣魚臺揮毫,也為蒙山大佛和汾酒集團題寫楹聯;還樂于為普通百姓書寫,太原以及山西其他地方的百姓也能得到他的墨寶。 二 山西就是這樣一個光山禿嶺,生長煤老板,出產山藥蛋的地方;山西就是這樣一個黃河奔騰,山靈水秀,成就文學家、書法家的地方。 衛夫人,東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宋陳思《書小史》引唐人書評,說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 ”。其族人有書法家衛覬、衛瓘、衛恒,史稱“衛門書派 ”。 兩晉時期太原王家,王述、王濛、王濟、王渾、王坦之、王修、王綏,不僅仕有政績,還有書法作品著稱于世。其中,王渾與王濟、王坦與王述、王濛與王修為父子書家。 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書法家。善繪畫,長于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精于畫鶴,能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鶴的形貌神情。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夫,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不僅主編了《資治通鑒》,還是一位有相當成就的書法家,正書、隸書為其擅長,傳世書跡有一九三六年盂縣出土的宋元豐七年( 一○八四年) 所書隸書《王尚恭墓志》,及《通鑒稿》《寧州帖》《天圣帖》《起居帖》等。 王庭筠,金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別號雪溪,河東(今山西永濟市)人。詩文“文采風流,照映一時 ”,其書法學米芾,重視筆墨情趣,不為成法所囿。 清代太原有傅山一脈,傅山(父)、傅眉(子)、傅仁(侄)、傅蓮蘇(孫),三輩書家;有楊氏家族,楊二酉、楊朝陽、楊永陽、楊弁陽、楊一陽、楊堉、楊容,皆工于書法。晉商榆次常家一門四代翰墨書香:十二世常炳,工柳體;常佶,善雙鉤;常憬,得歐陽詢之法。十三世常惟梁,楷書仿柳公權,行書學王羲之;常立德,書法初學趙孟頫,晚學顏真卿;常立愛,篤好帖學,學王羲之、王獻之、黃庭堅、王鐸,善擘窠大字;常立屏,書法始學顏真卿,后學行草,最后攻趙孟頫、董其昌;常立方,篆、隸、楷、行皆精。十四世常汝春,承其父常立方風格,兼善諸體;常培春,書初法歐陽,后參北碑;常贊春、常旭春,以能書譽滿三晉。十五世常運隆,則行書由米芾轉學李邕。 閻錫山也是書中高手,楹聯翹楚。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他在吉縣壺口附近的克難坡望河亭的石柱上題有對聯:“裘帶偶登臨,看黃流澎湃,直下龍門,走石揚波,淘不盡千古英雄人物;風云莽遼闊,正胡馬縱橫,欲窺壺口,抽刀斷水,誓收復萬里破碎山河。 ”晚年在臺灣陽明山居,自作挽聯數副,有“避避避,斷斷斷,化化化,是三步工夫;勉勉勉,續續續,通通通,為一等事功 ”“擺脫開,擺脫開,粘染上洗干凈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來甚為難 ”“有大需要時來,始能成大事業;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對在兩間,才稱善;中到無處,始叫佳 ”。 山西當代書人杰出者有鄭林、姚奠中、徐文達、林鵬、王朝瑞、趙望進、田樹萇等,書畫兼長,相得益彰。 山西,書法名流,燦若星河,交相映輝。 白家奇書寫的八尺榜書“鵝”字 一九六五年,侯馬晉國遺址出土的“侯馬盟書 ”,筆鋒清麗,為毛筆所寫。據專家考證,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用毛筆書寫的實物證據。山西保存著全國最多的古建筑,上有大量楹聯、匾額,書者不乏官宦名家,也有清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晉祠中,匾額題書“難老 ”(傅山書寫)、“對越 ”(高應元書寫)、“水鏡臺 ”(楊二酉書寫), 為書法“三絕 ”;還有鎮祠之寶——李世民撰寫的《晉祠之銘并序》的碑刻。 榆次常家莊園現存的法帖有八種:《敦艮吉門宋代二亭雙絕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聯帖》《雍和堂惲壽平畫跋帖》《石蕓軒法帖》《聽雨樓法帖》《常氏遺墨帖》《四十四帝后帖》《可園唐詩筆意帖》?!端氖牡酆筇?,集有從夏禹到清宣統在內的四十二位帝王及唐武則天、清慈禧兩位女帝王的筆跡;《聽雨樓法帖》,集了上起唐代,下至清中葉五十余位大書法家的筆跡,其中就有顏真卿、賀知章、歐陽洵。《杏林清代名人聯帖》,選擇了清代各個階段的書法界代表人物,如左宗棠、劉墉、翁同龢、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藩、鄭板橋、康有為、梁啟超、傅山、趙鐵山、吳昌碩等五十六位賢達的楹聯書法雕刻成法帖。 山西,詩書勝地,景若霞虹,美不勝收。 這樣的耳濡目染里、這樣的潛心揣摩中,白家奇先生相襲延承。 三 白家奇先生寫詩題聯,不惟書,不惟古,不惟成句,了然于心,了然于口,抬手便寫。他寫條幅給音樂指揮家朋友是“一棒萬壑 ”,似乎指揮家指揮的不是一個樂隊,而是高山之巔面對萬馬奔騰。他寫條幅“書道 ”“寬為 ”“琴韻 ”“逐天 ”“梅里煙霞 ”“泉映丹陽 ”,不泥古語,詩潮澎湃,才華橫溢。 白家奇先生對藝術家、收藏家傾注了太多的詩情,如歌唱家郭蘭英、畫家陸沉、根雕藝術家吳躍祥、香爐收藏家常樹民等。有“人說山西好風光,一條大河戰地香。南泥灣曲紅三代,爭鳴百家百花王 ”(《款題郭蘭英“藝 ”》)、“蜀道梅子戀太行,情思遠比路遙長。萬里山河一筆畫,田間牛娃已白霜 ”(《贈畫家陸沉二》)、“克己艱辛成大器;入木三分獨一家 ”(《為根雕藝術家吳躍祥撰聯一》)、“喜看香爐笑堂堂,大肚滾圓乃老常。炎夏搖把芭蕉扇,一個如來是假裝 ”(《題香爐收藏家常樹民》)為證。郭蘭英稱其為“書法家中的大書法家 ”。中國廣告雜志社社長、著名媒體人張惠辛先生評他“道骨仙風,頗有書法表演的才能 ”。 出版這本書法作品,他本無庫存,曾經的創作片紙不留,都送了朋友。這個集子里收錄的作品,都是他在我公司的書案上寫就的,一撇一捺一字一行都掠過我的眼前。我能做到的是:在公司新裝修的二千多平方米的辦公空間里,辟一間出來,為他設一個書案;從上海請來有三十年從業經驗的資深編輯做他的助手,協助他整理詩稿、楹聯、短語,陪伴在側;聯系一個配得上他藝術作品的出版社。 我聽到過他跟編輯的交流:編輯更多地強調詩句的合轍押韻,他更多地強調詩歌的意境,而在韻腳方面,卻堅持他的“太原韻 ”。商榷與探討的結果往往是保留了白先生的“原生態 ”。即使是修訂過的文字,白先生在書寫過程中心馳意往,信馬由韁,錯弊難免,而編輯也不會立刻打斷,作品完成后再在空白處加以補正。 我們還做了一項工作,就是為白先生聯系書法評論家王元建先生來點評他的書法作品。王元建先生是大學教授,曾經出版《書法與書法欣賞》《書法鑒賞》。他約白先生去長沙,在長沙橘子洲頭、天心閣上,安排白先生以詩會友,以書會友,以茶會友,與湖南同行交流切磋。在朋友的激勵中,在橘子洲頭,白先生仰望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題聯“萬物滋潤恩澤永駐,一代天驕氣貫長虹 ”;寫下“橘子洲頭問清寒,往夢如煙浮眼前。冬游湘水驚偉岸,天佇哲人笑歡顏。 曾記紅旗農奴戟,難忘黑手霸主鞭。人間有情天不老,幸聞長吟彈后弦 ”的詩句。他手書的“湘江水 ”“韶山 ”“天心閣 ”等條幅,幅幅成趣,惹人喜愛。 粗茶淡飯,甚不講究,白家奇先生沒有大房,沒有車子,收入幾乎全用來購買石書畫印雕塑陶瓷,擁擠狹小的房舍猶似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偶遇景德鎮瓷器展銷,有心儀物件,急回家取錢,恐怕錯過機會,有詩“當春第一枝,唯恐遁足去。圖個吉利順,莫錯擦肩時 ”(《遇景德鎮瓷展》)為證。 白家奇書寫的榜書“梅”字 他灑脫,天南海北一路吟詠;他散澹,煙酒茶韻飄香泊古。他的詩聯、書法,凝了太行的山勢,浸了黃河的水韻。從他身上,我體會到:幸福生活不是酒池肉林,是在這精神世界里的情馳神往,持之以恒。在茫茫商海中,能夠認識這樣一位孤耕硯田、詩書雙工的朋友,跟他一起談詩論書,幸哉。 在這里我還要申明:幫助白家奇先生出版這本作品集,不是廣告公司的跨界經營,不是傳媒公司的標新立異,依然是秉承傳播的宗旨所在,是服務客戶的理念所驅,是我們在建設山西文化強省、實現轉型跨越式發展中,為傳播山西文化所進行的一次嘗試和探索。 是以為序。 (作者為山西華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本文為作者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白家奇書法》寫的序言。) 白家奇書寫的榜書“舞”字 白家奇為臺灣鄭成功紀念館書寫的“茶”字 臺灣“海峽文化交流”,白家奇為馬英九書寫的“道”字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