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4來源: |
2015年11月24日,瑞雪飄降京城,六百年古老的太廟銀裝素裹,美不勝收。外面是宮墻映白雪、玉雕欄一色,而太廟藝術館內更是名家名作齊聚,一場以水墨為主題的學術雅集在詩畫意濃的冬日里拉開了序幕。由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市總工會主辦,太廟藝術館承辦的“水墨本色:當代中國畫邀請展”于當日開幕,20位當代畫壇名家以他們近期創作的110幅水墨作品,向公眾展示了藝術家們在全球圖像文化彌漫的時代,如何更加深入地研究學術文脈與藝術經典,在堅守和弘揚水墨藝術傳統的基礎上,找準與我們所處的時代相契合的學術取向,以及所進行的冷靜審思和共同努力。
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潘建新,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以及參展藝術家代表: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程大利、初中海、蔣志鑫,以及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院長馬路、黨總支書記王穎生,中國畫學院黨總支書記于光華、副院長李洋、姚鳴京等出席開幕式。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岳潔瓊主持儀式。 潘建新在開幕式致辭中,對展覽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談到,太廟藝術館自與中央美術學院合作以來,秉承社會化、專業化、公益化的定位,不斷完善藝術館的運行機制,通過精品藝術活動,促進了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此次“水墨本色”展覽集大家精品之大成,水墨畫作與古老的太廟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架起了一座藝術與大眾的學術橋梁。 王贊作為參展藝術家代表致辭,他表示,此次能夠有機會在太廟這樣一個中國文化核心之地展出作品,是對大家持續探索中國水墨本質,保持創作熱情和力度的最大激勵。借助太廟這樣的殿堂,展覽將更好地發揚中國文化核心價值,推動水墨藝術在傳統繼承基礎上,保持多元、多樣的未來發展。 范迪安在致辭中談到,水墨藝術走進宏偉輝煌的太廟殿堂,構成了文化跨時空的古今對話?!八旧边@個命題,旨在以當代的文化視野進一步觀照傳統,以當代的文化情懷進一步追尋水墨藝術的本體價值,使當代水墨藝術既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又不斷走向新的學術高度。今后,“水墨本色”展覽還將努力打造成一個學術品牌,從多角度對“水墨本色”價值進行研究。 “水墨本色”作為一種理論表述,是力圖超越既成的水墨標準和界限,提示人們注意當代水墨藝術的生命乃是它的精神屬性。應邀參展的藝術家陳輝、程大利、初中海、蔣志鑫、李洋、梁占巖、劉進安、劉慶和、丘挺、王穎生、王贊、謝青、姚鳴京、于光華、袁武、張江舟、張捷、張志民、周京新、朱嵐等,都是當代畫壇的名家,他們在水墨語言的研究上堅持持續的探索,其中突出的特點是既堅持水墨語言的探索,在水墨語言的本體價值上有更深入的體悟,同時也在表現的主題和題材上更加集中與明確,由此展現出他們富有銳氣的思考,也展現出他們嚴肅的學術態度。就每一位個體而言,他們都在“文心”、“意境”、“筆法”、“經營”等這些水墨范疇里作深度的耕耘,使水墨語言不僅是一種籠統的向度,而是有了更為具體的涵義,這對于進一步探討水墨藝術的當代創造是一種值得研究的現象。 太廟藝術館以恢弘典雅的皇家建筑彰顯著傳統的力量,在建筑形制和空間構造上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體格,在這里展示當代水墨藝術的作品,形成了古今藝術的對話,于金碧輝煌的殿堂之中貫穿了文人藝術的氤氳氣息,凸顯了傳統的高雅精神與心畫品質,讓人獲得獨特的視覺感受與文化體驗。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