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來源:中國美協 |
黃潔 11月5日上午,“域外藝旅 張松訪歐寫生作品展”于亞明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名城之韻——2016本土藝術名家專題系列展”之一,由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合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學會作為學術支持,共展出作品112幅,皆為2006年張松赴巴黎研修考察所作,展露了藝術家對中西繪畫交流這個世界性議題的思考與實踐。 此次展覽開幕式由合肥市文聯副主席高惠主持,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浩在代表活動主辦方的講話中為觀眾介紹了張松的創作和成就,高度肯定了他為安徽美術所做的貢獻,他談到:“作者通過對西方美術史發展歷史脈絡的直觀了解和掌握,從中看到了西方美術的當代發展狀況、成因和趨向,通過對東西方美術的比較和研究,將西方藝術中的經典精神轉化為自身創作的營養,注重于傳統筆墨表達歐洲地域風情,作品中既直觀的表現了異域風貌,又淋漓酣暢的抒發了傳統藝術語匯,情景和水墨互為交融,塑造出一種奪人眼球撼人心魄的視覺狀態?!?/span> 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楊國新談到了之前張松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曾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展示皖南風光的藝術長廊”,“也像一首交響樂,使所有觀眾流連其中”。在談至張松的藝術創作時他說道:“張松先生實際上跟大多數優秀的山水畫家一樣,一直堅守著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新安畫派精神的文脈,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山水畫的探索和研究?!绷硗馑€談及張松對家鄉山水的理解和情感以及畫面中所展現出的童年記憶。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陶勤則回憶了中國美協和安徽美協在2005年的一次規模宏大,結果完美的外事合作,即第十六屆國際美術大會的召開,她說:“當時張松先生以非凡的魄力提出要在合肥承辦這次大會,我開始心里很忐忑不安,擔心中途會出現狀況,我記得張松先生有一次在我辦公室整整待了半天游說我,而且他的一句話最后深深打動了我,他說‘人一生認準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下來,這樣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最后促成了2005年第十六屆國際美術大會,原定的地址是北京,后來換到了合肥。就是在那屆大會上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的劉大為主席以高票當選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的主席。”她對張松的魄力和協調能力極為贊賞,并認為這次的活動也許正是張松走出去看世界的一個契機。 在最后的答謝詞中,張松談到了機緣巧合,“如果沒有那次美術大會很好的完成任務,我也許就沒有機會去法國進修三個月,說到底還是因為合肥市人民政府具體承辦了第十六屆美術大會,李昌文先生慷慨解囊,資助了這次大會,所以我也去了巴黎,創作了這些作品。這次的展覽是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主辦,這就像一個因果循環,機緣巧合?!薄敖裉爝@次展覽一百多幅作品是我在巴黎難以忘懷的生命的記憶?!彼劦阶约涸诜▏娜齻€月時間里珍惜分秒,一邊對東西文化比較,一邊從西方美學中汲取適合東方的營養,也想通過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對外傳播。他詳述了這次展覽的促成背景,認為這是圓了他十年之久的一個夢,希望以這次展覽匯報自己在法國的學習成果,也以此為起點,以后更好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捐贈儀式。亞明藝術館館長陸小和代表亞明藝術館接受了張松的作品捐贈。 開幕式最后,由沈善文、朱先發、陶勤、劉建、尚輝、王燕、鮑加、郭因、郭公達為展覽剪彩。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0日。 張松早年是軍旅畫家,筆墨厚重而堅韌,在構圖上既不沿用北派山水的峰巒疊嶂、險峻奇絕,也不承襲南派山水的冷淡荒疏、煙林清曠。他所描繪的山石樹木往往厚重扎實、宛若阡陌縱橫。2006年的這次考察讓張松有充裕的時間對西方藝術史脈絡和當代藝術的發展狀況做系統的了解,作品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出他將自己熟練的筆墨語言加以調整和豐富,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風格面貌。 我們在讀畫論時,總喜歡引用范寬的“悟”:“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這應該也可以算做是寫生的進階。師古人不若師造化,師造化不若師內心,此次張松的寫生作品,以內心折射筆墨,取舍有度,主觀的處理兼顧了中西繪畫材料以及畫面效果的沖突與張力。 《羅馬廢墟系列》中,張松用干筆皴擦配合濕墨點染,構圖飽滿,強烈的對比恰如歷史與當下的并行與沖擊,在肅穆中蘊含著突破的力量?!秹糁窒盗小分邢嗨频臉媹D下,做不同色調的嘗試,類似于莫奈對光影的研究,以系列式的比對察覺微妙的不同?!都t磨坊》是許多巴黎畫家都表現過的題材,德加描繪過它的歡愉與寂寥,勞特雷克展現過它的矛盾和恍然若夢,張松筆下的紅磨坊則更像個遙遠的舊相識,它曾發生過太多的故事,以至于現在只希望展示它的安寧和平靜。 國畫能否恰當的表現西方風景,油畫能否展示東方繪畫的意蘊,已經被反復的討論與嘗試,當然現在寬松而包容的環境下,已經不會有非此即彼的偏執,所有這些嘗試和比對無疑都有重要的意義,它們展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特性,從而統一形成了美術史料,抑或日后的時代風格。 開幕式結束后舉行了研討會,由尚輝和劉繼潮主持,尚輝、郭因、鮑加、劉建、劉繼潮、林存安、謝宗君等文藝評論家和藝術家分別就張松的藝術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