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來源:新浪收藏 |
作者:卉方 藝術的魅力來自一種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杜平讓的畫,那是他對自然,對生活,對生命,至情至性,至真至誠的記錄;也是對心靈本真的挖掘和自我感覺的敘述。在他個畫里包裹著無數個故事和無盡的情思。打開他,讓心靈作一次散步,讓視覺赴一次盛宴。 當年拼卻醉顏紅 具備了廣博的學識修養,才能本乎個性而采擷。 浸潤在浩瀚的藝術長河中的杜平讓,他探本窮源,渴驥奔泉似的汲取著:追摹兩宋花鳥的精妙靈動,憧憬漢唐繪畫的厚重博大,溯源原始藝術的渾樸天真。敏而好學的性格,轉益多師的經歷,使他煉金成液,積淀了豐厚的藝術蒙養,和高超的表現技巧。 對上至遠古,近至眼前的優秀作品細心品味,仔細揣摩其精微處,甚至研究作者的作畫狀態,入情入境,直至產生共鳴,超越時空局限,與古人對話。在這種心領神會的學習中兼收并蓄,博覽廣綜。憑著這股勁朝夕探求,他把工筆,巖彩,沒骨,寫意,十八般武藝玩得樣樣精通。使他成長為一個全才式的畫家。 更鮮為人知的是杜平讓對音樂,舞蹈,文學,書法等也多有涉獵。因為他知道天地是舞,是詩,是音樂。中國繪畫的境界就建筑在這上面。對這一張白紙,畫家解衣磅礴,用飛舞的草情篆意譜寫宇宙萬形里的音樂和詩境。二十年來他在藝道上一路追索,博覽精閱,潛身與綜合藝術中,節外生枝地獲得精神的頤養,為自己積累寬博的學識修養,磨礪敏銳的感覺。把自己納入傳統文化的熔爐里,應性煉才,完成對個性藝術的煉造;逐漸擺脫“原始狀態”下的淺薄,狹隘,混雜盲目,達到“自覺狀態”下的深厚,廣博,清明,高遠;實現了“大我”與“小我”的統一,進入到“從心所欲而不愈矩”的境界。 寫得丹青道性情 凡有成就有造詣的畫家,他們都是按各自的方法去觀察,按各自的需要去尋覓,按各自的修養去思考,按各自的要求去表現,都以不同的角度以熾熱的虔誠去追求自己的審美理想,精神追求愈主動,形象塑造就愈鮮明,情感表現愈真切,藝術個性就愈強烈。 站立在新世紀的端點上的杜平讓,他深情冷眼,靜靜地完成著對傳統文化的自?。呵叭肆粝虏粌H是技巧,更是他們的創作思想、審美意趣和藝術境界。一種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其色相,秩序,節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心靈的幽情壯采。 美的光芒來自心靈映射,中國畫借故開今必須建立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深得藝術之真諦的杜平讓,對中國畫的精髓有了游刃有余的洞察,使他得以在古今中西的融會中圍繞著自己的意愿,順應著自己的心靈,用真情實感,以自己的方式觀察、理解、感受、思考,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這種以傳統為經,生活為緯,自我感受為交叉點的建構方式,讓自己的心靈在藝術的世界里完成了時空和情感的連接,讓點、線、墨、色充盈著對歷史對文化對自然對生命的叩問。 把自己作為心性的布道者。讓思維拉回到當下的時代背景里,審視完全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里的那些自自然然的美;回歸到繪畫原初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現真誠的性情。在杜平讓的作品中看不到為新而新的無病呻嚀,也沒有為古而古的矯揉造作,所繪出的是心靈直接領悟的物態天趣。筆墨的自由,線條的節奏,色彩的韻律,皆開徑自行,任憑性情自然流淌,使得筆下化機一片。 靜觀萬物皆自得 所有的植物都茂盛得讓你心跳,艷麗得讓你眼花。所有的生命都旺盛得讓你的視線不敢觸碰,一碰就炸出一個莫名的驚叫。在這里,生命的演繹過程就像快鏡頭在眼前掠過,讓人不得不感嘆人生何嘗不是如此!珍惜每時每刻,珍惜每一個機緣,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感受。 也許是他曾經醉心禪學的影響,也許是人生成長中的不斷參悟,也許是心靈歷經滄海后的圓熟,持一顆平常心的杜平讓,他以一種詩意的目光觀照萬物,心系萬物卻不粘不滯,于是花開花落都成就了一充滿圓融的世界,使他的作品里流淌著人文關懷、現實感受與文化底蘊,形成了凝煉厚重、氣韻生動、真氣彌漫的繪畫文本,散發著濃厚的生命情調。 在創作中,杜平讓極重寫生。在幾次結伴寫生中也感觸良多:人是屬于自然的,進山林而吶喊,賞鮮花而驚呼。但大多數人也僅此而已。只有他靜靜的坐在哪個角落已入境無語,一畫便是半天,甚至一天,不知饑渴,不知勞頓。也許是情之所鐘,濃酣忘我吧。 在他的世界里花能解語,鳥亦知情。與天地同情時,心與斜陽共舞,與冷月齊顫,與星光合奏;與自然同情時,情致如蝶翅翩翩,如黃鶯千囀,如玫瑰馨香。纏綿悱惻,一往情深,直探生命的本原。 只有來自心靈深度的感動,才能解讀出生命的精彩,他筆下地涌金蓮壯美,美人蕉蓬勃,南美水仙如火如荼,扶桑妖嬈無比……生命從他的“心源”和“造化”的撞擊中誕生,并在他行氣如虹的筆尖演譯的浩浩蕩蕩。 漫步畫卷品真味 創造和欣賞是相通的。創造為了欣賞,悅人悅己;欣賞也是一種創造,沒有創造,就無法欣賞。 杜平讓的巖彩,絢麗燦爛。在色彩的交響中透出一種樸實與成熟,在凝重的筆觸中沉淀著一種人生的哲理與精神內涵,使中國畫中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在他的演繹下散發出極具現代的光芒,當你站《生的感覺》面前:那撲面而來的那團火紅色猶如每個人心底最燦爛的生命之元,炙熱來自向往,沉重來自傷痛,不論在何種狀態下始終生生不息,昂然奮進。那一泓蔚藍給生命最溫柔的滋潤,使畫面生意無限。畫面的整體布局,造形因素、設色無一不與“沉重”二字有某種關聯。盡力追求畫面中各種因素的渾然一體,在各種平面形的隨意組合,使形與形之間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氣勢與韻律。利用“圍、追、堵、截、引、泄”等各種手法,使畫面內氣不斷積聚,張力不斷加強,從而表達自己內在心境中對生命的一種復雜感覺?;鹨粯用利惖募t色與水一樣沉靜的藍色產生對抗,既保持紅色調的主旋律,又造成對抗所產生的強音,使迷朦的畫面突然一醒,從而也使畫面本身不斷豐富。再看《淡月拂過秋過半》那靜兮,淡月正拂過,那美兮,芙蓉四面開,宛如蘭生幽谷,相思無限,但也悅懌風神,悠然自足。在靜默里流動著萬物的生氣,吐露著生命的光輝。在他的巖彩畫中設色厚重,富麗堂皇,透露著盛唐時“藝術煥燦以求備”的輝煌氣象。在畫里也折射出杜平讓走在中國畫壇的銳意進取和大膽創新的精神。 杜平讓的工筆巨幅,平整大氣。在《浩然正氣》中,把天地的大美通過筆鋒頂著紙面氣靜神凝地寫來,線條雄強剛健,渾厚大氣。結合淡彩暈染的平涂效果使作品增添豐潤含蓄的情致;讓北方工筆的氣勢和南方的韻味完美地融合,這種種結合耐人尋味。作品的風格于平整大氣中有了靈變散逸的意趣。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大自然茁茁生機的壯美,還有作者心底浩浩威風的書卷氣。 杜平讓的工筆小品,深沉古雅。讀那《卻道天涼好個秋》的一樹一鳥,《秋雨無聲》的一草一石,《處暑》的一枝一葉都負荷著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意,對生命的無邊的深情。品那《半湖清風半湖月》,一水一月都隱在那片虛白上,空中蕩漾著那縷“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的清風。唯有那湖浸在光被里的清荷,是那樣的瑩潔耐看,神韻自溢,風格獨具而無一點塵俗氣。觀者給予的感受是一絲澈透靈魂的安慰,一種惺惺相惜的領悟。長卷《清風拂面》:“千枝萬葉,氣象恢弘,全卷變化有致,結構嚴密。畫中芙蓉偃仰起伏,疏密有間,花之正仰反側,葉之掩眏穿錯,疏而不散,繁而不亂。十數朵芙蓉,窈窕欹斜之姿,翠袖輕拂之態,猶如仙子臨風。畫面線條是意之所至,信筆揮灑,穩重不失飄逸,設色明麗而澄澈,格調清新。把芙蓉“綠凈不可得”神韻表現的淋漓盡致?!镀鹞枧逵啊分械哪档ぴ诙牌阶尩墓P下脫盡俗世的繁華,唯留物態天趣,起舞于天地間,獨立于萬象中。這是我之生命與萬物之生命深深相契的燦爛。杜平讓的工筆的用筆含蓄質樸,流暢自然,味道醇厚。讓人耐品,耐讀,回味無窮。設色清新典雅,善于綜合,夸張,集中,統一地去運用色彩,創造出極有情緒傾向的調子。把自然的靈氣和作者的情感一起抒寫在畫面里。在舒緩的敘述中,把我們引入了一個曠邈幽深,天人合一的意境里一起共享生命的美麗。 杜平讓的水墨小品,信手拈來,不計工拙。手起筆落,筆應性靈而使轉,或中鋒或側鋒,或毫端或筆根,婉轉反復,或頓或挫,以意貫之,連綿不絕,方寸之間得見天地大美,物態的形色皆以書入畫,筆筆寫來,酣暢淋漓。 正是那種“風神瀟灑不滯于物”的自由畫風,主體的審美情感在作品中不期而合地流露出來。他的《草莓系列》《十年枉縱橫》除了在作品形式上極有現代情致,更是作者在生活轉折時期那起起落落心情的寫照。《香冷數枝》《寒水依舊》在似乎不經意的點點挆挆皆以著上了情緒色彩?!肚锷畈恢帯贰队X悟是莊生》是作者體悟人生后的寧靜和簡淡,在逸筆草草中表現著散朗虛曠的意境。 縱覽杜平讓的畫,無論是輕靈的沒骨,大氣的工筆,還是燦爛的巖彩,灑脫的寫意,畫中潛藏著至動至靜的生命本真,渾厚而壯闊的內在精神。也許是他生活狀態自然流露和人格力量的真實寫照吧。 創造需要熾愛,欣賞亦須鐘情。不妨走進杜平讓的繪畫世界,和他一起在畫路上聽禪,在色彩中悟道,共同品味生命的燦爛?;蛟S你還能解讀出更多的滋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