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2來源:新浪收藏 |
![]() 前文我們提到曾鞏寫這封信的時候,已六十一歲,虛歲六十二歲。 那么,信文中流露了哪些信息?六十一歲前后的曾鞏,身處在怎樣一個社會時局,我們不妨對曾鞏其人做個梳理。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世稱“南豐先生”。 曾鞏少年成名,少年時代文章就婦孺皆知。有過目不忘之才,十二歲提筆寫《六論》一氣呵成。十六歲時因喜歡歐陽修文辭,而研讀了大量歐陽修的作品,并通過家世渠道,給歐陽修寫信,由此而得到了歐陽修的接見。 十八歲之后那年,父親帶他進京,成為了“京漂”一族,從而也結實了幾位對他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歐陽修當時在京為官,曾鞏以一篇《事務策》上書給歐陽修,歐陽修讀罷嘆道:“過吾門者百千人,獨于得生為喜。” 被歐陽修這么贊譽,曾鞏名滿京城,由于曾鞏之文擅于策論,對科舉之文不屑,故屢試不第。直到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曾鞏才與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進士第。 自嘉祐四年(1059)之后,曾鞏步入了仕宦生涯。據《南豐縣志》記載:元豐三年(1080),曾鞏改任滄州(今河北)知州,途經京城開封時,被宋神宗召 見。宋神宗對其“節約為理財之要”的建議大為贊賞,留任為三班院勾判。后又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 曾鞏為官期間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生疾苦。官場上幾經沉浮,因時局翻云覆雨,一生所念,終究未能實現。 作為“唐宋八大家”成員,曾鞏主要成就在于詩文,現存曾鞏之詩400余首,對于后世詩文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他還在老家辦學,在撫州居所側建有“興魯書院”,并親自定學規、執教席,推動撫州學風。曾鞏家風淳厚,其家族出了進士19位。 值得一提的是,曾鞏本身還是一位金石碑拓收藏家,一生所藏拓片達五百張之多,很難說這些拓片對于《局事帖》產生了影響。 來源:大江網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