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4來源: |
發揚亙古常新的絲路精神 繪就和平發展的共同夢想 追求人類共享的精神價值 展現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籌備啟動暨主題發布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2017·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籌備啟動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劉洪 攝
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簡稱北京雙年展)作為中央正式批復,中國文聯、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美協聯合主辦的常設國際美術大展,在成功舉辦2015年第六屆的基礎上,將在明年2017年創辦15周年的時刻迎來第七屆。組委會及時組織召開了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第一次策委會,確定了“絲路與世界文明”的展覽主題,完善了展覽章程,擬定于2017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第七屆北京雙年展。2016年為展覽的籌備年,為及時面對世界范圍內的藝術家和機構發布展覽主題、開展征稿工作,第七屆籌備啟動暨主題發布同聲傳譯新聞發布會于3月18日上午在中國文聯報告廳召開,發放了中英雙語《參展指南》等宣傳資料,播放了北京雙年展宣傳片,主辦方領導、第七屆北京雙年展國內外策委代表為與會中外媒體介紹了展覽籌備啟動情況并接受現場采訪。 與會嘉賓中國文聯副主席、北京雙年展總策劃左中一,中國美協主席、北京雙年展總策劃劉大為分別致辭;中國美協副主席、往屆參展藝術家代表曾成鋼,中國美協秘書長、北京雙年展總策劃徐里,北京雙年展策委會召集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鏞,第七屆北京雙年展國際策展人、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館長貝婭特?愛芬夏特等中外嘉賓分別答記者問。包括厄瓜多爾駐華大使館公使克勞德?拉拉先生、希臘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伊麗莎白?弗緹亞多女士、冰島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鮑德松先生和白俄羅斯、波黑、羅馬尼亞、塞內加爾等各國駐華使館參贊,以及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印尼、立陶宛、摩爾多瓦、蒙古國、納米比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烏拉圭、越南等國駐華使館文化新聞外交官在內的20余國駐華使節出席發布會。另有陳孟昕、許俊、孫玉敏、何加林、劉選讓、李愛國、閆平、師恩釗、劉亞明、蕭瀚、塔琳托婭、曾迎春、王雅平、任傳文、孫秀庭、常嘉煌、余光清、寇月朋、王冠軍、王鵬、焦洋、馮崇利、鄧柯、于明、鐘劍秋、陳浩波、史鐘穎等二十幾位國內藝術家代表出席。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拉美通訊社、西班牙埃菲通訊社、香港衛視、澳門日報、香港大公報、美通社、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北京日報、京華時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書畫頻道、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政協網、鳳凰網、雅昌藝術網等70多家中外媒體出席發布會或進行報道。發布會由中國美協副秘書長、北京雙年展策委會召集人陶勤主持。
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講話 劉洪 攝
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首先致辭說:千年絲路,展示了各國人民風雨同舟、攜手相伴的經典傳奇。從一定意義上說,絲路本身便可視作廣袤遼遠的時空背景下各國人民集體創作的一件綜合“視覺藝術作品”。他相信飽含藝術創作靈感源泉的千年絲路,將為藝術家們展示才華、切磋技藝提供廣闊空間,期待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能夠涌現更多各美其美、精彩絕倫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從視覺藝術的角度探尋文明交融的脈絡,展示文明交融的成果。強調當今中國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中國夢不僅只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也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它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倡開放包容、交流合作的精神,促進世界文明多樣化。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即倡導各國攜手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賦予了絲路新的時代內涵。讓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薪火相傳,推動藝術的繁榮,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是愛好和平的人們和藝術家的共同心聲,也是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主旨所在。我們將以弘揚“絲路精神”為契機,承貫古今、連接中外,堅持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充分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繼續加強北京雙年展這一國際文化交流品牌的建設,不斷增強其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應當看到,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是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以絲綢之路為線索,發掘絲路的歷史人文積淀,展示絲路獨有魅力,架起世界文明交流對話的新橋梁,“織就”當代世界文明的繪畫與雕塑版圖,努力塑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三位一體的美麗藍圖,是美術家的崇高使命。我們希望中國美術家用多彩的畫筆講好中國故事、絲路故事,傳播中華美學精神,藝術地呈現當今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和人民的嶄新風貌,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展示中國美術工作者應有的品格和歷史擔當。期待各國美術家從絲路中尋找到藝術創作的靈感,通過北京雙年展這個平臺,充分展示各國藝術家對不同文明的感知和理解,分享不同民族的心靈體驗與藝術創造,進一步鞏固國際美術界的合作和友誼,為世界藝術的繁榮發展、為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新貢獻。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在新聞發布會上講話 劉洪 攝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在致辭中說,北京雙年展經過六屆的積累,其辦展宗旨、展覽主題、評價體系和組織方式已獲得世界各國藝術家的普遍認同、尊敬與定向關注,已成為中國美術與世界廣泛對話的最重要平臺。在世界級的國際雙年展中北京雙年展一直以繪畫和雕塑的當代性延伸為辦展宗旨而保持著獨立的姿態,對于促進世界范圍內架上繪畫的回歸與復興已初見成效。 絲綢之路是聯系世界文明的紐帶,是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干道,作為世界文明互鑒的見證,已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而今不少絲路古城已變成廢墟,絲路精神卻歷久彌新。2017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絲路與世界文明”,旨在弘揚絲路精神,提倡世界文明互鑒,促進當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人類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夢想的實現。參展藝術家不限于絲路沿線國家,而是包括世界各國藝術家,因為絲路精神擁有全人類共享的精神價值,已引起當代世界各國藝術家的關注。參展作品題材不限于描繪古代絲路遺跡,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注重表現絲路精神——表現世界文明互鑒的精神,尤其是表現當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精神。 有關“絲路”方面的題材是龐雜寬泛的,世界文明方面的素材更是燦若星辰,所以具體的探尋發現與篩選轉化,還是要在遵從藝術創作規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各國藝術家們的個人選擇。希望各國藝術家能在精神內涵上與“絲綢之路”“世界文明”主題相接,在“古老”的“絲路”母題中注入新的時代觀念與文化內涵,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形態和個性的語言體現出對于人類文明的致敬。
記者提問階段,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藍海衛視、美通社等國內外媒體獲得提問機會,分別就“中國美協舉辦北京雙年展的績效意義”“第七屆北京雙年展主題對于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構想藝術角度的闡釋與思考”“北京雙年展國際策展人策展感想”“往屆參展藝術家參展體會”等諸多角度提問,各位主席臺嘉賓分別回答: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成鋼回答媒體提問 邢賀揚 攝 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徐里回答央視提問時談到:從首屆至今,十余年來累計約有兩千位左右、百余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加過北京雙年展,其中近一半也就是千余位藝術家來京出席過開幕式、國際研討會等,這些藝術家很多都是通過參加北京雙年展這一國際平臺才第一次來華,他們通過北京雙年展展示了自我風采、領略了北京、了解了中國、結交了世界各國的藝術家朋友。 北京雙年展的美國參展藝術家格科波爾曾說:現在,洛杉磯、北京、柏林逐漸成為世界重要的“藝術俱樂部”,他可以來到這里與其他各國的藝術家交流經驗,感到非常高興。瑞典藝術家約翰遜說: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讓他體會到世界各國相互交融的氛圍。來北京參加這個展覽也是很令人激動的事,是珍貴的經歷,也會影響他以后的創作。希臘藝術家阿列克索尤說:北京雙年展給他的感覺是一個國際性的專業展覽,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能在此得到交流。展覽的策劃和組織形式與其他雙年展不同,能感受到中國特色。
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徐里回答媒體提問 劉洪 攝 最近幾年,國際藝術界不再只滿足于偏向感官刺激、本體虛無的前衛藝術,而是重新關注繪畫和傳統架上藝術的復歸,以當代繪畫和雕塑藝術為主要展示內容的北京雙年展的舉辦和成長,正契合了這一趨勢。這對于“造型”能力傳承未曾中斷且“基本功”雄厚的中國美術界來說是個機遇,通過搭建北京雙年展這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平臺,展示世界各國豐富多樣的繪畫和雕塑作品的同時,其多元的風格、流派、樣式為中國美術界提供了鮮活、直觀的創作借鑒,也宣揚了中國的藝術價值觀:在多元文化交匯中正確理解和把握“他者”文化,促進諸如“繪畫死亡論”等國際性美術問題的共同解決,這將是中國美術對世界的貢獻,對全媒體時代繪畫及架上藝術的正確的價值判斷??梢源偈巩敶佬g創作自覺進入理性與平和的發展軌道,而不再僅僅以前衛藝術所標榜的變異和荒誕為主。北京雙年展經過六屆的積累,辦展宗旨、展覽主題、評價體系和組織方式已獲得世界各國藝術家的普遍認同、尊敬與定向關注,已成為中國美協與世界廣泛對話的最重要平臺。未來,美協將繼續下大力氣打造好北京雙年展等自主國際品牌展覽,為世界藝壇的共生共榮、美美與共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陶勤主持新聞發布會 邢賀揚 攝 北京雙年展策委會召集人王鏞回答藍海衛視提問時說: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是“絲路與世界文明”,這個問題也經過了策委會的反復討論,和以往的北京雙年展主題好像不太一樣,實際上在精神上是連貫的,因為歷屆北京雙年展主題都旨在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融合與發展,消減文明的沖突。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主題,可以說和歷屆北京雙年展主題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銜接的,例如首屆北京雙年展主題是“創新:當代性與地域性”,第二屆主題是“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第三屆的主題是“色彩與奧林匹克”,這些主題和絲路精神一樣,都是兼容世界性與地域性。世界文明是多樣的,而且我們現在尤其要強調世界文明當代性的表現。“奧林匹克精神”也是和“絲路精神”相通的。第四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是“生態與家園”,第五屆的主題是“未來與現實”,第六屆的主題是“記憶與夢想”,這三屆的主題和“絲路與世界文明”的關聯更加直接,更加密切,因為絲路的文化生態和世界人類的精神家園都值得我們關注,而且古老的絲綢之路也連接著人類歷史的記憶,現實的思考和未來的夢想。尤其是明年2017年,是北京雙年展創辦15周年,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可以說是這前六屆主題精神的延伸、整合與升華,也帶有階段性的回顧、小結和展望的性質,而且絲路與世界文明的主題,為中國與世界各國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資源想象的空間。
北京雙年展策委會召集人王鏞回答媒體提問 邢賀揚 攝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主題和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在精神上是呼應的,因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不是一個單純的中國問題,而是帶有普世的精神價值,可以說一帶一路的構想激活了絲路精神,而且又賦予了新時代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策劃主題的時候,也考慮到中國“一帶一路”的構想,但是這個主題并不是對“一帶一路”構想的一種政治圖解,或者簡單的闡釋,而是一個藝術的表現,因為絲路精神是帶有普世價值的、關系到世界文明的一種人類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精神,是互建的、共融的、雙贏的精神。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國際策展人貝婭特?愛芬夏特回答中國日報時談到:對第六屆北京雙年展的印象非常深刻,對她本人而言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
北京雙年展國際策展人貝婭特·愛芬夏特回答媒體提問 邢賀揚 攝 第六屆北京雙年展推薦的西方藝術家都非常樂意參與其中,北京雙年展對他們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與來自其他國家的諸多藝術家一同交流對他們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絲路與世界文明”,既關乎歷史,也關乎未來,今天,我們大家都是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人類總是在不斷的遷徙當中,而“絲路”也恰巧是和遷徙與交流相關的。在遷徙的過程中,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得到了融合和交流,人們遷徙有時是因為希望去了解別國的文化與歷史,這是一種積極的遷徙,而有時卻是因為背井離鄉,因為迫不得已,比如像是現在逃往歐洲諸國的難民,但是不論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都會有不同文化的交融,這種交融將會拓寬人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可以互相學習,因為文化本身應當是開放的,而非封閉保守的,希望藝術同樣可以為我們帶來開放、坦誠與和平。 往屆參展藝術家代表曾成鋼接受美通社提問時說:作品曾經兩屆入選北京雙年展,作為一個藝術家和創作者倍感榮幸,對大家談到的關于北京雙年展的主題與辦展的宗旨,都非常認同。作為北京雙年展,最為關注的就是當代繪畫和雕塑:繪畫藝術的繪畫性、雕塑的材料與空間,藝術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表達兩個關鍵:精神和物質,藝術形式是物質的,藝術理念是精神的,世界美術發展到今天是非常多元而豐富的,我們從傳統走到現代,從現代走到后現代,在這個形式里面,我們現在有行為藝術、環境藝術或者是觀念藝術等等,而北京雙年展是一直堅持它自己的一種視覺展示體系,在多元世界不斷推出自主性、共同性兼顧的主題,對當代藝術有自己獨特的一種視角和理解方式。人類發展到今天,我們人的記憶中最本質的東西是什么?我們藝術本質的出發點是什么?往往我們會受到一些限制,所以要不停地拓展和翻新,產生很多的樣式,但是不管藝術如何發展,我們的意識要嚴謹,繼承好傳統,才有我們今天的創新。北京雙年展始終是堅持著這個宗旨:如何通過對傳統藝術語言的拓展,讓當代美術走得更加深遠。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駐華使館外交官 邢賀揚 攝 與會各國駐華使館代表,通過本次新聞發布會充分了解了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舉辦時間、征稿要求等信息后紛紛表示新聞發布會召開得很及時,發布會的圖文和視頻內容詳實、生動,既有對于往屆的回顧又有下一屆的具體要求,展覽章程和表格將盡快在國內發布。冰島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鮑德松表示:通過參加新聞發布會,對第七屆北京雙年展有概念了,就是要強調“和”文化與溝通中外的“絲路精神”,一定會動員冰島著名藝術家參展。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新聞與文化參贊魯貝安接受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采訪時說:羅馬尼亞藝術家積極參與了每屆北京雙年展的全過程,不管是推薦藝術家還是參加展覽的新聞發布會、開幕式等,今天會把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展覽訊息第一時間返回國內,吸引羅馬尼亞藝術家廣泛關注。奧地利駐華大使館文化官員信璟瑤表示:第六屆北京雙年展有兩位奧地利的藝術家參展,本屆雙年展使館希望能更多參與到推薦藝術家的工作中來,推薦更多優秀的奧地利藝術家參展。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館一等參贊瑪瑪杜在肯定北京雙年展越辦越好的同時,表示會馬上把展覽材料發回國內。還有荷蘭、馬爾代夫等駐華大使館在會后第一時間來電問詢關于藝術家參展的章程條款和具體細節。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駐華使館外交官 邢賀揚 攝 備受關注的中國“兩會”剛剛結束,會議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規劃提出要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拓展文化交流與合作空間,再一次表明了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籌備啟動第七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及時發布展覽主題,具有特殊的意義和極為有利的條件。當年,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曾經受惠于絲綢之路上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今天,將21世紀的世界文明在新的絲綢之路上匯聚,是中國夢,是世界夢,更是千年絲路的偉大召喚!也將是第七屆北京雙年展最值得期待的精彩呈現!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駐華使館外交官 邢賀揚 攝
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藝術家 邢賀揚 攝
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藝術家 邢賀揚 攝
參加新聞發布會的國內外媒體 劉洪 攝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