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來源:印象中國網 |
![]() 樊杰穎:1971年生于河北懷安,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青聯美術委員會委員,首都師范大學現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員。 繪畫作品曾參加2007巴黎·中國——當代美術家提名展, 21世紀水墨學術展,2009、 2010全國中國畫作品大展 ,首屆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暨中國山水文化高層論壇,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美國邁阿密亞洲藝術博覽會,紙上方式——567當代中國水墨藝術作品展,法國巴黎大皇宮藝術財富展,中國水墨新力量——O·N·E青年水墨藝術展,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第六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第五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等多次學術展覽。 在浙江吳弗之藝術中心,中華世紀壇,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關山月美術館,今日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榮寶齋畫院美術館, 798宏藝術中心,法國巴黎北站藝術中心,法國大皇宮,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畫廊等地舉辦作品聯展。 ![]() ![]() ![]() ![]() ![]() ![]() ![]() ![]() ![]() ![]() ![]() ![]() ![]() ![]() ![]() ![]() ![]() 樊杰穎的作品充滿著哲學的追問,黑色的畫面中隱隱透露著些許幽默的氣息,這是藝術家用手中的畫筆來直面生活乃至生命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正是樊杰穎的過人之處。其人物作品中的人體幾無面目,以各種扭曲的姿態穿行于黑暗的都市之中。黑色,黑色與灰色形成的基調像漩渦一樣把觀者拉進藝術家的情緒中。他多以生命、寂寞等為表現載體,用情感強烈的線條,簡潔夸張的造型書寫著靈魂才能看到的內在圖像,在陰影處找尋生命的痕跡。同時也創造了水墨人物新的表現主義畫風。 ——范迪安 樊杰穎如果不開口,你真不知道他內心裹蔵著的波瀾起伏,只有看了他的畫,你才會感覺到他對事對物的那種敏感。他似乎比當代許多青年畫家更背負著一種沉重亦或是憂心??吹贸鏊鼻邢氚堰@情懷轉化為自己的筆墨之中,他的筆墨時而沖動,時而冷俊,時而尋尋覓覓。在他的畫中看不到一點討好市場,討好他人的俗念,這種精神對一個真正的畫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黃賓虹說:“百病可醫,惟俗不可醫。”什么是俗呢?那就是人云亦云,惟利是圖,。樊杰穎是用真請在作畫,在不斷嘗試著中國畫創新的可能。他的畫正在不斷變化之中,在這過程中或許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褒貶,我相信他必有自己的主張。 在這人心浮躁的年代,誰能夠靜下來,甘于寂寞,不斷地畫,不斷地思考,誰就能贏得時間的考驗。樊杰穎的好戲還在后頭。到那時我愿他仍保持對事對物的那種敏感 ——劉二剛 站在樊杰穎的大幅水墨畫面前,至少給人兩個方面的強烈印象。一是厚實混沌的筆墨充滿畫面,使人聯想到中國畫的“北宗”,由屈原、范寛、杜甫、魯迅、石魯、賈平凹、李可染、周思聰、盧沉、劉進安這一路文脈傳承而來。把筆墨當作生命、當作己任,有一點沉重、有一點憂國憂民,有一點荊軻刺秦式的“風蕭蕭易水寒”。二是,肖像之神似。盡管粗筆濃墨不求形準,我們仍能見到一個熟悉的真實生動的樊杰穎:一個北方漢子,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為筆墨可以整夜整夜不睡覺。勾踐式的人生態度,長河落日式的情懷可能來自于他的老師劉進安先生的影響,屬于中國畫里深沉的豪放派。 與樊杰穎的自畫像對視,我的心里響起佛祖的聲音:“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不能見如來”。 ——于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