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來源:新浪收藏 |
作者:卉方 起舞弄清影一: 無須評判,無須語言,看畫只須用心。當目光與畫接觸的那一剎那,是物象與心象的交感翻騰。仿佛重現前生今世那個煙雨蒙蒙的瞬間,在清寒的早春,流溢著濕潤沁涼的花香?;?,起舞,輕柔,輕柔。誰見?畫者與觀者。在畫里,相視一笑,無言。 不知昨夜秋霜至: 沒有李易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細膩委婉,卻有蘇東坡式的疏闊深厚。歷經風霜,卻依舊笑容燦爛,那淡定從容的紅色,猶如一簇生命之花綻放其中,時時觸動我們的心弦。 淡月疏影: 春花秋葉,開謝枯榮,本是自然之事,為什么她們總喜歡跑到藝術家的畫紙里來,讓人痛惜,讓人愛憐。不過也好,從此便只如初見,把最絢爛的一刻定格,如若能永恒,也是一種幸福。 莫待春殘嘆落花: “莫若以時”的文化精神,帶著幾許凄冷,帶著催促和無奈,鼓蕩起畫家的性靈波濤。讓心靈契合生命的節奏,讓筆尖在紙上舞之蹈之。既隨物以婉轉,亦與心而徘徊。 心清處處是芳草: 我喜歡畫家以“六經注我”的方式,化虛為實,賦予自然中的一草一花一精魂。把難以名狀的人生體悟和生活狀態,通過畫面表現的可感可觸,可歌可訴。把激情純化為潔白的花瓣,舒展的枝葉;也把讀者的心浸透得澄清洞明,如沐浴于一片梵樂,馨香之中。 浩然天地間: 天地間,聚散,離合,變幻莫測,然生命背后潛藏的真理卻是永恒的。天因為空,所以風云際會,氣象萬千;地因為空,所以萬物生長,生機勃勃;自性因為空,所以映照天地萬物,浩浩蕩蕩。畫為心靈的印跡,一切因緣在這里演繹。地涌金蓮,生命精神,還有平讓先生的一切,都在作畫的當下,一一呈現給你。 清靜兩無塵: 特別喜歡這幅畫,看到它讓人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一份美麗雖已輪回成過去,有些朦朧,但卻已深深地鐫刻,永不褪色。在這里,畫家妙筆生花,意不在形,在境,一種美麗的心境。意象的表現把絕對空間,相對空間,和意度空間化為一體,以意讀畫,玩味無窮。有意無意,都是閑口舌,一番想念,才是真正的一段美麗的記憶,任憑時光的怎樣流轉,任憑世事的怎樣碾轉,偶爾翻看,依舊溫潤無暇。熏風中,那抹微紅,依舊那樣清晰:那是一個人間四月天,生命在靜悄悄的醞釀著芳醇,隱隱搖曳的花影,正在續畫那未完的故事,將你我他都嵌進她的情節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們曾經與她的美麗邂逅。 起舞弄清影之四: 花有心嗎?藏在蕊里?花有情嗎?情從何來?花在舞嗎?為誰起舞?究竟是誰在舞蹈?風耶 花耶 心耶?真想,變成一縷清風,合著你的節奏;真想,化作一片月光,和著你微顫的心,一起舞動,一起舞動,共享生命的歡愉。沒有花謝落寞,沒有曲終人散,一如畫中的花起舞千年,美麗千年。 時雨靜飛塵: 妙處不可言傳,一落言語,已非真意。感謝畫家帶給我們如此美好的作品??粗屓祟D生歡喜心,猶如花開見佛般的快樂。畫面平和的調子,細膩豐富,猶如我們每天的日子,看似波瀾不驚,細細回味卻令人感動???,花在吐蕊,靜靜的,錯落有致;葉在舒展,默默地,情態萬千??粗@樣的畫,我們忘記了推敲技巧,其實又何必苦苦推敲呢,一切的技巧不就是為了表達一份美麗,一份感動嗎?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無風花自飛: 顧左右而言他,分明是心在飛。線條 色彩形態 結構一切都只為著讓你飛,連后面的布白,也為了你的飛翔,無聲地構筑了一個廣闊的天空,讓你盡顯生命的張力。賞畫的你,看到畫中那顆躍動的心了嗎。 清影之三: 萬物本具神性,一幅好畫,是畫家的功力與自然的默契,讓人心喜神悅,那也是讀者與自然的神會。一道清流皆自性。 清影之二: 畫中一花,斜倚而出。如白云出岫,舒卷窈窕;又如臨水照影,舞笑鏡臺。纖絲宛轉間,似動非動;屏息凝視間,似靜非靜。此時此境,是一朵花的生命正演繹得燦燦分明。 風拂花影搖: 乍看,此畫的構圖無奇妙處,不就是四朵畫放在紙中央嗎?看不出有殊勝處。然,有一次偶看此畫,卻別有味道:無匠心獨運,無精心構筑,隨意畫來,自由自在。心發花開,紙滿筆止,是花之性,人之性,筆墨紙張之性的自然體現。筆底無滯無礙,卻精微靈動,片片花瓣似乎一觸即發,卻含而不發,而生命的張力彌漫于畫中,歷久彌新。畫中的色彩,不突兀,不張揚,親切寧靜,和諧自然,如入空境,流暢圓通。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