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來源: |
溥儀玩“街拍”、“老佛爺”上了法國小報、騾馬市大街滿地泥濘……這些都有照片為證。 日前,一批時隔百年、被完整保存下來的稀罕影像終于面市了。在華辰拍賣影像專場中,一批從未曝光的黑白照片、彩色石印海報露面,曾混跡在東交民巷使 館區開照相館的美國人約翰·詹布魯恩留下了千余張珍貴底片,他拍攝了袁世凱天壇祭天、溥儀生活等重要事件和人物。另一組由日本人制作的北京城相簿則成為日 后紫禁城修建的重要依據。 玩“街拍”的溥儀 在華辰拍賣影像藏品的征集過程中,5000多張民國時期高品質底片連同原本照片、幻燈片、攝影明信片浮出水面。據中國影像拍賣市場開拓者李欣透露,它們的創造者是美國人約翰·詹布魯恩,清末民初他不僅是東交民巷照相館的老板,還時常受邀充當新聞攝影記者。 1910年,老詹來到中國,生活了20年,后來因健康問題帶著在中國拍攝的所有底片返回美國。遺憾的是,由于多種原因,這位民國時期重要的外國攝影家被遺忘,也讓他這些寶貝長期被掩藏和忽略。 溥儀、袁世凱、張勛……他的鏡頭下全是名人大腕,壬子兵變、袁世凱祭天、張勛復辟、五四運動等民國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可在他的照片中找到蹤跡。這其中,一張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宮“街拍”圖尤為珍罕。 照片中的溥儀似乎正在與身旁拿著攝像器材的隨從交代著什么,而不經意的一抬頭恰好被老詹抓拍,戴著標志性小眼鏡的皇帝似乎鮮少有這樣不經意的影像資料。這個在御花園內保存下來的場景中還有一位歷史人物——他的老師英國人莊士敦,但低著頭的洋帝師明顯不知道有人在拍照。 攝影發燒友溥儀一生留下了照片幾百張,他個人的攝影創作高峰期在1922年,而詹布魯恩的這張隨意之作拍攝于1910年,應該是溥儀接觸攝影的初期,因此極為難得。 有研究價值的“寫真帖” 1901年,小川一真隨同一批日本建筑學家到北京考察,拍攝了紫禁城及其他一些宮殿樓閣的建筑照片。來京之行是受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的委托和資助, 所拍攝的照片底片歸東京帝室博物館保存。1906年,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編輯出版了《清國北京皇城寫真帖》,書中共收集小川一真在中國拍攝的圖片170余 幅。這批首次記錄清末皇宮及八國聯軍部隊情況的老照片,對研究中國古代皇家建筑及文物修復,對研究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極具參考價值,其學術地位及藝術價值 是不容忽視的。 華辰影像專家楊岳介紹,小川一真來中國時,正值八國聯軍侵華之時,慈禧和光緒及皇室成員倉皇出逃,宮中混亂不堪,更無人按常規清掃管理,有些宮殿院落中草深過膝,小川一真就是在如此蒼涼的時刻來到紫禁城,拍攝了一批文獻價值非同尋常的帝京舊影。 楊岳說,有些當年照片上的景致已成絕跡,其歷史文化價值則更高。如故宮的太和殿內原掛有“建極綏猷”匾額,后柱上有一對楹聯,小川一真拍攝時,殿內還保持著原樣。 “老佛爺”上了《法國小報》 愛美的老佛爺在倉皇出逃時,肯定無法想象自己的光輝形象被法國人“妖魔化”。不僅如此,晚清名臣李鴻章、義和團以及一批重要歷史事件成為《法國小報》的頭版“照片”。 先說說這份留存了晚清影像檔案的《法國小報》。這份報紙,以其社會新聞和怪誕的連載小說受到歡迎,是19世紀末法國最具知名度的報紙之一。 1900年7月8日,一張憑著想象而創作出來的慈禧彩色影像出現在報紙的頭版,深深的法令紋道出了她的年齡,頭冠華服有著強烈的皇家氣息,但衣服上 的紋飾與頭飾無論從樣子與規制一看就是屬于臆想的。“慈禧”在這份小報上不止出現過一次。1908年11月29日,法國人還臆想了慈禧和光緒葬禮場景,畫 面上這兩位完全不可能出現在同一場景的皇室成員竟然在死后并排躺在了一起接受朝臣的跪拜。 北京騾馬市大街榮順號茶莊 照片攝于1870年,出自清末香港華芳照相館,它的作者是廣東裔商業攝影師黎芳。畫中再現了北京菜市口附近的騾馬市大街街景,畫面中人頭攢動,馬車飛馳,重檐三柱四樓的徽州榮順號茶莊,十分華美氣派,表現出清末北京城商業繁榮。從照片中人們可以看到,帝都街道滿是泥濘。 香山碧云寺 作為照相館攝影師,詹布魯恩的足跡遍及北京及周邊各處,使館區、紫禁城、頤和園、北海、圓明園、香山、中南海、各處城門城墻、熱河行宮、盧溝橋、雍和宮等他都多次前往取景照相。當然他拍攝這些照片也有一定的商業目的,建筑、風光是用來出售或做成明信片的絕好素材。 袁世凱祭天 《天壇》是詹布魯恩的第三部攝影畫冊,除了天壇建筑的影像,袁世凱1913年冬至祭天的8帖影像成為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畫面中,剛剛登上民國正式大總統之位的袁世凱來到天壇舉行祭天儀式,儀式按傳統方式進行,他一身十二章袞服,稱帝之心昭然若揭。 編輯:袁小龍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