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來源: |
![]() 宋體文的工筆花鳥畫 與宋體文的認識緣于一次少兒書畫賽,交談中得知:自幼喜好畫畫的他不僅是美術專業的“科班”出身,并且從事國畫創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因為在畫畫之余主要從事青少年藝術教育工作,所以如今是揚州市青少年書畫協會的理事。當下與他約定改日到他的工作室去看他的畫作。 在一個春雨淅淅瀝瀝的上午,我如約來到了宋體文的工作室。當我走進他那個位于5樓的、面積不小的工作室時,我看到從墻上到地上再到畫桌上滿滿當當都是他的畫作。“我喜歡畫畫,成為一個畫家是我從小就有的夢想。”宋體文一邊領我看他的作品一邊介紹道。為了這個夢想,腿部殘疾的宋體文付出了比健康人更多的汗水、經歷了許多健康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5歲那年,出生在徐州市睢寧縣農村的宋體文發起了高燒,“因為農村醫療條件落后,并且家人也沒重視,結果得了小兒麻痹癥,腿部落下殘疾,但這也使我呆在屋里的時間更多了。”在述說這段往事的時候,無論是表情還是語氣,宋體文都透著一些難以言說的復雜。“我畫畫,一方面是天生喜歡,另一方面是受到我大哥的影響。每次看到大哥臨摹的那些畫作,我就很是羨慕與崇拜。”而宋體文學畫正式拜的第一位老師就是大哥介紹的。那是一位早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當時在縣城教師進修學校任教的老師,名叫王丁章。“那時,我家在農村,王老師就讓我一周一次來縣城他的家中學畫,不僅不收一分錢,還經常為我買好相關資料贈送給我。每次我騎幾十里地的車到王老師家中時,常常是滿頭大汗,王老師都要留我吃過飯才讓我回去。”在王老師的傾心教授下,宋體文的畫藝是突飛猛進。 1989年宋體文以優異的成績被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的設計系破格錄取。“其實在考學前,我很是擔心,怕自己是殘疾人,沒有學校要我。憂心忡忡的我想到記者見多識廣、神通廣大,于是便鼓足勇氣給新華日報寫了一封信,問殘疾人能不能高考。新華日報的記者很認真地回復了我,告訴我可以參加高考。這使我信心大增。”宋體文有一位同鄉當時正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上學,這位同鄉將他的畫作帶給了當時學校主管招生的耿校長看,愛才的耿校長看了后明確表示歡迎宋體文來考。“畢業時,也是經耿校長推薦,我被揚州的房產部門作為特殊人才引進了揚州工作,從此,揚州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對耿校長感恩至今的宋體文說。 2004年,宋體文獲單位批準到中國美協高研班進修了半年。這次進修不僅使宋體文眼界大開,也使得他下定決心辭去這份清閑的工作,專心畫畫。“人各有一好,繪畫為我所愛,恍惚間已過了不惑之年,倍感時間緊迫。我對繪畫是一種很‘純粹’的追求,無成名與否之累、無可否轉化成利益之憂,就是覺得畫畫時很快樂、很享受,若是多日無暇動筆,就似嗜煙者煙癮發作一般難受。所以辭職畫畫對我絕對是不二的選擇。”宋體文說道。 因為對繪畫的喜愛,宋體文于國畫、西畫皆有涉獵,山水、花鳥、人物俱擅,這其中,尤對工筆花鳥畫用功最勤。宋體文說,這是因為揚州是一座園林城市,是取之不竭的花鳥畫的天然素材庫。為人低調的宋體文,他的花鳥畫也是溫潤柔和的,而將西方現代構成運用到畫作中是他的工筆花鳥畫的一大特點。中國傳統花鳥畫與西方現代構成天然的具有相通之處。宋體文在創作時有意識地運用西方現代構成的表現手法強化了點線面的結構,注意畫作中點線面的穿插、節奏與秩序感,這在他的《四季物語系列》、《荷花系列》中表現尤其明顯。《四季物語》中一道斑駁的老墻都被他處理得成了一首優美的點線面的小夜曲。 除了對西方現代構成的運用以及工細謹嚴、清新雅致、生動靈秀、構圖精巧這些特征外,宋體文的工筆花鳥畫中那滿溢著的安寧靜謐以及畫者的真情與喜悅是最令觀者心動的。“畫畫時,我確是充滿歡喜心與真情的。我覺得,一幅作品如果畫的人自己的心境不佳,那畫作帶給觀者的心境必定也不會好。”宋體文認為:一幅作品的好壞,其實在于作品的格調與氣韻。格調高雅者可讓觀者如品香茗,氣韻上佳者則可讓觀者感覺非常愜意與享受,不會感覺到“累”。“當今社會人們所面臨的各種誘惑太多,這些誘惑是藝術創作的克星,若是沒有一個好的心境,反映在畫面上無疑會是浮躁和粗俗的。記得前年我曾經致電南京的趙文元老師,說想去拜訪他,趙老師便說,他最近正在創作幾幅尺幅較大的作品,不便分心,待其創作完成再約。由此,良好的心境是畫家創作的重要條件,心不靜筆意自然亂。” 確實,畫者在創作時,將自己心胸中的情感愉悅地、自然地表現出來,這樣的畫就是一幅好畫。畫畫的人,尤其是對從事中國傳統繪畫的畫家來說,作畫時,撇開紅塵俗世中的一切紛擾,擁有一片空明澄靜之心境,方是作畫之正道。衷心祝愿宋體文今后創作出更多豐富我們精神家園的花鳥佳作!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