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來源:中國美協 |
2016年11月9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山行——王界山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展覽共展出王界山焦墨及水墨山水畫作品101幅。既有恢弘大器、蒼茫遼闊的大尺幅作品;又有空靈生動、精道有力的中品佳作,筆法干凈且更有感染力。多年來,他秉承“師法自然、境由心生”的創作理念,倡導“山水創作寫生為先”“修身修藝并舉”的藝術思想,一如既往地深入生活,讓我們感受到大美河山所帶來的精神震撼。
開幕式現場
展廳現場
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身為軍旅畫家的王界山,虔誠地對待藝術的創作,數十年來堅持師法自然,在真山真水中對景寫生創作,凸顯出鮮明的藝術風格。他秉承了李可染、張仃等人的寫生傳統,并試圖通過寫生,擴大傳統山水畫的表現范圍,提升其現實特性的審美意向。王界山的山水雖取景于寫生,但都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平面化空間壓縮、截景式畫面構圖和中淺度墨色而形成畫面整體感的個性面貌:其水墨既有黃公望的疏淡,又有董其昌濕潤,筆蒼墨潤之間凸顯大開大合的宏偉畫面;其焦墨景實而墨蒼,焦墨之“焦”近于厚的渾樸、焦墨之“濃”近于苦的澀滯、焦墨之“蒼”近于剛的品質,都被他有效地用來表現他自己個性所彰顯的山水。如果說王界山的水墨山水追求一種溫潤中的樸茂,那么,他的焦墨山水則追求一種枯澀之中的蒼茫老辣,這是閱盡世間滄桑之后而達到的寵辱不驚、澹泊平樸的境界,也是他耿介平易的個性顯現。諸多美術家、理論家認為王界山的焦墨山水畫以其行草的書法節奏用入畫中,使其畫中的用筆更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和線條的彈性與形式的美感。王界山在焦墨創作中,強調“干裂秋風、潤含春雨”般濃淡交織的筆墨運用,使其畫作在厚重沉雄中備顯空靈濕潤,在重與輕、急與緩、干與潤的矛盾對比中又見協調與融合。法由我變、別開新面,還有那別具匠心的現代構成,彰顯了時代的審美趨向和追求,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成為二十一世紀焦墨山水畫創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畫家王界山接受采訪 王界山,1963年3月生于山東省青州市。先后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F任空軍文藝創作室副主任、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軍美術家高級職稱評審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畫導師工作室高級研修班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級研修班導師。曾任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國美術家代表大會代表,第八次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代表。曾獲第三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全軍文化藝術工作先進個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訪問學者。作品《金秋無閑人》、《天地之間》入選第八屆、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多次參加全軍、全國性美術展覽,并有作品獲獎。 展覽開幕式后還舉行了王界山學術研討會,由著名美術評論家尚輝主持,特邀孫克、趙力忠、張敢、鄭工、許向群等理論家對畫家王界山的藝術成果進一步學理的梳理和研討。 展覽將截止至11月20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