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來源:中國美協 |
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央美術學院‘接力’系列展:藝術再長征”于12月23日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全國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蔡武,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沈曉明,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胡振民,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鄭登文,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周漢萍,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陶勤、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杜軍。展覽還特邀了中共瑞金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伍春華,瑞金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賴裕軍,瑞金市文廣新局局長許獻琦。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院長范迪安、中央美院黨委書記高洪,以及黨委副書記孫紅培。金維諾、盛楊、鐘涵、聞立鵬、袁運生、張同霞、馮真、潘世勛、文國璋、邵大箴、薛永年、李化吉、蘇高禮、張寶瑋、黃華英等中央美術學院老領導、老先生也出席開幕式現場。開幕式由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主持。
開幕式現場
徐里致辭
嘉賓合影 徐里、高洪、伍春華以及中央美院建筑學院副院長崔冬暉先后致辭,徐里代表美協在致辭中表示,中央美術學院師生以豐富的歷史視野和鮮明的視覺語言,用當代人的文化視角重讀長征,實現對長征精神的再回顧、再體驗、再解讀、再表達,折射出當代中央美院人行走在‘藝術長征路’上的探尋與追尋。中央美院師生投身時代、深入生活、感懷歷史、關切現實,掀起了走入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的寫生創作熱潮。展覽詮釋了當代美術工作者對長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彰顯了藝術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是對長征勝利和無數革命先烈的最好紀念,是對長征精神的有力弘揚。他還充分肯定了中央美術學院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兩年來,堅持“藝術為人民”,組織師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創作出了一批反映時代、書寫群眾生活的藝術精品。 展覽以“藝術再長征”為主題,通過多學科并舉、集體創研等方式反映了中央美術學院在重大主題創作上的時代新象。展覽集結了中央美院各專業院系創作力量,產生了百余件圍繞長征歷史題材的新作,以豐富的形式、新穎的面貌體現出當代央美人對長征主題的藝術表現,在重大主題創作上新的學術理想和文化追求。
領導嘉賓觀看展覽
領導嘉賓觀看展覽
領導嘉賓觀看展覽 “藝術再長征”創作活動自去年11月開展以來,中央美術學院各個院系紛紛組成創作小分隊,掀起了走入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的寫生創作熱潮。各專業師生分赴江西、貴州、四川、陜西、甘肅等長征沿線,深入生活、體驗長征,通過搜集文獻、探訪親歷者、現場寫生等方式不斷深化對長征歷史的認識,發掘長征路上的創作素材,將個體豐沛的情感體驗、強烈的精神共鳴同藝術表達形式的創新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從教學、研究和創作三個維度進行了思路整合與實踐探索。 展覽容括了多樣的藝術語言和多彩的表現形式,尤其反映出多學科參與、多形態互動的總體特征。展覽作品既有中國畫、油畫、雕塑、版畫等,還涉及影像、動畫、繪本、裝置、VR(虛擬現實)技術、建筑測繪等多種創作媒介的運用。例如以《紅軍食譜》為題的作品就是師生深入長征“現場”的集體寫生創作,透過近百件描寫長征途中食物的油畫構成當下人文視角中真實而微觀的歷史關切;在奔赴當年蘇區為老紅軍塑像的基礎上,3.5米高的《老紅軍王承登塑像》將置于展覽空間中,在展覽期間讓觀眾參與作品的塑構過程,突顯出體驗性與互動性的當代藝術表現形態;還有像建筑學院的綜合裝置作品《紅井映像》《葉坪映像》,以測繪瑞金蘇維埃革命舊址為表現形式,把自身專業特性與當代展示語言相結合;人文學科和藝術管理專業在參與展覽構想的同時,組織師生到長征途上開展兒童美術教學。不同學科的創作成果構成新穎的展覽形態,不但拓延了表現歷史題材的創作空間,更是在當代藝術語境下中央美術學院多學科最新創作成果的一次集結展示。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承續傳統,接引未來,今天的中央美術學院在接力優秀傳統的同時緊跟時代脈搏、集結新的力量,以不辜負時代的重托為使命,用作品為時代寫照,體現出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隊伍的學術風范。中央美術學院‘接力’系列展:‘藝術再長征’是回顧歷史的,也是立足現實的,更是指向未來的,它不僅是中央美術學院以長征精神為主題描繪出的史詩畫卷,更是央美幾代人前后接續的藝術氣度、學術精神和文化理想的集中體現。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美術學院通過這次展覽弘揚以長征精神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引領廣大觀眾重溫歷史、關注當下,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王潔 |