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4來源: |
(中國美協藝委會 賀絢 供稿) 賀友直先生作為一代連環畫巨匠,他的離世引爆網絡,引燃媒體,引發幾代人的情感懷舊、文化追思,這種現象極為罕見。我們不能不思索這一切的原因。最重要的當是賀友直先生終生為大眾創作,為時代創作。他的“下生活”與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僅使小畫種“小人書”升華為“傳世經典”,為中外讀者所喜愛,更成為所有藝術家學習的典范。 綜觀賀友直先生的作品,他的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抒懷,無論是伴隨新中國幾代人成長的早期代表作《山鄉巨變》、《小二黑結婚》、《李雙雙》等,還是后期創作的老上海系列,故事的主角始終是普通百姓,生動表現他們的人生悲歡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民俗風情在時代巨輪下的不斷演變與不變的文化內核。他把“老上?!钡墓适铝舸嬖诔鞘械挠洃浿?,又描繪出新時代的市井生活,歌頌真善美,形成鴻篇巨制,與時代同行。 賀友直先生終生在藝術上追高求純,德藝雙馨,沉潛為藝,在生活上極盡簡樸。執著堅守在連環畫創作領域,不為市場所左右,不為浮華所動。他的連環畫創作已達致最高水平,仍以敬畏之心、負責態度、專業操守去完成藝術創作,從不淺嘗輒止,一絲不茍。 我們為有這樣的藝術大師而欣慰、而贊嘆、而弘揚,也應堅定走好當下與未來的藝術創作之路,奉獻出更多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 2016年3月23日下午兩點,賀友直先生追悼會在上海隆重舉行。全國連環畫界深切緬懷,將化悲痛為力量,保護傳承發展連環畫藝術,以此告慰賀友直先生。
施大畏(中國美協副主席、上海美協主席) 賀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的人,作畫一絲不茍,甚至可以說達到了苛刻的程度。為了《山鄉巨變》的創作,他三下湖南,三易其稿,正是這樣的孜孜不倦,才使得《山鄉巨變》在藝術上達到了連環畫史上的頂峰。在賀先生辦公室,我曾常??吹皆疽呀浄浅M昝赖母遄?,卻被他一次次推倒重來。我問他何以如此與自己過不去,他認真地對我說:“畫連環畫是一份苦差事,每一幅都不能馬虎。出版了,你想改都改不了,這是多大的遺憾。我是‘笨鳥’,笨鳥必須先飛。”如此平實的話語,從此留在了我的心里,成為創作的座右銘。他是一位“苦行僧”,每天最早到辦公室的是他,而人美社大樓晚上還亮著燈的那間屋子,也一定是賀老師的,他還在辛勤工作。 在物欲橫流的商品社會里,藝術家要經受種種負面影響的考驗,心無旁騖,精神家園才能得以充實和健康。我想,賀老師強調的“平民畫家”和“小人書”,無時不在提醒藝術工作者心中有愛的初心不忘。他期盼藝術家在名利場的競爭中不要失去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藝術界的市場化、泛娛樂化,文化判斷的迷茫缺失——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社會現象,更不愿意在他學生身上出現。他對藝術追求的虔誠,影響我們后輩的藝術理念;他留下的那些高蹈藝品,都是值得中國藝術界回味珍視的瑰寶。而他畢生所堅守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藝術信念,將深深地印在我們心里。
沈堯伊( 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主任) 賀老一生活得精采!喝喝黃酒、談文說圖,畫上海風俗、畫時代民情,靈敏樂觀、幽默執著。他活用中國傳統描繪現實,不僅在連環畫、而且在線描和中國畫領域均有里程碑式創舉!賀老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愿賀老安息! 賀老是一個引路人,我們不能停止繼承探索的腳步。連環畫的發展首先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在內容形式上要讓人民大眾喜歡。連環畫發展應是主流文化價值觀和大眾文化需求的結合。 生活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們的事跡很感人。奮斗在各個戰線、默默奉獻幾十年的人有很多,他們的形象是鮮活的。他們無聲無息做好本職工作,如果沒有相關報道,人們是不會知道他們的。就像這樣的事跡,作為年輕人不應該好好的了解么?這些故事認真的整理并通過連環畫這個藝術樣式是可以很好傳播的。 我們通過《架上連環畫》來向年輕人展示了連環畫不同的面貌,讓更多人知道連環畫可以有的表現樣式。架上連環畫參展的作品基本都是一些短篇作品,更偏于組畫,采用文圖結合的方式呈現,是符合連環畫定義的。 我和李晨經過很多次討論都認為文圖結合是一個寬闊的語境,其發展空間很大,連環畫創作要在文圖結合這個核心上多下功夫,不要絕對化。連環畫是一個大的概念,現在很多人還糾結于連環畫、漫畫、圖畫小說和繪本之間微小的差別,拘泥于某個名字的意義,這也是不對的。還有很多人覺得連環畫就是“小人書”,這種觀念比較狹隘。連環畫體裁是多種多樣的,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形態,連環畫這個大門類下的各種樣式都要積極發展。 文化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精神。為什要堅持主流文化,因為要樹立正確的精神世界觀,現在的年輕人面對各種利益和誘惑很容易迷失,這個社會還是需要奮斗的精神。 過去曾有主流文化邊緣化的傾向,這是很可怕的。有種聲音說主流文化作品沒有趣味,不吸引眼球,不娛樂大眾,所以沒有市場,這種觀點我不認同。作為文藝工作者應該認真的投入,把作品做深入、做感人,一切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這樣的作品老百姓自然就會喜歡看。賀友直先生的傳世作品就是這樣的作品。 今后,文藝工作者應該更加自律,選擇好的題材、從藝術本質出發、用藝術的語言、堅持藝術規律、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認真堅持創作,就一定會出好作品。主流文化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這個發展方向是沒有問題的。雖然眼下還有些具體的困難,連環畫還沒有擺脫困境,但是我們一點點克服。急不得,要一步一步來。但是從長遠來說,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連環畫是可以振興的。至少它能在這樣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里獲得一席之地。
李晨 (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秘書長) 賀氏白描風格的最初形成離不開天分和才氣,但它的歷久彌新卻是依靠60余年守著藝術本分,一筆一劃精心推敲出來的。這就是可貴的工匠精神。賀先生曾說:“我把定型叫結殼,自己結的殼,要自己破,更難。唯有破殼才是求得了新生。”如此才有了‘技進乎道’,才有了今天獨特的賀氏風格。 賀先生是連環畫界的泰斗,他的作品影響了幾代連環畫人。我曾特地到湖南寧鄉,循著《山鄉巨變》的畫面,希望能與先生神交。我后來的作品《萬元戶主和貓》、《清溪石》,都與先生的影響密不可分,也奠定了我的創作基礎。賀先生晚年的時候經常說“連環畫沒了,我為人民服務的陣地沒了”,我想跟先生說,連環畫不會消亡,因為加入到連環畫隊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因為連環畫的面貌越來越豐富了,因為連環畫已經走進美術館了,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 先生雖駕鶴西去,但為我們留下了值得傳承的經典,我們也將用連環畫的繁榮告慰先生的在天之靈,愿先生安息!
葉雄 ( 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 賀友直先生的藝術人生為連環畫人樹立了榜樣:從普通的小人書創作者蛻變為大藝術家。那些年,他的一系列里程碑作品指引著我們一步步去創建連環畫殿堂,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良師益友痛心。 近年在他的倡導下,上海美協啟動了《海上記憶——上海經典故事100本連環畫》系列工程,他時刻關心這項工程的進度,并諄諄囑咐,要讓上海大專院校的年輕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賀老離去給連環畫事業留下極大的遺憾。我們一定會繼承老一輩藝術家兢兢業業的精神,把連環畫事業發展下去,不辜負老藝術家的心愿,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陳玉先 (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 3月16日晚,驚聞我國一代連環畫巨匠賀友直先生離世,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賀老以一幅幅精美的畫面組成的故事為我們編織了一個逝去的年代,那些老上海的風貌伴著賀老輕松的線條躍然紙上。賀老一直以平實白描的手法致力于人物造型、生活場景及總體構圖,從而使連環畫脫離了小兒科,成就了蔚為大觀。 這也是賀友直的連環畫能夠成為藝術經典的原因。 賀老的離世是美術界的損失,更是連環畫界的巨大損失。
桑麟康(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 從賀友直老師家中回來,心緒不能平靜。我19歲就和賀老師認識,我是他的小老鄉,他對我的創作很關心。他經常對我們說:“連環畫面小,乾坤很大,從事連環畫是一輩子的事,連環畫賺不了什么錢,卻非常艱苦,勞心勞肺。關鍵是堅持?!?/span> 連環畫創作是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連環畫創作是一個系統工程。 為了畫一部連環畫,賀先生常常一盞孤燈,徹夜不眠,沉浸在畫面中,體驗著扮演各種不同角色的喜怒哀樂。 作為一名業余作者,我被借到出版社搞創作,最榮幸的是被安排在賀友直的創作辦公室中,跟他學習。 對于后輩的連環畫家,賀友直給與了悉心的教導和幫助。我以前畫畫都是用蠻勁,畫得很賣力,但看到賀老的示范,才感覺蠻干有問題,要學會用思考來繪畫。這使我的繪畫上了一個臺階。 賀友直在中央美院給研究生上連環畫創作課,他說:“連環畫是創作,不是教出來的,教的只是基本技法,連環畫創作如果脫離了生活,沒有感同身受的實踐,作品是不具備長久生命力的。 畫連環畫就是畫作者的生活。你的生活閱歷有多深,你呈現的作品立意就有多高?!辟R老師常說,畫畫,就是圖一個精神上的快樂。 老先生畫了一輩子畫,還是住在老房子里面樂此不疲。 他走了,學生和朋友們去他家中悼念,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賀友直曾用水墨畫技法畫過連環畫《白光》,在全國美展上獲獎。好友勸他畫大畫。他說:”現在畫‘大畫’的人太多了,多一個不會多,少一個不會少,但是少一個重視連環畫創作的畫家,真的就少了一位。 他的畫是最接地氣的。 賀老用幾個字對連環畫創作進行總結,非常精辟: 1紙上談兵(做戲) 2無中生有(白紙就是戲臺) 3門縫瞧人(畫的要含蓄) 4不能游手好閑(背景人物的巧安排)。中國的連環畫現在有些好現象出現,但斷層還有。賀老師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連環畫這條道路上,堅持走下去。
胡博綜(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 去年秋鳳凰網做節目,高云和我同去拜會賀老,他竟健談兩小時不停歇,精神好極了。正月十五曾去電給賀老拜年依然健談。陽春三月,他卻到“天堂”見老友一起喝黃酒去了。懷念您,賀老!
侯國良(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 恩師走了,但在我心里,他是永恒。 一九七三年在北大荒幸識賀友直老師,直至他離去,說是忘年交,其實已是父子情,情感大于絵畫了。他是影響我一生,決定我方向的導師。他做人的態度,做藝的執著,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選擇與放下的智慧,是我的燈塔。每每心生自卑、浮躁、攀比??,走進畫室看到先生照片,電話里聽到先生聲音,我慚顏! 今天,我突然感到沒著沒落了。 恩師,您在中國美術史上創造的奇跡;您留給人們的一個個鮮活人物;您記錄下的老生活,連同您風趣、幽默的談吐將永遠留在我們記憶中,我會永遠懷念您!
董克誠(著名畫家、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 在當今虛室生塵的藝壇上,賀先生是個精神追高、藝術求純,真正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大師!我對大師的衡量標準著眼于"經緯"兩個方面。"經"上看:大師必須有大愛,海派畫家自吳昌碩后真正有大愛者當首推豐子愷和賀友直先生;再從"緯"上量:能夠被美術史留下的畫家必符合以下兩條件之一:一是有獨特審美思想;二是其作品深刻反映他所處的時代。賀先生的《山鄉巨變》《朝陽溝》《李雙雙》等已成為共和國初創年代美術經典里的經典。更重要的意義是,賀先生通過一生的不懈努力把這個叫“小人書”的繪畫形式提升到連環畫的藝術境界! 先生的畫冊是我書架上的至愛。那些意簡神清的作品傳遞出懷真抱素、凈不染塵的境界,令人心生歡喜。書至此,向先生西去背影深鞠一躬:"一路走好,我心中真正的大師!"
趙剛 (連趣網CEO) 我們深深喜愛的連環畫大師賀友直老師去世了。噩耗傳來,連趣網論壇以及各微信群一片哀悼之聲。我雖然沒有和賀老打過交道,但賀老的連環畫作品早在兒時就根植于心中,至今我還保存著一張兒時臨摹賀老的涂鴉之作??梢哉f賀老的作品整整影響了幾代人。 悲痛之余翻出今年1月去上海時朋友送我的一本賀老的簽名本。這是94歲的賀老在去年10月的簽名,朋友說現在賀老基本不給別人簽名了。離開時我和朋友約好準備開春再來上海,準備給賀老做個口述歷史,這是我跟崔永元老師早已經商量好的,我們想只要賀老身體允許,采訪十天半個月也沒問題。萬沒想到賀老卻匆匆離我們而去。正像張奇明所感慨的:他這樣的走法,就像他的性格,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睹物思人,無限悲痛。斯人已去,經典永存!
何玉麟 (《連環畫報》主編) 賀友直先生一生摯愛連環畫,滿懷激情!他的辭世是中國連環畫界的巨大損失! 賀友直先生從事連環畫創作五十多年,創作了百余本連環畫作品,亦是《連環畫報》的老作者,一生與《連環畫報》結下不解情緣。2013年,92歲高齡的賀友直先生主動請纓,創作短篇連環畫《所謂免費》,這是賀友直先生最后一部連環畫作品,按他的話講“可算是謝幕之作”。故事針砭時弊,詼諧有趣,亦如他率真之性格。 回顧作品,他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
賀友直簡介: 1922年生于上海,浙江鎮海人。我國著名連環畫家、線描大師;自學繪畫,1949年起開始畫連環畫,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曾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1980年被借調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授,后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屆常務理事、連環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上海美術家協會第四屆副主席,中國連環畫研究會第二屆副會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度、上海市文聯委員、中央美術家學院教授(學位研究生導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等職務;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從事連環畫創作60多年,曾創作了《山鄉巨變》、《白光》、《小二黑結婚》、《李雙雙》、《十五貫》、《朝陽溝》等近百部經典連環畫、小說插圖、少兒讀物美術作品,對我國的連環畫創作和線描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曾在法國、德國、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2009年,賀友直榮獲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成為建國以來首次獲此殊榮的六位藝術家之一。2014年獲得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賀友直先生作品:
朝陽溝之一
朝陽溝之二
李雙雙之一
李雙雙之二
三百六十行(代表作)之一
三百六十行(代表作)之二
三百六十行(代表作)之五
三百六十行(代表作)之六
山鄉巨變4(代表作)
山鄉巨變6(代表作)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