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來源:中國美協 |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創作的講話精神,運用造型藝術形式圖寫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歷史,彰顯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精神和審美追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2016年11月,經中宣部批準,由中國文聯、國家財政部、文化部共同主辦、中國美協承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在廣大美術家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歷經5年時間的認真創作,精心打磨,如期完成。11月20日,由146件(幅)作品構成的“中華史詩美術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盛大啟幕。
開幕式現場 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的此項工程,從策劃論證,立項設計到組織實施,自始自終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各主辦單位的高度重視、支持以及美術家的傾情投入。依托國家之力、美術家辛勤勞動和國家博物館的傾力配合,使該項目成為自共和國成立以來,無論從規模、體量之大,人、財、物力投入之多,組織工作之艱巨繁復、都堪稱少有的創作活動。其與2009年完成的《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為連綴一體的姊妹篇藝術創作,成為體現一個發展崛起中的經濟大國、文明古國、文化大國13億人民意志、民族精神和國家文明形象的藝術圖譜。
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中宣部副部長景俊海,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翟衛華,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屹,文化部副部長董偉,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夏潮、李前光、郭運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中國文聯副主席楊承志,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文,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恒,財政部文化司司長王家新,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諸迪,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靳尚誼,中國美協副主席范迪安、吳為山、許欽松、楊曉陽、王明明、何家英,中國美協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陶勤,中國美協副秘書長杜軍,專家代表孫機、楊泓、候一民、詹建俊、盛楊、楊力舟、王迎春、曹春生、孫景波等,以及入選美術家代表,各界嘉賓500多人參加。開幕式由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主持。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致辭 孟祥寧攝影 趙實在開幕式上講話。她指出,在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經過長達五年的艱苦創作,經過緊張有序的精心籌備,備受矚目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已經勝利竣工。今天,入選的146件大型美術作品在國家博物館“中華史詩美術大展”隆重亮相。這是中國美術界、文藝界的一大盛事,是廣大美術工作者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美術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的一批重要成果。 趙實強調,“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國家倡導實施的一次大規模歷史主題性美術創作實踐,旨在運用視覺圖像濃墨重彩地表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所走過的獨特道路和所尊崇的精神價值,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理直氣壯邁向未來。參加此次創作的美術家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文化使命感和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認真研究歷史典籍資料,深入把握歷史選題的表現切入點,不斷強化對歷史文化內涵的認識,將自身對中華文明的思考和對藝術品格的追求,融匯到呈現歷史風云、畫說文明進步、傳頌中華經典、彰顯中國氣派的藝術表達之中,以匠心獨運的構思和精湛的造型藝術語言,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極大思想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的中華美術精品,這些優秀的藝術作品標志著中國美術在歷史畫創作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所達到的歷史高度。衷心希望通過這次美術大展,為廣大群眾奉獻一道精美的中華文化大餐,能夠進一步得到社會各界和專家藝術家的批評指正,能夠經得起人民的檢驗和歷史的考驗。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致辭 孟祥寧攝影
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主持開幕式 作為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從策劃論證,立項設計到組織實施,自始至終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各主辦單位的高度重視、支持以及美術家的傾情投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作為藝術家代表表示,“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創作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能以畫筆描繪中華文明五千年恢弘的歷史畫卷,每位藝術家都深感歷史使命分量的沉重,也格外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 徐里做《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情況說明,他表示,經過5年多的共同努力,“歷史畫創作工程”的作者們以匠心獨運的構思,嚴謹刻苦的創作勞動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創作完成了這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史詩作品,并且在藝術的歷史情景再現,史實凝縮表現、個性化風格語言鑄造和精神境界開拓上達到了多年以來的較好水平,它標志著中國美術在歷史畫藝術創作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達到的藝術、學術高度,彌補了歷史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空白和缺憾。在完成通過專家驗收的146件作品中,不光中國繪畫、雕塑等各類形式手法的作品豐富、飽滿且具張力,既便是外來繪畫形式的油畫藝術,也在此次創作過程中以體現應有的本土化、民族化、中國化特色為每個作者的自覺追求。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里做展覽情況說明 孫景波代表美術家發言,他熱情洋溢的發言表達美術家們對中華文明歷史的景仰崇拜之情,并表示,以全力來表現中華文明歷史應為當代美術家的責無旁貸的責任。
畫家代表、中國美院教授孫景波發言
作者代表獲頒收藏證書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展廳現場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組委會秘書長馮遠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中華史詩美術大展”有如下特點。 第一、鮮明的中國文化立場、中國藝術風格、氣派的特點。中華文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為深沉的思想內涵和精神追求,綿延數千載、跌宕起伏的中華歷史是一部曾經激勵了無數代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文耆智者為之奮斗的壯闊史詩。將之呈現為一部視覺圖象的藝術史詩,立足中國文化立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關懷、以中國藝術形式,言說中國故事,彰顯中國形象成為百年以來處于文化發展最好歷史機遇中幾代美術家魂牽夢繞的愿望。因此,當“歷史畫創作工程”的構想一經推出,美術家參與熱情之踴躍為多年來國內美術創作活動所少有。在完成通過專家驗收的146件作品中,不光中國繪畫、雕塑等各類形式手法的作品豐富、飽滿且具張力,既便是外來繪畫形式的油畫藝術,也在此次創作過程中以體現應有的本土化、民族化、中國化特色為每個作者的自覺追求。更為有意義的是,“歷史畫創作工程”不光就活動的規模、數量和方式在東西方藝術創作歷史上絕無僅有,而其歷史主題的連續性、內容復蓋的系統性、藝術呈現的完整性也堪稱在世界同類藝術創作活動中所少有。
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第二、現實主義精神與寫實主義、浪漫主義、表現主義等諸種藝術形式充分兼容互補的特點。自百多年前西洋寫實主義藝術和油畫藝術傳入中國,使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主題繪畫得以成為繪畫之重要種類漸次發展以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相結合的藝術作品即在中國本土廣為接受的畫種?,F實主義作為藝術創作的價值理念,關注人、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反映現實社會、本質上主張積極進步的精神旨歸,現實主義手法的歷史畫創作注重細節對象和生活內容的“真實”和表現的“深入”通過感人心魂的細膩描繪,表現歷史事件和事件中的主體——人,從而揭示主題的意義與價值。而浪漫主義、表現主義手法的歷史畫創作則能夠釋放美術家的主觀想象和創造才華,使主題在不脫離史實的基礎上,將形式、技藝和色彩的表現力推向最大化?,F實主義精神與寫實主義、浪漫主義、表現主義兼容結合的方法為美術家提供了創造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性,并將之發揮到極至。在“歷史畫創作工程”的具體創作過程中,作者們依憑各自所長,又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古典主義、具象寫實主義、象征主義意識流、表現主義和現代主義跨時空等多種元素并充實到作品中來,收到了異曲同工,各得其妙的效果。作者在保持個性化風格特點的同時,以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上乘的造型藝術水平和準確的主題內容闡釋方式與觀賞者找到“對接”的感應點,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效果。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第三、凝聚集體智慧、凸顯藝術家個性風貌的特點。此次的歷史畫創作,對于作者修養學問、學識技能乃至表達能力的要求是任何個體自發而為的作品創作所無法相比的。這就需要借助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專家的參與指導來共同輔助一件優秀歷史畫作品的誕生?!皻v史畫創作工程”從前期的選題籌劃到指點幫助作者避免出錯走彎路,深入理解主題內涵、準確使用史料,熟悉歷史背景、選準表現切入點到作品中具體的人物造型、器物道具、場景禮俗、時代氛圍表現等等,歷史學家、考古專家均投注了大量精力,而多位資深老藝術家又對如何藝術的表現歷史主題,如何下對功夫,以至到主要人物形象刻劃處理,畫面組織,色彩表現等等都毫無保留地給出參考建議。其知無不言、坦率中肯的態度猶如對待自己的作品,“歷史畫創作工程”是充分凝聚并體現了專家、學者和作者共同的智慧才華,而由美術家在畫布上執筆完成的創作成果。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第四、多畫種、多面貌、大體量的特點。與以往歷史畫創作技法、材質多出于中國工筆畫、油畫和單體雕塑不同,此次歷史畫創作的畫種擴充了版畫和多人物組雕、浮雕、類裝置形式。版畫近年來在國內諸多主題性大型美術創作活動中彰顯了豐富的表現力和承載可塑性。版畫家通過多版拼接,母版展示等手法大大增強了版畫藝術的視覺效應和形式張力。版畫家們充分挖掘材質潛力和技術語言特色,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效果。而通常以歷史人物肖像為主的雕塑,此次也推出了除人物圓雕以外的組合性群雕、浮雕形式的作品,以多人物組合到情景組合、具裝飾意味的壁雕等,增強了人物和由人物展開的歷史事件的豐富性。在風格多樣的國畫、油畫作品中,作者們更是力求在畫面結構新穎獨特基礎上吸收更多不同的形式語言和表現技巧,除揉進了前述自古典主義以降至現代,后現代主義諸種流派手法的同時,還融入了風俗畫、壁畫和裝飾繪畫的多重元素,為的是極盡所能,使作品得以最完美的呈現。 由于此次《歷史畫創作工程》完成后的全部作品將長期陳列于國家博物館的主廳和各回廊中,為因應博物館陳列的整體規劃設計,作品尺幅都在原有基礎上增大了體量面積, 這不僅是工作量的增加,體力投入的增強,也是對作品的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啻是對作者的一種能力的進一步考驗。而能夠在國家殿堂中陳列的視覺藝術品,是為國之鴻寶,堪比重器,其意義甚至遠遠超出作者的生理年齡與生命的價值。參與創作的美術家都深知這份榮耀的來之不易而無一有怨言,無一提出非份要求和報酬索取,都以負責任的態度按期向國家交出了代表自己最好水平的答卷。 據悉,“中華史詩美術大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至12月11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