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來源:新浪收藏 |
作者:西沐 杜平讓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青年畫家,從表面上看,其繪畫走的是一條視覺意義上的從冷艷到清幽的路子,是一種遞進式的深入與發展;而究其繪畫的本體語言,他實質上更多地走的是一條從視覺感受到文化領悟的藝術之路。在這種看上去并不輕松的苦行探道中,杜平讓走得沉穩而又充滿自信。 一 杜平讓是一個藝術特質很濃的畫家,這一點可以從其作品的氣息與境界中捕捉得到。作為一個畫家,其藝術活力最有力的體現并不是其作品的多少、大小,也不是什么與眾不同的樣式,而是根植于畫家繪畫作品中的一種彌而欲堅的精神——無止境的創造境界。在當今畫壇,談精神與創造多了,容易讓人喘不過氣來,因為大家習慣了一種過度市場化了的浮澡與應付社會時意筆草草的輕松。很多時候,談創造與精神就像唐僧給孫悟空念緊箍咒一樣,往往是出力難討好。所幸的是,杜平讓是一個既平和而又有教養的畫家,一個到了上海也能心無旁鶩地在藝術上進行不斷探索的西北漢子,還能從復雜的生活及都市文化的情緒中滋生出一股股創造的沖動,可謂是一種學術上的自覺與文化上不斷觀照的結果。從藝術哲學的角度來講,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在創立與完善自己的審美經驗,并在審美經驗的指導下去整合各種繪畫因素來創作。很多看似偶然的作品與效果,無不是在審美經驗的支配下長期積累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價值的選擇作用是相當重要的??赡苷怯辛诉@么一種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傳統,才使杜平讓在不知不覺中,隨著對文化的認識與感悟,不由自主地進入了這么一個中國畫發展的重大課題中來了。這不僅對杜平讓來說是一個過程,對中國畫在當代的發展來說,又何嘗不是一個過程! 二 在繪畫藝術的探索中,杜平讓走出了一條由視覺感受到文化領悟的漸進之路,追求著一種精神境界。這看似只是深入了一步,實則是經受了內心萬千的思量與反復。杜平讓在研究傳統、解構西方藝術表現方法的同時,不斷按照自己的心性去發掘適合本性的繪畫語言,并能持之以恒,不斷將其推向一個高度,使之更加自如與完備。杜平讓通過寫生,在體驗真實生活空間的感受的同時,用新點燃的創作激情去推動色彩調子的構成,沿著中國文化的向度整合畫面,并深入地強化其表現能力。也可以這樣說,杜平讓在視覺感受與文化感悟的轉換過程中,不斷形成與完善了基于自身能力的審美經驗系統,這是推動其藝術走向深入的前提,也是杜平讓繪畫展示給我們最具學術價值的東西。審美經驗是藝術哲學研究的基礎。杜平讓特有審美經驗的建立與完善,是哲學思考與繪畫能力不斷成熟及邁向一個高度的標志。不容置疑的是,杜平讓會在這條道路上愈行愈遠,因為召喚他的并不是世俗化的名利,而是深深根植于內心的一種理想——一種充滿文化精神而又矢志不渝地進行追求的境界。這也正是杜平讓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走得很辛苦的原因,亦是辛苦背負卻又難以放下的東西,更是其生命中最為亮麗的風景。 三 中國花鳥畫進入當代,特別是面對當今花鳥畫壇的時候,現狀會使我們面對很多的無奈:一方面,中國花鳥畫是當代世界繪畫藝術中具有非常強烈的個性特色與獨特審美視角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鐘愛;另一方面,中國花鳥畫的現狀又令人擔憂,這不僅表現在整體實力與水平不斷下滑,更重要的是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斷層。在當代畫壇中,花鳥畫比起其他畫種來說,這種現象尤為明顯。針對工筆花鳥畫來說,這種狀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工筆花鳥畫面向市場的低端化、世俗化傾向已經成為一種流行,那種拋開傳統文化精神與創作感悟而不斷地由寫意向寫實、寫真的方向墜落,更是讓人痛心不已。在當代花鳥畫壇,杜平讓的作品作為一種學術存在,不是一種傳統形式的傳承與延伸,也不是所謂當下畫壇的經典標示,而是一種真誠感悟、真誠表現與一份不斷創新的、文化意義上的精神象征。也許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才使得杜平讓在顯得落寞的中國花鳥畫壇中特立獨行,卓爾不群,頗受關注。 杜平讓是一個典型的科班出身的藝術家。系統的學院學習和不斷的實驗探索,使他對中國花鳥畫有了更多的理解與感悟。傳統從來都不是僵硬的,而是鮮活的。古人傳遞給我們的傳統精神,也只有我們在觀照自己內心與生活、在關懷都市化的審美取向時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杜平讓的繪畫正是在這一契合點上,找到了自己藝術生發的空間。首先,他在構圖上打破了傳統繪畫的范式束縛,把畫面形象的正形和空白的負形同時納入畫面構成的統籌考慮之中,使形的輪廓關系和畫面的邊角發生著有機的內在關聯,從而使面畫的各種造型因素形成了和諧、完整、豐富的有機整體??此戚p松、簡潔、單純的面畫構成,卻包含著畫家的精心設計和苦心經營,但又以輕松、自然、樸素的樣式呈現給觀眾,這乃是畫家在構圖處理上的高妙之處。其次,他善于隨心所欲地利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真切、鮮活而又豐富的現代情致,在文化精神的向度上去解讀都市的審美趣向。再次,他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敢于用新的觀念去不斷引導自己的創作實踐,強調在精神向度上的不斷創造,從而不斷拓展和完善傳統的存在。 四 生活中的杜平讓是一個包容心很強的人。這可以從一個西北漢子到上?!@個文化、生活與傳統習慣與之老家有很大差異的地方生活來說明一些問題。在藝術上,杜平讓同樣也表現出他這種包容的態度與氣量。這也與當下中國畫壇中那種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修養與氣度在這里成了藝術家與江湖畫家的分水嶺。其實,包容并不是一種沒有選擇的容納,而是在一定高度上的一種堅持,是一種具有崇高境界的表現?!盁o論如何,創造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它能把我們對于傳統的解讀以及外來藝術的熱情和生活中的復雜情緒化為創造的沖動,使我們慢慢地認清我們所做的事情的緣由和目的。在藝術探索的前期,涉獵不同技法和樣式對未來的藝術發展有百益而無一害。面對開放的文化語境和暢通的信息時代,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視野局限在某個領域。廣泛品味各種藝術門類為我們提供的優秀成果,能讓我們找到發展的契機、培養豐富的藝術思維和感覺,為藝術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和機會。”杜平讓曾如是說。如果說當我們面對會兩筆就自比吳昌碩、齊白石的人時,可以以無知、無畏去為他們開脫的話,那么,當我們面對那種把傳統當成一種遺跡與技術手段而把一套技藝程式封閉化、教條化,全然忽視創造精神存在的偽藝術時,就不能不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守護創造的精神境界。在這里,守護是一種堅持,是對包容的另一種闡釋。在這種包容與堅持的對決中,杜平讓找到了自己創作的底線,一步步走向藝術創作的高點,沒有迷失在世俗的誘惑之中。 五 杜平讓對繪畫的認識高度及其繪畫的精神含量,在中國畫市場不斷向縱深調整的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市場也在他不斷清晰的學術定位中,進一步確立著其應有的市場定位。較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畫廊聯盟市場研究中心關注并展開對杜平讓的分析與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其學術定位及市場運作的介入,與其學術定位相匹配的高端市場定位已初步確立,其作品的市場成長空間也已被打開,其價格體系的建立也在有序地進行。我們高興地看到,一個處于職業化狀態的青年畫家,依靠其學術能力,在今天這個不太相信學術地位的市場環境中,完成了這么巨大的一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重大關注的事情。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不僅僅是杜平讓的成功,也不僅僅是市場的成功,更是一種學術意義上的成功、一種文化精神不斷深入人心的成功! 只有具備自由向上的創造精神,才能產生出具有創造性的作品。在行文將要結束之時,如果還需要有所總結的話,那就是我們衷心地祝愿杜平讓能夠沿著文化領悟的道路,創造出更多不愧于民族文化精神的作品來。 丁亥夏於北京水木軒西沐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